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71篇
  免费   386篇
  国内免费   244篇
系统科学   438篇
丛书文集   505篇
教育与普及   75篇
理论与方法论   65篇
现状及发展   7249篇
研究方法   877篇
综合类   11163篇
自然研究   529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312篇
  2012年   547篇
  2011年   1099篇
  2010年   408篇
  2009年   367篇
  2008年   580篇
  2007年   684篇
  2006年   673篇
  2005年   618篇
  2004年   440篇
  2003年   372篇
  2002年   374篇
  2001年   534篇
  2000年   598篇
  1999年   435篇
  1992年   312篇
  1991年   280篇
  1990年   268篇
  1989年   258篇
  1988年   233篇
  1987年   239篇
  1986年   216篇
  1985年   271篇
  1984年   254篇
  1983年   180篇
  1982年   191篇
  1981年   171篇
  1980年   213篇
  1979年   482篇
  1978年   366篇
  1977年   405篇
  1976年   288篇
  1975年   345篇
  1974年   487篇
  1973年   411篇
  1972年   405篇
  1971年   448篇
  1970年   519篇
  1969年   462篇
  1968年   452篇
  1967年   473篇
  1966年   410篇
  1965年   315篇
  1959年   158篇
  1958年   236篇
  1957年   187篇
  1956年   145篇
  1955年   16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the retina at the resolution of photoreceptor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o understand a neural circuit requires knowledge of its connectivity. Here we report measurements of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between the input and ouput layers of the macaque retina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or colour vision. Multi-electrode technology was used to record simultaneously from complete populations of the retinal ganglion cell types (midget, parasol and small bistratified) that transmit high-resolution visual signals to the brain. Fine-grained visual stimulation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location, type and strength of the functional input of each cone photoreceptor to each ganglion cell. The populations of ON and OFF midget and parasol cells each sampled the complete population of long- and middle-wavelength-sensitive cones. However, only OFF midget cells frequently received strong input from short-wavelength-sensitive cones. ON and OFF midget cells showed a small non-random tendency to selectively sample from either long- or middle-wavelength-sensitive cones to a degree not explained by clumping in the cone mosaic. These measurements reveal computations in a neural circuit at the elementary resolution of individual neurons.  相似文献   
122.
123.
蠕变是决定纤维状生物质压缩的一个重要特性,不同的蠕变特性影响压缩过程的能耗.为分析出最佳原料匹配参数,达到降低压缩能耗的目的,采用Burger模型,分析了在不同含水率和切段处理条件下梯牧草的压缩蠕变特性.非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urger模型适用于梯牧草草捆的压缩蠕变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含水率对蠕变特性产生较大影响,切段在...  相似文献   
124.
提出基于多特征集成分类器的人脸表情识别新算法。新算法首先对预处理后的人脸表情图像通过3种不同的特征提取方法来提取不同类型的表情特征,然后对不同特征构造不同的分类器,最后构造一个基于神经网络的集成分类器模型,对这3个分类器的输出进行决策融合,从而实现人脸表情的最终识别。在JAFFE人脸表情数据库中的试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识别效果优于单个特征和单一的分类器。  相似文献   
125.
设G是一个简单无向图,A(G)是图G的(0,1)邻接矩阵.定义S(G)=J-I-2A(G)是图G的Seidel矩阵,SG(λ)=det(λI-S(G))是图G的Seidel特征多项式(本文中简记为Seidel多项式),其中I是单位矩阵,J是全1矩阵.如果SG(λ)的特征值都是整数,则图G被称为是S-整图.本文主要研究完全四部图G=Kn1,n2,n3,n4的Seidel多项式及SG(λ)的特征根,给出了完全四部图Kn1,n2,n3,n4是S-整图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6.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教学的设计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非常重要,实验教学内容的建设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介绍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内容建设坚持以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的,搭建了基本平台、研究创新型实验平台、课外创新活动平台,探讨了实验内容如何与科研、工程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7.
土壤对磷的吸附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土壤作为吸磷剂,研究了其对磷的吸附特性,并探讨了土壤对磷的吸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供试土壤的磷吸附状况能很好地吻合Langmuir模型,运用该模型可推算出供试土壤的最大磷吸附量,其值介于312.50~1.000.00μg/g之间,大小顺序为:湖南郴州土壤广东新会土壤江苏靖江土壤江苏南京土壤湖北石首土壤.磷的最大吸附量与土壤本身的理化特性相关,黏粒、铁元素、铝元素含量越高的土壤,其对磷的吸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28.
以Fe2O3为活性组分,γ-Al2O3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Fe2O3/Al2O3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降解模拟聚丙烯酰胺(PAM)废水.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得出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以Fe(NO3)3水溶液为浸渍液、活性组分负载量20%、焙烧时间3 h、焙烧温度500℃.在温度为60℃、pH=7.0、催化剂加入量为2 g/L,H2O2的质量浓度为0.6 g/L的条件下对质量浓度为400 mg/L聚丙烯酰胺废水进行降解,反应90 min后废水中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降解率最高可达90%以上,CODCr去除率达86%,显示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Fe2O3/Al2O3催化剂经过多次重复使用,催化活性基本没有降低,使用寿命长.  相似文献   
129.
以有裂纹的瞬时位形为参考,建立的增量变形引起的裂纹扩展方程能够更真实地描述裂纹尖端的扩展机制.而真实地描述当前裂纹状态下的增量变形的困难在于,带裂纹尖端的瞬时位形相对于初始位形应满足有关的力学平衡方程.在解决裂纹扩展问题时,基于能量方法的裂纹能量释放率G和J积分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由于经典的微小变形理论引入的裂纹尖端模型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相对于初始位形的,为得到当前裂纹状态下的增量变形的有关方程,采用能量原理和变分原理,使用有限变形的随体张量表达方式,在瞬时位形基础上,推导裂纹体的能量释放率G和J积分的增率G.和.J,建立增量变形的有关方程,从而为研究裂纹尖端的扩展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130.
咪唑封端型水性聚氨酯固化剂的合成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三羟甲基丙烷(TMP)为起始原料,经过加成反应,二羟甲基丙酸(DMPA)扩链,三乙胺(TEA)中和成盐及2-甲基咪唑(2-MI)封端等4步反应后,制得一种可在室温解封的水性聚氨酯固化剂。2-甲基咪唑封闭反应的较好条件为:2-MI与-NCO摩尔比为1.1~1.2;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2 h。实验结果表明,咪唑封闭型水性聚氨酯固化剂可明显降低异氰酸酯与水的副反应速度,凝胶时间由5 min增加到5.5 h。羟基水性树脂中加入5%咪唑封闭型水性聚氨酯固化剂后,成膜物的耐水性和力学性能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