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59篇
  免费   596篇
  国内免费   855篇
系统科学   873篇
丛书文集   318篇
教育与普及   234篇
理论与方法论   55篇
现状及发展   68篇
研究方法   31篇
综合类   13830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305篇
  2021年   343篇
  2020年   256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274篇
  2015年   493篇
  2014年   639篇
  2013年   666篇
  2012年   729篇
  2011年   815篇
  2010年   902篇
  2009年   852篇
  2008年   955篇
  2007年   915篇
  2006年   803篇
  2005年   709篇
  2004年   548篇
  2003年   389篇
  2002年   422篇
  2001年   401篇
  2000年   351篇
  1999年   411篇
  1998年   309篇
  1997年   316篇
  1996年   282篇
  1995年   254篇
  1994年   219篇
  1993年   160篇
  1992年   164篇
  1991年   174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116篇
  1988年   98篇
  1987年   74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基于投影寻踪学习网络模型的光纤陀螺漂移估计器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卞鸿巍  李安  朱涛  许江宁 《系统仿真学报》2006,18(4):1033-1037,1040
环境温度变化造成的复杂漂移(温度漂移)始终是制约光纤陀螺(FOG)性能提高的重要因素。FOG温度漂移本质上是一组与温度有关的多变量非线性时间序列,在这一领域首次采用投影寻踪学习网络(PPLN)方法设计FOG温度漂移在线估计器,相对于传统的神经网络技术,PPLN采用批量学习和参数变替优化的训练算法,可以自适应确定神经网络的规模、参数和神经元函数,不仅具有简捷的网络结构和较强的鲁棒性和模型辨识能力,还可以有效克服学习过程局部极限问题。基于该方法设计PPLN漂移估计器对某型FOG温度漂移进行估计。采用试验实测数据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并采用传统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的方法进行比较,计算分析结果表明,PPLN漂移估计器具有更好的估计精度和鲁棒性,尤其在陀螺温度不正常变化时对当前漂移的估计精度可以提高至少2倍。  相似文献   
802.
基于ADAMS/Vibration的轧机垂直振动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赵丽娟  徐涛  刘杰 《系统仿真学报》2006,18(6):1566-1569
针对宝钢2030mm冷连轧机第四架的颤振现象,将实际轧机的垂直振动简化为六自由度不对称质量—弹簧系统,通过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建立了该轧机垂直振动的虚拟样机模型,并利用ADAMS/Vibration求解了系统各阶固有频率和模态主振型,求解结果与实测结果相符。确定该颤振为第三倍频程颤振,并通过模拟振源的仿真实验,证明增大液压压下系统的阻尼可以有效地抑制这种颤振。  相似文献   
803.
香港中资公司股权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论述国内外学者关于股权结构研究的各种观点的基础上,对110家香港中资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主要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分析得出香港中资公司的公司绩效与股权集中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公司绩效与国有大股东股权比例之间呈现U型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一股独大并没有成为制约香港中资企业发展的因素,较适中的股权集中度、较高的国有股比例、吸收具有一定比例的外资大股东这种股权结构模式有利于香港中资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04.
段韬 《科学》2006,58(1):2-4
1915年创刊的《科学》杂志,在中国率先树起了“科学”与“民主”的大旗,吹响了现代化文化启蒙的号角:最先使用横排向右、使用标点符号的排版方式。倡导科学名词的统一和规范化使用,便利了科学信息在中国的流通传播;开创了将科学作为一个完整知识体系在中国进行传播的事业,促进了国人在现代意义下对“科学”一词的理解和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805.
张衡地动仪的科学复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工作遵循“原理正确,结构合理,造型有据,逼近历史”的原则开展。介绍了科学复原模型应满足的6个条件,以及在史料研究、地震学研究、试验研究三方面取得的新结果。新模型的工作原理是悬垂摆,内部结构有五部分,形似汉代温酒尊,蟾蜍为器足,更加符合史料和汉代的历史特征。原大框架结构已经具有良好的验震和抗干扰功能,陇西地震现象得到重现,实现了从概念模型到科学仪器复原的历史跨越。目前,1/3原大的外型与结构小样已在河南博物院和北京海淀公共安全馆正式展出。  相似文献   
806.
0 IntroductionThe goal of Semantic Webis to build a web of meaning.Semantic Web will consist of a distributed environmentof shared andinteroperable ontologies ,which have emerged ascommonformalisms for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It is prom-isingto combine P2P networks with Semantic Web technolo-gy. On one hand,P2P networks can help semantic web withsharing knowledge;onthe other hand,P2P networks use thesemantic concept to query routing and efficient content-basedlocation. However ,evenafter…  相似文献   
807.
VB.NET是Visual Studio.NET战略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实现了完全的面向对象特征。针对以VB.NET作为开发工具,以SQL Server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的智能公交管理系统软件平台的开发。详细介绍了系统的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功能结构和软件的实现。该系统的应用提高了管理效率,真正实现公交公司的科学化管理。  相似文献   
808.
对钯碳催化剂(Pd/AC)上对苯二甲酸(TA)加氢精制过程进行了研究,结合反应体系的热力学分析,对该体系中的反应历程、反应特性进行了探讨,并对工业过程进行取样分析验证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加氢精制工艺过程主要发生了两类反应,即加氢反应和脱羰反应,但脱羰反应的并存并未从本质上影响最终精制目的,即降低TA中对羧基苯甲醛(4-CBA)的含量。加氢反应是一个串联反应,即先由4-CBA加氢生成对羟甲基苯甲酸(4-HM BA),反应速率非常快,而后4-HM BA进一步加氢生成对甲基苯甲酸(4-PT),相对速率较慢;脱羰反应的进行程度与反应体系中存在的微量氧密切相关,溶解的微量氧对脱羰反应有促进作用,而氢气则会抑制脱羰反应。  相似文献   
809.
络合吸附剂脱除FCC汽油中硫化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过渡金属离子Ag^+,Cu^+,Co^+,Ni^+的络合吸附剂Ag-SiO2,Ag-Al2O3,Ag-Y,Cu(Ⅱ)-Y,Co-Y。Ni-Y,分别在氮气和氦气环境中、450℃条件下,对Cu(Ⅱ)-Y进行了自动还原处理,制备了Cu(Ⅱ)-Y和Cu(Ⅱ)-Y(N2)吸附剂。在固定床吸附器上,常温、常压下考察了吸附剂对汽油模型化合物MLO-1(正庚烷中含噻吩硫2000μg/g)的脱硫效果和模型化合物中芳烃(甲苯)对Cu(Ⅱ)-Y吸附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Cu(Ⅱ)-Y对硫的破点吸附量比Cu(Ⅱ)-Y(N2)高出近1,5倍;吸附剂对硫的破点吸附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Na-Y,Ni-Y,Co-Y,Ag-Y,Cu(Ⅱ)-Y;Cu(Ⅱ)-Y处理不含芳烃模型化合物MLO-1时。每100g吸附剂硫的破点吸附量为4.6g,处理含芳烃模型化合物MLO-2(正庚烷中含噻吩硫2000μg/g、含苯1%)时,每100g吸附剂中硫的破点吸附量为1.8g。  相似文献   
810.
一种适用于教学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抗原抗体系统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设计一种教学成本低、便于教学使用、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综合实验设计能力和提高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抗原抗体系统.方法:以提纯的人IgG免疫家兔获取兔抗人IgG抗体,再用其包被酶标反应板,以人血清(人IgG)作抗原,用酶标记羊抗人IgG抗体结合抗原及催化底物显色反应.结果:该双抗体夹心法,底物显色反应清楚肉眼即可作出判定,非特异干扰极小.结论:我们设计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双抗体夹心法原理清晰、便于理解和掌握、教学成本较低、结果易于观察、便于教学大量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