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12篇
  免费   440篇
  国内免费   854篇
系统科学   736篇
丛书文集   399篇
教育与普及   22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7篇
现状及发展   70篇
研究方法   15篇
综合类   1302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266篇
  2021年   295篇
  2020年   262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99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265篇
  2015年   404篇
  2014年   637篇
  2013年   653篇
  2012年   749篇
  2011年   810篇
  2010年   818篇
  2009年   854篇
  2008年   1040篇
  2007年   1048篇
  2006年   849篇
  2005年   800篇
  2004年   585篇
  2003年   421篇
  2002年   536篇
  2001年   504篇
  2000年   413篇
  1999年   318篇
  1998年   200篇
  1997年   188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21.
校园网格环境下异构数据库的集成与分布式查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校园数据网格的分布式异构数据库环境,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服务的异构数据库访问和集成方法。该系统为用户提供一致的虚拟数据视图和分布式数据查询支持。在分析和研究现有分布式数据库查询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适用于网格环境下海量数据的连接操作算法,算法依据分布式数据库的固有并行性,利用数据划分来提高查询的并行处理程度,以改进响应时间。理论分析表明,该算法在减少网络通信开销和降低响应时间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922.
间歇精馏过程中最小过渡馏分的优化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间歇精馏过程中最小过渡馏分的概念,对有无持液量两种情况时最小过渡馏分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拟分析了间歇精馏过程理论板数和持液量对其最小过渡馏分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歇精馏过程的最小过渡馏分量随理论板数的增加先降低、后逐渐达到一个稳定值;塔板和冷凝器的持液量与最小过渡馏分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923.
为了解低挥发分煤飞灰热处理时方石英的形成机理,使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方法对一台燃烧低挥发分煤的W型火焰锅炉的现场煤粉、飞灰及飞灰热处理样品的物相组成进行了研究。锅炉空预器飞灰和炉膛飞灰均没有方石英存在,在飞灰950℃热处理时仍未有明显的方石英生成,经1050℃热处理飞灰中开始有方石英生成,并随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飞灰中可转化为方石英的非晶质SiO2是由煤中的高岭石等粘土矿物分解得到的,即煤中高岭石在煤粉锅炉内短暂加热的过程中只分解生成莫来石和非晶质SiO2,不生成方石英。  相似文献   
924.
该文提出一种高通量的新型膜组件,它采用热液旋转切向湍流入流以冲刷膜面,减小温度和浓度边界层,改善温度和浓度极化,提高传热传质效率,并采用小间隙及膜与冷壁部分接触以减小空气隙的传热传质阻力,从而显著提高蒸馏通量。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切向入流角为30,°膜面接触率为75%~80%。采用这种膜组件的空气隙膜蒸馏系统,当用自来水作为热溶液、间隙为1mm、冷热水温差为65℃时,蒸馏通量可高达120 kg.m-2.h-1,而传统的空气隙膜蒸馏系统(间隙为4mm以上)的最大蒸馏通量仅为28 kg.m-2.h-1。热溶液为15%的浓盐水的蒸馏通量实验也得到类似结果。  相似文献   
925.
2000年10月—2001年10月,采用定点观测的方法,对210国道保护区段每日04:00—22:00时的流动车辆进行了观测,总计流动车辆65 755辆,按观测日数计算,日均车流量782.8辆,平均1.37辆/2 min.每日15:00时的车流量最大,06:00时的车流量最少;主要集中在09:00—22: 00时,而以14:00—18:00时最为集中;每日的车流量变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04:00—07:00时、07:00—13:00时、13:00—19:00时和19:00—22:00时,其中13:00—19:00时最大,19:00—22:00时次之,04:00—07:00时最小.  相似文献   
926.
高速并联机械手抓放操作时间最优轨迹规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两平动自由度高速并联机械手——Diamond机构的时间最优轨迹规划方法.首先分析得到3次样条规律的操作空间轨迹误差与关节空间插扑节点间距的4次方成正比,然后确定出典型抓放操作轨迹各段的最大插补间距并获得抓放轨迹上一组最少轨迹点序列,有效提高了计算效率。 在此基础上,以关节速度、加速度和其变化率,以及关节驱动转矩为约束条件,以抓放时间最短为目标,采用复合型优化法计算出电池分选操作的最大和最小单程运行时间分别为0.21S和0.13S,平均分选速度超过100次/min。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由4台Diamond机械手构成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分选系统。  相似文献   
927.
对数学教育中的数学类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教学的投入、教学质量的评价、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等重大问题.在经过多次调研,反复论证,深入研究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指导意见和我院各专业不同的培养目标以及我院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的基础上,确定了我院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运行方案和教学质量考核方案等.  相似文献   
928.
目的研究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脑电特征(EEG)。方法利用一种度量时间序列复杂性的非线性统计方法——近似熵(ApEn)方法。结果近似熵能够有效地反映脑电信号的变化情况。结论近似熵是一种值得重视且很有发展前景的复杂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29.
This study aimed to develop a cell culture model of Huntington disease and observe the effect of sodium butyrate on this cell culture model. Exon 1 of both a wild type and a mutant IT15 gene from the genomic DNA of a healthy adult and a patient with Huntington disease was amplified and cloned into the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EGFP-C1. Human neuroblastoma SH-SY5Y cells were transiently transfected with these recombinant plasmids in the absence and presence of sodium butyrate (0.1, 0.2, 0.5, 1.0 mmol/L). The MTT assay was used to measure cell viabilit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N-terminal fragment of mutant huntingtin formed perinuclear and intranuclear aggregates and caused a decrease of SH-SY5Y cell viability. Sodium butyrate inhibited the decrease of SH-SY5Y cell viability caused by the N-terminal fragment of mutant huntingtin. This suggests that sodium butyrate has a protective effect on this cell culture model of Huntington disease.  相似文献   
930.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putative ethylene receptor genes in soybean pla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thylene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plant growth, development, and stress responses, and ethylene receptors have been identified and studied extensively in various plant species. Here we report the cloning of four ethylene receptor genes from soybean, i.e. GmETR1, GmERS1, GmETR2 and GmEIN4. Construction of the phylogenic tree showed that GmETR1 and GmERS1 belong to subfamily I whereas GmETR2 and GmEIN4 belong to subfamily II. The four ethylene receptor genes showed different tissue-specific expression patterns in roots, stems, leaves, cotyledons, flowers, pods and seeds of soybean. These genes were differentially regulated by various abiotic stresses and plant hormones. The possible roles of the four genes in soybean plant we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