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53篇
  免费   646篇
  国内免费   1252篇
系统科学   1084篇
丛书文集   497篇
教育与普及   56篇
理论与方法论   44篇
现状及发展   92篇
综合类   1387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270篇
  2020年   249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188篇
  2017年   259篇
  2016年   271篇
  2015年   527篇
  2014年   751篇
  2013年   833篇
  2012年   1017篇
  2011年   1048篇
  2010年   1012篇
  2009年   1120篇
  2008年   1197篇
  2007年   1229篇
  2006年   1173篇
  2005年   962篇
  2004年   741篇
  2003年   493篇
  2002年   518篇
  2001年   500篇
  2000年   437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1 毫秒
991.
文章对文[5]中引理2的证明中两个关键点作了进一步阐述,并揭示了引理2证明的理论根据实质上是集合论、映射和一一对应及数列的排列规律;而且给出了“必存在符合条件的n1、n2值使n1≠n2”的证明。  相似文献   
992.
为提高无线信道上可伸缩视频码流的传输效率,提出了一种新的能量约束条件下可伸缩视频码流自适应传输算法。基于无线信道的Markov模型假设,在满足延时约束条件下,对各可伸缩视频编码帧的增强层数目以及信道发送速率进行联合优化,并给出了动态规划算法求解该约束优化问题。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采用固定信道传输速率的可伸缩视频码流传输方案,该方案在达到相同平均视频质量时平均可节省44.95%~52.86%的能量,显著提高了无线信道上可伸缩视频传输的能量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93.
在异构网络上可伸缩视频传输中,为了解决由于网络的时变性特征所引起的编码码流与网络带宽不适配所引起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控制可伸缩码流的传输,使之适应带宽的时变特性,同时能够保证平滑的重建视频质量的传输调度算法。该文在延迟受限的条件下,通过控制每一帧增强层码流的传输,使得带宽变化所带来的视频质量波动显著下降,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视频的总体质量。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案在提高视频客观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其主观质量,有效提高了视频传输的鲁棒性。同时,该文所提出的算法复杂度较低,能够应用在实际的流媒体传输系统中。  相似文献   
994.
为降低加权平方误差测度下的矢量量化运算量,针对加权因子固定与不固定两种情况,分别提出了快速搜索算法。加权因子固定时,对等均值最近临搜索算法做了相应改动即可应用;加权因子随输入矢量变化时,提出了一种分裂多级等均值最近临搜索算法,算法提出了3个新的排除准则,在不同的场合下选用部分或者全部,从而有效降低码字搜索运算量。测试结果表明:分裂多级等均值最近临搜索算法能够有效降低加权平方误差测度下矢量量化的运算量,比全搜索算法能够节省约69%的运算量。  相似文献   
995.
研究了左正则序半群的一些性质,并给出了左正则序半群的若干刻画.作为应用,这些结论在一般半群(不含序)中都成立.  相似文献   
996.
为了研究空天混合双基地雷达中的杂波特性和杂波抑制算法,提高对慢速目标的检测性能,该文分析了空天混合双基地雷达的几何关系,获得杂波等距离环的解析解并建立了杂波模型。同时基于该模型,对几种特定空间几何配置下的杂波等距离环和杂波角度Doppler线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混合模式的杂波特性对卫星平台速度和位置更加敏感,合理的双基地几何配置可以提高空时二维信号处理的性能,达到更好的最小可检测速度。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有效提取运动目标的特征,在目标检测的基础上,要对其进行边缘检测.由于传统逐点扫描方法运算量大,提出一种基于多分辨率分级分块思想的边缘检测算法.该方法先把图像分为多个子块后根据其四个顶点判断该子块是否包含目标,再对目标子块进行扫描确定目标的边缘.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准确地确定目标的边缘,同时检测速度比传统逐点扫描法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8.
肼还原法制备镍纳米粒子及其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乙二醇中用肼作还原剂还原Ni2 制备镍纳米粒子。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出产物的相结构,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产物的微观结构。根据反应现象和产物的相结构,研究温度、pH值调节剂种类和pH值对镍纳米粒子形成的影响,并推断其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用肼作还原剂还原Ni2 制备纳米Ni的最佳反应温度为60℃,用NaOH作pH值调节剂调pH值到10~11得到的镍纳米粒子为体心立方结构,平均粒径为25nm。在Ni纳米粒子的形成过程中,NaOH不仅起到调节pH值的作用,还起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纳米Ag/TiO2对溴虫腈的光催化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紫外杀菌灯为光源,Ag/TiO2,SDS/Ag/TiO2和TiO2作光催化剂对悬浮液中溴虫腈进行光催化降解,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液-质联用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降解过程浓度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00mL混合中性溶液中,当溴虫腈质量浓度为100mg/L、催化剂质量浓度为1.0g/L、温度为室温条件下,溴虫腈5h的降解率分别为78%,65%和55%(空白实验为32%)。用上述3种催化剂为光降解源和空白实验制备4种纳米农药水乳剂,于玻璃上涂膜后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太阳光降解实验,各制剂中溴虫腈降解率分别为62%,53%,34%和13%;在酸性条件下,溴虫腈分子和催化剂的吸附及氢键的形成十分有利,这有利于溴虫腈的降解;紫外光、太阳光下溴虫腈分解的主要中间产物为氯苯,其他中间产物含量较少。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解耶尔森菌强毒力岛(HPI)在鸭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流行情况,根据HPI结构基因irp2和fyuA参考序列设计了引物,用PCR方法对从成都等地分离的64株鸭致病性大肠杆菌和28株健康雏鸭泄殖腔拭子分离的大肠杆菌基因进行了扩增和检测,并对5个菌株相关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irp2和fyuA携带率在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分别为40.6%(26/64)和39.1%(25/64),在健康鸭泄殖腔大肠杆菌分离株分别25.0%(7/28)和21.4%(6/28).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携带fyuA和irp2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P<0.05),HPI毒力岛的携带率与菌株的致病性呈明显的正相关.分析表明相关基因与GenBank中参考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