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21篇 |
免费 | 294篇 |
国内免费 | 501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553篇 |
丛书文集 | 287篇 |
教育与普及 | 82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9篇 |
现状及发展 | 56篇 |
研究方法 | 10篇 |
综合类 | 75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77篇 |
2022年 | 145篇 |
2021年 | 169篇 |
2020年 | 145篇 |
2019年 | 104篇 |
2018年 | 99篇 |
2017年 | 101篇 |
2016年 | 132篇 |
2015年 | 263篇 |
2014年 | 378篇 |
2013年 | 441篇 |
2012年 | 476篇 |
2011年 | 519篇 |
2010年 | 510篇 |
2009年 | 531篇 |
2008年 | 603篇 |
2007年 | 562篇 |
2006年 | 518篇 |
2005年 | 428篇 |
2004年 | 403篇 |
2003年 | 295篇 |
2002年 | 355篇 |
2001年 | 349篇 |
2000年 | 276篇 |
1999年 | 148篇 |
1998年 | 59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63篇 |
1995年 | 64篇 |
1994年 | 53篇 |
1993年 | 49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54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盲代理签名是指原始签名人不能直接根据代理签名辨认出代理签名人身份的代理签名方案.本文首次将前向安全的数学思想引入到盲代理签名体制,提出了前向安全的盲代理签名方案.新方案能实现即使代理签名人的盲代理签名密钥被泄露,密钥泄露前所产生的代理签名依然有效.同时通过引入时效参数,新方案可以对盲代理签名的有效时间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52.
介绍了一种始终在溶液中制备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化学共沉淀,并对制得的粒子进行表面修饰的方法.通过IR,XRD和AFM等测试仪器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化学共沉淀的方法制备出的磁性纳米粒子具有单分散性,且粒径比较均一,约在30nm.由于制备过程均在液体中进行,故制备周期短,污染小.同时利用自制的免疫磁性Fe3O4纳米粒子能较好地分离脐血中的CD133细胞,细胞体外扩增明显. 相似文献
53.
Fe元素掺杂二氧化钛纳米薄膜的光物理化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硝酸铁溶液浸渍法和反胶束溶胶制备法中添加硝酸铁的掺铁方式,制备铁元素掺杂TiO2(Fe-TiO2)纳米薄膜.对Fe元素掺杂二氧化钛纳米薄膜和未掺铁二氧化钛薄膜的紫外可见光谱进行研究,发现硝酸铁浸渍法制备的掺铁二氧化钛薄膜吸收光谱发生红移,在可见光区表现出一定的光学活性,而反胶束制备过程中掺杂的二氧化钛薄膜吸收光谱发生蓝移.膜的半导体禁带宽研究表明,与纯二氧化钛薄膜相比,浸渍法制备的膜禁带宽变小了,而反胶束制备过程中掺杂的二氧化钛薄膜其禁带宽变大了,表明不同的掺方式对膜的电子结构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了膜的光催化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54.
以二茂铁甲醛为起始原料,经过6步反应合成得到新型的二茂铁吡咯并[1,2-α]喹喔啉哌嗪类衍生物1a-h.产物针对恶性疟原虫FcB1,K1,F32等菌株进行了体外抑制活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新合成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疟活性,其中芳环上4-位硝基取代的化合物1h体外抗疟活性最优.本工作为进一步研究具有更好活性的抗疟药物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5.
56.
以苯乙烯和二乙烯苯为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大孔交联微球.将氯甲基化的交联聚苯乙烯(CM-CPS)和井冈霉素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进行胺化反应,得到一种新型聚苯乙烯支载井冈霉素功能高分子微球.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BET测试等手段分析了树脂的结构,并研究了该树脂对硼酸在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利用热力学函数探讨了该树脂的吸附机理和吸附能力.结果表明:该微球对硼酸有很强的配位吸附作用,其动态吸附量达到13.75 g.L-1(湿树脂). 相似文献
57.
58.
59.
Chee JL Guan XL Lee JY Dong B Leong SM Ong EH Liou AK Lim TM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 : CMLS》2005,62(2):227-238
Many have hypothesized that cell death in Parkinsons disease is via apoptosis and, specifically, by the mitochondrial-mediated apoptotic pathway. We tested this hypothesis using a mouse dopaminergic cell line of mesencephalic origin, MN9D, challenged with the Parkinsonism-causing neurotoxin MPP+ (1-methyl-4-phenylpyridinium ion). Apoptosis was the main mode of cell death when the cells were subjected to MPP+ treatment under serum-free conditions for 24 h. Caspase-3 and caspase-9, however, were not activated, thus indicating the existence of alternate or compensatory cell death pathway(s) in dopaminergic neuronal cells. Using caspase inhibitors, we demonstrated that these pathways involve caspase-2, –8, –6 and –7. A time-course study indicated that activation of caspase-2 and –8 occurred upstream of caspase-6 and caspase-7. Upon MPP+ challenge, the apoptosis-inducing factor was translocated from the mitochondria into the MN9D cytosol and nucleu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e existence of alternative apoptotic pathways in dopaminergic neurons.Received 20 September 2004; received after revision 5 November 2004; accepted 22 November 2004 相似文献
60.
在疫情蔓延、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开展旅游数字足迹研究,分析预测旅游消费行为,是推进旅游消费发展、推动国际国内经济"双循环"的重要基础工作.作为旅游信息化领域的新兴话题,旅游数字足迹是游客在通讯网络、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泛在网络上留下的海量电子痕迹,真实反映了游客选择偏好和深层次的行为规律.国内外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处于探索阶段.鉴于此,本研究辨析了旅游数字足迹的定义、类型和相关概念,阐明了旅游数字足迹的数据来源、特征和应用,分析了旅游数字足迹在游客人口特征、游客人格预测和游客行为分析领域的热点问题.最后,从理论体系构建、数据来源和预测方法精度等问题出发,对旅游数字足迹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持续激发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消费规模增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