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95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88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662篇 |
丛书文集 | 91篇 |
教育与普及 | 171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6篇 |
现状及发展 | 58篇 |
研究方法 | 1篇 |
综合类 | 611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17年 | 58篇 |
2016年 | 61篇 |
2015年 | 81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577篇 |
2010年 | 164篇 |
2009年 | 340篇 |
2008年 | 146篇 |
2007年 | 156篇 |
2006年 | 68篇 |
2005年 | 196篇 |
2004年 | 1128篇 |
2003年 | 711篇 |
2002年 | 356篇 |
2001年 | 288篇 |
2000年 | 237篇 |
1999年 | 359篇 |
1998年 | 416篇 |
1997年 | 449篇 |
1996年 | 84篇 |
1995年 | 117篇 |
1994年 | 111篇 |
1993年 | 294篇 |
1992年 | 180篇 |
1991年 | 161篇 |
1990年 | 116篇 |
1989年 | 81篇 |
1988年 | 52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0篇 |
1980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通过真实砂岩微观孔隙模型实验.对储层内油、水两相流体的微观渗流机理进行模拟,以求更深层次地了解研究区延长组砂岩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分析认为,研究区延长组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很强,且存在储层物性越好,其微观非均质性越强的特点,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是影响微观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实验表明,微观非均质性是影响水驱油效果和剩余油形成的内因.在充分认识研究区延长组砂岩储层4种主要孔隙类型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结果,建议相应地制定3类注水开发方案,剩余原生粒间孔隙型和次生溶蚀孔隙型归为一类,微裂缝型一类,自生矿物晶间微孔隙型一类. 相似文献
82.
概念格是数据分析与知识提取的一种有效工具,具有精确性和完备性等特点.目前,基于概念格的分类规则提取算法很多,但在提取到规则的数量上和规则的形式上并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针对基于概念格的分类规则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改进内涵缩减的增量式计算方法基础上给出了基于内涵缩减的确定的分类规则和近似的分类规则的提取方法,通过有效限制计算内涵缩减的节点的范围降低了内涵缩减的计算规模,利用分类规则基,降低了需要计算的分类规则的数量,提高了分类规则的提取效率.为验证本研究提出分类关联规则的挖掘方法,用C++实现了上述算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3.
介绍了一种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的双Y移30°六相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方法.本系统建立了六相双Y移30°绕组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和状态空间方程.通过选取dq旋转坐标系下的定子电流、电机转速和转子位置作为状态变量,选取定子电压和电流作为输入、输出向量,构建了EKF观测器.在dq旋转坐标下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获得转速和转子位置,并利用TMS320F2812型DSP芯片实现全数字控制.该方法不需要对多相永磁电机的结构作任何改变,同时适用于凸极和隐极永磁同步电机,在很宽的速度变化范围内都有较高的位置估计精度.实验表明该方法使系统具有更加良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84.
基于探地雷达的复垦土壤层次无损探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资源紧是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土地复垦作为补充耕地的重要手段之一,复垦后耕地的表土层厚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特别是薄表土地区覆土厚度检查是关键.传统的检验方法费时费力.针对上述问题,选择微波遥测仪器--探地雷达为工具进行了土层结构无损探测的室外模型实验.构建模型自下而上依次为原状土(40 cm)、粗砂(25 cm)、土(15 cm)和细砂130 cm),中心天线频率为500 MHz,测量方法为共剖面法.通过对雷达图像分析,各层介质探测差值小于5 cm,表明探地雷达能够有效探测土层结构,可以用于土地复垦工程土层厚度的验收工作;同时,尝试对实验的时间-振幅和频率-振幅进行分析,通过时间-振幅图可以看出,振幅在0.95、7.15、9.93、15.7和17.50 ns附近发生了5次明显变化,能够更加直观地解译雷达信号;通过频率-振幅图可以看出,在频率达到470.10 MHz时,振幅最大为1 821,电磁波最有效,可为探地雷达设备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5.
大坝下游水体溶解气体浓度超饱和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坝泄水建筑物过流水体强烈掺气容易导致下游水体中溶解气体(TDG)浓度超饱和,使下游一定水深处的水生生物遭受气泡病的危害,因此有必要对大坝水垫塘内强紊动水体的气液传质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对国内外TDG浓度超饱和模型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分析总结了TDG输运方程、气液双流体模型、气泡界面传质系数、传质面积、气泡直径、掺气浓度和有效饱和浓度等的研究进展及其优缺点.其突出的问题是对气泡动力学认识不够,气泡数量、气泡聚并与破碎、气泡尺寸、气含率和气泡速度的求解仍存在诸多假设和尚需实验验证的系数.预测模型发展受到湍流模型、气泡表征方法和TDG输运方程的限制.本文为更好地完善水体TDG浓度超饱和模型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6.
水力空化与臭氧联合降解油田污水初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油田开采后期,污水成分复杂且各种常规水处理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的问题,提出了水力空化技术与臭氧氧化技术联合工艺处理污水的设想.利用臭氧氧化与空化效应,采用多孔孔板建立了水力空化污水处理系统,对油田现场污水进行了尝试性的试验研究.分别对水力空化和臭氧各自单独降解与两者联合降解水样COD的效果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孔板入口压力在0.19MPa附近以及系统的进气量在70 L/h时COD的去除率相对较高;水力空化与臭氧联合降解的效果明显优于两者单独降解的效果;同时说明水力空化与臭氧在降解COD过程中存在互相强化的关系,孔板型空化水处理系统对降低油污水的COD含量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效率并不高,但对分析水力空化技术作为油田污水辅助处理技术的可行性,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7.
克拉玛依油田六区克下组冲积扇砾岩储层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岩心观察基础上,运用地质、测井等资料,从单井相分析入手,通过连井对比剖面扩大到全区范围,研究了克拉玛依油田六区克下组的储层特征和砂砾岩展布规律。克拉玛依油田六区克下组为退积型冲积扇相沉积,六区为单一扇体的一部分。识别出克下组扇顶、扇中和扇缘亚相的分布,分析了各亚相的储层特征和砂体展布规律。研究表明,扇顶、扇中和扇缘亚相储层的总体岩性分别为砾岩、细砾岩和粗砂岩、中细砂岩。砂体的平面展布形式分别为连片状、宽带状和窄条状。 相似文献
88.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I)、骨桥蛋白(OPN)和PTEN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并分析其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1例肺癌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中IGF-I、OPN、PTEN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①肿瘤组织中IGF-I、OPN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IGF-I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OPN的表达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肿瘤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PTEN的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②IGF-I的表达与OPN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IGF-I、OPN与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研究表明,IGF-I、OPN、PTEN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三者的表达对判断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9.
严重事故的预防和缓解是新一代核电厂的重要安全问题。本文主要讨论核电厂严重事故研究和管理中确定严重事故主导事故序列时应考虑的准则问题,包括定性和定量准则以及准则相应的意义。以此为基础,本文整理形成一套推荐中国核电厂进行严重事故主导序列筛选时采用的准则,并以1000MW非能动先进压水堆(AP1000)标准设计为研究对象进行应用尝试。分析表明,严重事故选取准则应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阐述。从定性的角度,严重事故的选取应根据核电厂状态划分,在超设计基准事故范围内,选取可能导致堆芯损伤和安全壳旁路,并且在后果上具有包络性的事故序列。从定量的角度,应确定导致核电厂严重事故风险的绝对筛选值和相对筛选值,同时还要包络陡边效应,补充确定论分析和工程经验的成果结论。根据建议准则选取的AP1000严重事故主导序列与其概率安全分析报告中进行重点分析的严重事故序列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0.
吉赫兹横电磁波(GTEM)传输室在电磁兼容测试领域应用广泛。GTEM传输室过渡连接头对GTEM传输室性能的影响较大。过渡连接头连接同轴传输线与GTEM传输室主体,是从圆形同轴传输线过渡到矩形同轴线的转换部件。如果过渡连接头处存在结构不连续,使其特性阻抗与GTEM传输室不匹配,将会引起电磁波反射和激发高次模现象,降低传输室的传输性能。根据GTEM传输室的技术要求,以传输系统阻抗连续为原则,对过渡接头内导体外表面和外导体内表面的形状进行同时设计,使内导体外表面与外导体内表面光滑过渡,过渡接头的特性阻抗与系统匹配。对前后端分别与标准同轴线和斧形件相连接部位进行结合设计,保证连接表面光滑,尽量降低突变。根据设计计算数据,通过设计软件SolidWorks对过渡接头构造精确三维模型。将三维模型导入电磁软件HFSS进行仿真测试。这样,对保证过渡接头特性阻抗恒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法;可以将构建的数学模型直接导入电磁仿真软件,以便进一步分析;也可以将内、外导体三维结构数模导入数控机床加工,保证内外导体表面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