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1篇
系统科学   69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研究方法   3篇
综合类   204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2000年在上海浦东新区营建的近自然森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群落种类组成、植株密度、植株高度、胸径和土壤养分的跟踪调查,研究了近自然森林十年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经过10 年生长,林分长势良好,植物种类组成基本上仍以初期种植的物种为主,伴有少量自然侵入种;由于建设前期缺乏荫蔽,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等常绿阔叶树种枯死较多,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和女贞(Ligustrum lucidum)死亡率低、生长迅速,逐渐占据群落上层后,常绿阔叶树种逐渐适应群落环境,趋于稳定生长;随着群落的发展近自然森林土壤养分较种植初期稳定上升.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近自然森林优化模式建设的尝试,提出了“异龄复层落叶—常绿混交林”的种植模式,为城市地标性的植物群落构建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线与的概念来源于数字逻辑电路系统,本文将其应用在逆变驱动系统中,即不借助于任何接口控制电路,将多个单相逆变器的输出端直接并联在一起,共同驱动同一个负载.该技术的关键在于:系统中每一个单相逆变器根据其自身的承载力按比例分担负载的相应分量,本文利用频率、基波电压以及谐波电压的衰减校正算法来完成的,最后用Multisim的仿...  相似文献   
13.
在考虑排污权公平准则的基础上,将数学领域的变差系数概念引入环境领域,选取与水污染物排放量紧密相关的各项指标,并利用各项指标的变差系数来度量各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客观因素发展的不平衡,同时应用相关系数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变差系数加权和的水污染物总量优化分配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汉江水源地汉中市的水污染物COD总量分配中。实验结果表明:该优化模型能够考虑各区域之间的差异,缩小各区域间总量分配的不均衡,是一种更具公平性和可行性的分配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详细介绍了山东新汶矿区孙村煤矿生产过程中如何引用五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方法,使煤矿安全隐患治理从简单的经验管理转变为可操作的制度管理,从而保证了煤矿安全生产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以FeCl3为催化剂,环境友好的30%H2O2为氧化剂,研究了对甲氧基苯甲醇的催化氧化,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各种因素,实现了最优条件下其他醇的催化氧化.结果表明,用30%H2O2氧化醇时,FeCl3是较好的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一系列醇都可被氧化成相应的羰基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变质产品供应链中多品种的订购策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针对核心企业为订货商的变质产品供应链,建立了多品种的库存模型,分析了基于三种不同订购策略的总成本函数的性质,提出了多种变质产品的近似最优订购策略.最后,通过算例对理论结果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虚拟企业伙伴选择的多目标方法新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虚拟企业成功的关键是能否选择出理想的合作伙伴。在分析虚拟企业理想伙伴基本特征的基础上 ,抽象归纳出选择理想合作伙伴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对多目标决策方法加以适度改进 ,给出了选择理想合作伙伴的一种新方法。对多目标中的效益型指标、成本型指标、区间型指标及固定型指标分别进行标准化 ,根据标准化后的最优点和最劣点 ,求出各方案的密切值 ,由密切值的大小来选择最终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8.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aging are most fully understood for the budding yeast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Recent advances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aging in this organism have enabled researchers to answer some fundamental questions about the aging process. Is aging due to a multitude of 'mechanisms' or can there be a key few? Can we design single-gene mutations that will prolong life? Can we prolong life whilst maintaining health and fecundity? The various contributing factors to yeast longevity, uncovered thus far, fall into three classes: DNA metabolism, heterochromatin, and metabolic activity. However, these separate classes may actually represent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same aging mechanism based on genome stability. This review examines the recent advances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yeast aging and discusses their relevance, if any, to the human condition.  相似文献   
19.
Sirtuin activators mimic caloric restriction and delay ageing in metazoa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ood JG  Rogina B  Lavu S  Howitz K  Helfand SL  Tatar M  Sinclair D 《Nature》2004,430(7000):686-689
Caloric restriction extends lifespan in numerous species. In the budding yeast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this effect requires Sir2 (ref. 1), a member of the sirtuin family of NAD+-dependent deacetylases. Sirtuin activating compounds (STACs) can promote the survival of human cells and extend the replicative lifespan of yeast. Here we show that resveratrol and other STACs activate sirtuins from Caenorhabditis elegans and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and extend the lifespan of these animals without reducing fecundity. Lifespan extension is dependent on functional Sir2, and is not observed when nutrients are restricted. Together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STACs slow metazoan ageing by mechanisms that may be related to caloric restriction.  相似文献   
20.
Sinclair A 《Nature》2003,426(6968):774-7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