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63篇 |
免费 | 219篇 |
国内免费 | 300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44篇 |
丛书文集 | 140篇 |
教育与普及 | 88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7篇 |
现状及发展 | 47篇 |
研究方法 | 24篇 |
综合类 | 5220篇 |
自然研究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60篇 |
2022年 | 95篇 |
2021年 | 94篇 |
2020年 | 78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55篇 |
2017年 | 64篇 |
2016年 | 64篇 |
2015年 | 115篇 |
2014年 | 168篇 |
2013年 | 157篇 |
2012年 | 161篇 |
2011年 | 177篇 |
2010年 | 155篇 |
2009年 | 206篇 |
2008年 | 236篇 |
2007年 | 244篇 |
2006年 | 192篇 |
2005年 | 183篇 |
2004年 | 133篇 |
2003年 | 129篇 |
2002年 | 124篇 |
2001年 | 159篇 |
2000年 | 172篇 |
1999年 | 328篇 |
1998年 | 284篇 |
1997年 | 283篇 |
1996年 | 272篇 |
1995年 | 228篇 |
1994年 | 183篇 |
1993年 | 174篇 |
1992年 | 151篇 |
1991年 | 146篇 |
1990年 | 128篇 |
1989年 | 101篇 |
1988年 | 92篇 |
1987年 | 68篇 |
1986年 | 44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74年 | 2篇 |
1971年 | 1篇 |
1967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
在二氧化碳-氢氧化钠系统中采用液相循环的方法测定了并流向下填料塔的滴流区有效界面积。考察了有效界面积测定的准确性及各种因素的影响,提出填料层高度与有效界面积的经验关联式。在受力分析基础上推得滴流区有效界面积与各参数间的关系,发现滴流区的有效界面积取决于单相持液,据此得到了有效界面积的半理论关联式。 相似文献
94.
95.
汤勇铮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1(4):395-398
本文以诺贝尔化学奖为线索,分析了生物化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阐述了生物化学由整全生物层至细胞层次,又至分子层次的发展状况,对于把握生物化学发的脉搏,以及生命科学与化学工作者选定研究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6.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方法——混合指示剂程序加入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原有的混合指示剂 (MIT)法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改进的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两相混合指示剂程序加入 (MIST)法 ,并分别在纯体系和复杂体系中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由于 MIST法减少了滴定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和化合物在两相之间的相转移 ,因而减小了相应的影响因素 .在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分析中其标准偏差 s不大于 0 .4 % . 相似文献
97.
给出了一般环及Π-凝聚环上的模是FGT-内射模的一些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8.
唐瑞芬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
本文就多媒体教学软件如何贯彻与体现数学教育的观念、思想、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设想,并作了初步的尝试;同时反思了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
中美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的比较研究——以哈佛大学、北京大学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佛大学与北京大学在通识课程的目标、设置、管理机构及配套制度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在课程目标方面,哈佛大学通识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全人”;北京大学则将扩宽知识面,为专业打基础作为其目标。在课程设置方面,哈佛大学的通识课程在本科生课程中占有较大的比例,通识课程数量多,涉及领域广;而北京大学通识课程的比例远小于专业课程,只占三分之一,其内部全校性公共课所占比例较大,通选课比例较小,通识课程数量较少。在课程的管理方面,哈佛大学有着专门的管理机构;而北京大学的通识教育则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仍旧归属教务部门管理。鉴于此,应借鉴哈佛大学之可取之处:理清通识教育的内涵,明确通识课程的目标;加强通识课程建设;建立独立的通识课程管理机构及相应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00.
为获得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铜纤维,利用多齿刀具在普通卧式车床上加工出了连续铜纤维.将其与拉拔法生产的铜纤维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对比,发现前者具有粗糙的茸状形貌.通过切削试验对比了不同切削用量时铜纤维的表面形貌,研究了切削用量对铜纤维表面形貌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切削速度对铜纤维的表面形貌影响最大,背吃刀量和进给量的影响较小.因此,为获得具有茸状形貌的连续铜纤维,应该选择较小的切削速度,并根据当量直径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背吃刀量和进给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