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19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370篇
系统科学   337篇
丛书文集   232篇
教育与普及   248篇
理论与方法论   36篇
现状及发展   37篇
研究方法   34篇
综合类   7508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355篇
  2007年   332篇
  2006年   279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319篇
  2002年   456篇
  2001年   450篇
  2000年   323篇
  1999年   450篇
  1998年   335篇
  1997年   336篇
  1996年   318篇
  1995年   264篇
  1994年   259篇
  1993年   235篇
  1992年   187篇
  1991年   181篇
  1990年   159篇
  1989年   139篇
  1988年   134篇
  1987年   78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Riedl SJ  Li W  Chao Y  Schwarzenbacher R  Shi Y 《Nature》2005,434(7035):926-933
Apoptosis is executed by caspases, which undergo proteolytic activation in response to cell death stimuli. The apoptotic protease-activating factor 1 (Apaf-1) controls caspase activation downstream of mitochondria. During apoptosis, Apaf-1 binds to cytochrome c and in the presence of ATP/dATP forms an apoptosome, leading to the recruitment and activation of the initiator caspase, caspase-9 (ref. 2).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Apaf-1 function are largely unknown. Here we report the 2.2-A crystal structure of an ADP-bound, WD40-deleted Apaf-1, which reveals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by which Apaf-1 exists in an inactive state before ATP binding. The amino-terminal 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 packs against a three-layered alpha/beta fold, a short helical motif and a winged-helix domain, resulting in the burial of the caspase-9-binding interface. The deeply buried ADP molecule serves as an organizing centre to strengthen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se four adjoining domains, thus locking Apaf-1 in an inactive conformation. Apaf-1 binds to and hydrolyses ATP/dATP and their analogues. The binding and hydrolysis of nucleotides seem to drive conformational changes that are essential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apoptosome and the activation of caspase-9.  相似文献   
962.
通过对不同材质的容器,用不同数量炸药进行水压爆破实验,观测容器材质对装药量的影响,探索水压爆破所需药量与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密度ρ和抗拉强度R拉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在一定水压爆破条件下新药量公式中的爆破强度系数K2。  相似文献   
963.
文中提出了用0—1规划方法求解决策网络的约束条件,探讨了不同目标函数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相应的求解过程.最后用实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964.
本文运用XPS、过渡应答、原位红外等多种物化测试手段在不同反应条件及原料配比下,对Cu/ZnO/Al2O3催化剂进行了表面表征和活性测试。结果断定:Cu0是吸附与活化 H2、 CO和 CO2的共同中心; CO2对反应的加速作用主要是由于开辟了新的反应途径。本文提出的 CO2存在下 CO加氢合成甲醇反应的多途径机理解释了实验结果,为直接合成燃料甲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65.
用麻风杆菌经静脉内、后足垫和耳皮下多途径接种裸鼠。在裸鼠接种菌后307、334、497、和625天分别剖杀1—2只裸鼠,取接种足垫和耳部皮损、胭窝淋巴结、鼻、坐骨神经、尾部皮肤损害、舌、肝、脾、肺、肾和心脏称重后制成匀浆,作菌计数。同时各取部分组织作组织病理学检查。实验结果表明,裸鼠经过多途径接种麻风杆菌后,其菌量增殖明显高于以往报告的单途径接种方法所取得的结果。尤其在接种部位的后足垫及耳部,最高菌量分别达到2.85×10~11/g(497天)和6.28×10~12/g(625天)。虽然麻风杆菌的世代时间近似,但对数生长期时间明显延长。结果也表明,多途径接种方法能使裸鼠发生更严重的病变和系统性播散。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经抗酸染色的足垫组织切片中,在横纹肌、血管壁内皮细胞和血管中均可见到大量抗酸杆菌(AFB)及菌团,皮神经束膜内外和雪旺氏细胞中也找到了许多AFB。最终在整个足垫组织中充满了AFB。HE染色呈瘤型麻风进行性病变,肉芽肿浸润由含大量AFB的泡沫细胞和巨噬细胞构成,直至泡沫细胞组成的麻风瘤病变完全代替了正常结构。各个部位相比较,低体温部位如足垫、耳、鼻及尾部仍然是麻风菌繁殖的优势部位。横纹肌及外周神经是麻风菌好侵犯之处,也显示了麻风菌在裸鼠体内感染的特点。  相似文献   
966.
本文讨论了2M—4MPA和2M—4H—3MPA的质谱及裂解途径。分析了影响碎片离子丰度的因素,为该类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提供了质谱参考。  相似文献   
967.
传统的预处理方法,在对于血液图像这样简单的医学图像的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但该方法对于淋巴结这样有着复杂背景的显微图像处理效果并不理想.综合运用彩色图像处理和数学形态学等知识,并采用基于彩色图像分割的背景剪除、基于区域生长的边界清除、基于高斯函数的图像融合和基于数学形态学方法和双边滤波去除图像噪声等方法,取得了较好的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68.
采用MTS公司生产的液压伺服加载系统对1/2比例单跨二榀二层框架模型进行拟动力试验,研究配有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采用经过调幅的具有不同地震加速度峰值的3种地震波作为激励进行加载,共采用11种工况.重点研究了这种结构在地震过程中动力特性的变化、裂缝出现情况、滞回性能、弹性和弹塑性阶段的地震反应及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此类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该试验研究成果为在地震区采用高强混凝土框架结构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69.
为了获得被动型氢原子钟高、低能态氢原子经四极磁选态器偏转后在储存泡口的分布规律,建立了更加贴近实际情况的分布模型.利用统计学方法,一定温度下的氢原子出射速度采用麦克斯韦分布,出射角度近似采用均匀分布,并结合氢原子在四极磁选态系统中的运动规律,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距四极磁选态器出口一定距离处高、低能态氢原子的三维分布密度.应用该分布模型,计算得到收集高能态氢原子的泡口优化半径与聚焦距离之间的关系,为储存泡的加工和聚焦距离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可以使得高能态原子被最大程度聚集,低能态原子被偏离,从而提高谐振腔内跃迁信号的功率.  相似文献   
970.
采用两步法合成3-羟基苯膦酰丙酸(CEPPA),即以三氯化磷与苯为原料,在离子液体三乙基苄基氯化铵氯化铝([BnEt3N]Cl-xAlCl3)催化下,合成苯膦二氯(DCPP),再用DCPP与丙烯酸合成3-羟基苯膦酰丙酸(CEPPA).确定第一步最佳反应条件为:n(三氯化磷)∶n(苯)∶n([BnEt3N]Cl-xAlCl3)=3∶1∶0.025,回流温度为72℃~76℃,反应时间为6 h,产率达81.1%;第二步通过改变反应物滴加顺序及调整反应温度,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n(丙烯酸)∶n(DCPP)=1.30∶1.00;滴加反应阶段,控制在70℃~80℃,反应1.5~2 h后,在90℃保温反应1 h;水解反应阶段,控制在92℃~95℃反应4 h,CEPPA的产率可达91%,并解决了反应中易结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