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4篇 |
教育与普及 | 4篇 |
现状及发展 | 1篇 |
综合类 | 1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为提高叶片式旋流畸变发生器的设计效率,研究叶片式旋流畸变发生器生成旋流角度的影响因素,应用某型CDA叶型(可控扩散叶型)设计了一组整体涡旋流畸变发生器,并利用CFD计算研究了不同几何参数和外界条件对旋流角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旋流角的大小受叶片稠度和安装角的影响最大;相对而言,畸变发生器外径以及旋流向下游的发展对旋流角生成的影响较小;在所研究的亚音速范围内,马赫数与旋流角近似呈指数函数关系。综合以上影响因素,给出叶片式旋流发生器生成旋流角的拟合公式,利用拟合公式设计了对涡旋流畸变网,试验数据表明拟合公式可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92.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电力系统振荡的高压输电线路故障选相新方法.该方法利用零序和负序电流之间的相位关系将接地故障分成3个区域,每个区域存在单相接地和另外两相短路接地两种故障类型,分别计算这两种类型故障点的三序电压,判别其是否满足各自故障的电压边界条件,以此确定实际故障相别.新选相元件解决了电力系统振荡时可能发生的误选相问题,具有较强的耐过渡电阻能力,并且完全不受分支系数和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数字计算机离线仿真和实时数字仿真系统实验都证实了新选相原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3.
基于故障点电压频谱参数识别的无通道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在严格的傅里叶变换基础上分析了故障分量网络故障点叠加电压频谱,指出故障点电压频谱幅度的比值反映了故障点叠加电压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故障点电压频谱参数识别的线路保护原理.该原理通过识别保护安装处测量电压频谱比值和故障点电压频谱比值特征之间的关系判别区内、区外故障,并定量分析了上述比值和故障位置的关系.利用这一结论可构成利用单端电气量的无通道保护,仿真表明由该原理构成的继电保护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以严格区分保护区内末端故障和区外故障.随着光互感器的成熟和应用,该方法有望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4.
双端电流时域故障定位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一种仅利用两端暂态电流进行单回线故障定位的时域方法.该故障定位方法采用分布参数模型,在故障分量网络中,利用双端电流计算得到的沿线电压分布在故障点处时时相等,建立了故障定位方程.利用最小二乘法分别求取不同距离下两侧系统等效阻抗,并根据故障点处两侧系统等效阻抗值代入故障定位方程后所得的偏差值最小,来实现故障定位.定位算法所需数据窗短,适用于快速跳闸的场合.故障定位无须电压量,定位精度不受电压和电流互感器传变特性差异的影响.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测距精度高,可实现全线范围内的故障定位. 相似文献
95.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带可控串补和可调电抗器输电线路的故障分量综合阻抗纵联线路保护新原理.利用故障时线路两端故障分量电压相量和与故障分量电流相量和的比值,来判断线路上是否发生了故障.在外部故障时,该比值反映输电线路上的容抗,其模值较大,内部故障时,该比值反映系统电源阻抗和线路阻抗,其模值相对较小,据此可以区分线路上的内部和外部故障.新原理易整定,本身具有选相能力,不受电容电流的影响,不受可控串补电容以及可调电抗器的影响,耐受过渡电阻能力强.利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北750 kV系统动模系统参数验证了原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6.
索南仁欠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20-24
文章提出水质污染的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并以湟水流域1998年年平均水质污染指标为例,对其进行多元回归及逐步回归分析,实证分析的与其它方法所得结论一致,并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7.
碱性锌镍合金电沉积中Tetren的基本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线性扫描伏安、循环伏安、微分电容曲线、常规脉冲极谱、微分脉冲极谱以及分极化曲线等方法研究了碱性锌镍合金电沉积中四乙烯五胺的基本效应。结果表明,Ni ̄(2+)离子与te-tren的配合能力较与酒石酸离子的强,形成的配合离子分别为[Ni(tetren)] ̄(2+)和[Ni(C_4H_2O_6)_2] ̄(6-),前者的电活性较后者的高,[Ni(tetren)] ̄(2+)的吸附能力较tetren的强,吸附的[Ni(tetren)] ̄(2+)与Zn(OH)形成离子对使锌电沉积受到催化作用,还讨论了锌镍合金异常共沉积的机制。 相似文献
98.
采用实时动态自适应的优化思想,建立城市路网过饱和状态交叉口群的实时控制框架和方法,针对传统自适应信号控制方式在交叉口过饱和状态下无法很好发挥作用的问题,系统考虑交叉口群关键路口可能发生的排队溢流现象、绿灯空放现象,提出线轴结合方法优化过饱和交叉口的信号相位差;考虑交叉口的实时最值通行能力和最大饱和度为约束来确定信号控制参考周期,进而提升交叉口群信号控制的效果和通行效率。最后选取青岛市香港路及周边某一交叉口群为例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相较于传统的分时段定时信号控制方法能有效降低交叉口群过饱和状态下的车辆总延误和排队长度。 相似文献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