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95篇
  免费   1205篇
  国内免费   2085篇
系统科学   1816篇
丛书文集   1095篇
教育与普及   36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5篇
现状及发展   257篇
研究方法   83篇
综合类   32740篇
自然研究   6篇
  2024年   166篇
  2023年   311篇
  2022年   656篇
  2021年   744篇
  2020年   587篇
  2019年   378篇
  2018年   440篇
  2017年   537篇
  2016年   579篇
  2015年   1096篇
  2014年   1485篇
  2013年   1528篇
  2012年   1757篇
  2011年   1985篇
  2010年   1876篇
  2009年   2004篇
  2008年   2253篇
  2007年   2161篇
  2006年   1920篇
  2005年   1742篇
  2004年   1323篇
  2003年   1158篇
  2002年   1498篇
  2001年   1461篇
  2000年   1118篇
  1999年   1024篇
  1998年   628篇
  1997年   558篇
  1996年   521篇
  1995年   502篇
  1994年   414篇
  1993年   380篇
  1992年   317篇
  1991年   330篇
  1990年   293篇
  1989年   237篇
  1988年   200篇
  1987年   148篇
  1986年   81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2年   6篇
  1970年   3篇
  1969年   3篇
  1967年   3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2009年春季和秋季对广州市南沙区14涌和19涌以人工种植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为主的湿地水体中的浮游微藻进行采样调查,从种类数、丰度、门类组成和多样性指数对微藻进行群落结构及其生态功能的分析研究,并以此对湿地水质进行评价和从藻类的角度分析无瓣海桑对湿地水体的净化功能。结果显示,微藻种类极其丰富,共鉴定出8门92属338种,总丰度在105~107个/L数量级,其中以19涌湿地公园无瓣海桑林内微藻丰度最高,达9.45×106~1.20×107个/L,为超富营养水平。14涌和19涌都存在着有机污染现象,但14涌湿地水质要优于19涌,主要与其内水文条件较优有关。无瓣海桑如果在较封闭的水体环境中易产生较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在管理人工红树林湿地时应注意保证林内与林外水体的流通。  相似文献   
972.
根据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检测葡萄糖浓度时信号和噪声的特点,研究了寻找曲线最低点算法和基线动态调整方法等SPR数据后处理方法.采用加权质心法精确地捕获到了表面等离子共振曲线的最低点,采用固定计算点数的动态基线法调整基线位置,消除了基线附近点值的波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模拟仿真及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固定点数的动态基线法和加权质心法处理SPR数据,能显著提高SPR检测葡萄糖的分辨率,在葡萄糖浓度检测技术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3.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种针对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检测的多重PCR方法,并利用这种方法探究男性尖锐湿疣与HP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首先建立一种检测HPV的多重PCR方法,然后运用该方法对156例男性尖锐湿疣标本的HPV3种低危(HPV6,11,42)和6种高危(HPV16,18,33,52,56,58)亚型进行检测,并与反向膜杂交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56例标本中阳性标本数69例,占总标本数的44.23%,其中单一感染标本数48例,占69.57%,混合感染标本数  相似文献   
974.
为了对水泥窑应用SNCR控制技术时CaO催化NH3氧化问题进行研究,该文采用固定床反应器,研究温度(650~950℃)、NH3体积分数(100×10-6~1500×10-6)和O2体积分数(0~4%)对于CaO催化NH3氧化作用的影响。采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测量NH3和NO组分的体积分数。实验结果表明:CaO催化NH3氧化反应的转化率和产物NO的选择性随NH3体积分数增加而下降,随温度和O2体积分数增加而增加。基于NH3转化率和产物NO选择性随NH3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提出CaO催化NH3氧化的首要途径是NH3和O2的吸附,吸附态NH3会与O2反应生成NO,而非前人提出的NH3与CaO反应生成CaN。采用该机理可以较好地解释实验规律。  相似文献   
975.
基于编组拟合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线特征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合成孔径雷达(SAR)遥感图像中高效率地提取线特征、满足目标识别与场景分析等应用的需要,采用曲线结构基元取代通用的直线结构基元,通过像素编组以及曲线拟合提取并连接,使得复杂的全局优化简化为基于连接关系和总长度的聚类和筛选,借助低分辨率图像对高分辨率图像的掩码操作先主后次地提取不同宽度的线特征。应用所提出的方法在实际SAR图像上进行了实验,获得了与观察相一致、具有单像素宽度的线特征二值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提取出场景中真实的线特征,采用曲线基元形式和编组拟合方法有利于降低问题复杂度、提高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976.
应用回归分析的数据关联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下目标跟踪需要兼顾实时性和精确性的问题,应用测量领域的数据处理方法,提出了回归分析的数据关联算法.首先,利用对滤波曲线的两点回归分析,逐一预测各观测到达时刻的置信区间,筛选出关联点;接着,以系统处理周期为分组标准,对筛选序列进行成组观测数据回归分析;最后,计算出观测融合点,并用该点更新滤波器新息.该算法不仅能将复杂的关联转变成测量点迹动态更新过程,而且优化了同步化处理步骤.仿真实验表明:回归分析算法与联合概率数据关联算法相比,在直线运动场景下,两者的均方根误差及轨迹丢失率相近,且随着目标数目的增多,前者在平均占用CPU时间上的优越性更加突出;在曲线运动场景下,两者跟踪误差相当,前者占用CPU时间仅为后者的1/6.  相似文献   
977.
溅射金膜对氧化铝陶瓷纳秒脉冲真空沿面闪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溅射金膜对氧化铝陶瓷在真空环境中、纳秒脉冲高电压作用下沿面闪络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对氧化铝陶瓷表面粗糙度、电极接触形式的研究,并结合表面态陷阱、界面能带结构、电荷注入过程的分析,探究了影响氧化铝陶瓷溅射金膜后沿面闪络电压的主要原因.在50 ns/1.2μs脉冲下、电极间距10 mm时,测量各试样的闪络电压60次,取后30次平均值作为稳定的闪络电压.研究结果发现,氧化铝陶瓷在溅射金膜电极试样的闪络电压比直接压接电极试样的闪络电压低,这是因为在不同电极接触方式下,氧化铝陶瓷材料的表面态对真空中的电子发射和材料表层的电荷注入的影响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978.
白斑综合征病毒对日本囊对虾仔虾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含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病虾组织匀浆上清液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仔虾进行攻毒,于0,6,12,24,36,48,72,96,144 h时间点取样,以研究WSSV对仔虾体内总蛋白含量、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酚氧化酶(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感染后,与吞噬作用相关的水解酶ACP、AKP呈显著变化,于24 h时达到最大值;与氧化应激有关的SOD和PO也变化显著,分别于72和6 h达到最高值;ACP、AKP、SOD和PO均对病原反应敏感,可以作为WSSV入侵日本囊对虾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79.
修饰碳纳米管对硼酚醛树脂摩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价接枝法制备了羧基化碳纳米管(MWCNTs -COOH)、二氨基二苯基甲烷修饰碳纳米管( MWCNTs -DDM)、硼酸化碳纳米管(MWCNTs- Borate)修饰碳纳米管(MWCNTs).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修饰碳纳米管/硼酚醛树脂.使用3种碳纳米管改性的树脂制备了摩擦材料并研究了其摩擦性能.结果表明,修饰碳纳米管的加入,有助于提高摩擦材料摩擦系数的稳定性,减小磨损率,改善热衰退性.其中添加质量分数为1%的MWCNTs- Borate的情况改善最大,磨损率减小43.2%,摩擦系数和磨损率衰退率仅为10.3%和28.6%,摩擦表面保持完好.  相似文献   
980.
泥质烃源岩密度分组及有机质赋存类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济阳坳陷沙河街组深湖相暗色泥岩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密度ZnBr2重液浮选,将样品分离成多个密度组分,对各组分检测透射光、荧光、X光衍射等,揭示不同组分有机质赋存类型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①组分(密度ρ<1.6g.cm-3)以颗粒有机质为主,有机质与矿物无明显紧密结合关系;②,③组分(1.6g.cm-3<ρ<2.2g.cm-3,ρ>2.2g.cm-3)多见无定形有机质分散于细粒矿物相中,呈橙黄-亮黄色荧光,反映有机质与矿物颗粒紧密共生的赋存特征.进一步对不同密度组分有机质分配的研究表明,①组分结合了烃源岩总有机质质量不到1%;②,③组分结合了烃源岩中90%以上质量的有机质.这反映了有机质和矿物颗粒共生的赋存形式在有机质保存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