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20篇
  免费   1038篇
  国内免费   1316篇
系统科学   1379篇
丛书文集   661篇
教育与普及   98篇
理论与方法论   69篇
现状及发展   108篇
综合类   20159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192篇
  2022年   455篇
  2021年   441篇
  2020年   430篇
  2019年   321篇
  2018年   342篇
  2017年   412篇
  2016年   456篇
  2015年   736篇
  2014年   1092篇
  2013年   1161篇
  2012年   1374篇
  2011年   1466篇
  2010年   1474篇
  2009年   1572篇
  2008年   1736篇
  2007年   1722篇
  2006年   1523篇
  2005年   1333篇
  2004年   1009篇
  2003年   673篇
  2002年   781篇
  2001年   672篇
  2000年   583篇
  1999年   25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质量交换网络(MEN)作为过程集成系统的新兴分支方向,具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环境污染的双重效益。目前典型的超结构模型在MEN优化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应用,但超结构固定排列方式限制了模型中换热器匹配的灵活性和求解域的扩大。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有分流节点非结构模型,以节点的形式量化传质单元的匹配方式,实现传质单元在流股上的自由匹配,从而增强了单元匹配的灵活性。同时考虑到实际工程中有分流情况的出现,以分组数和分支数表示传质单元的有分流形式,进一步扩大了模型的求解范围。最后,通过2个实际MEN算例分析计算,验证了有分流节点非结构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2.
输电线路覆冰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具有严重威胁,目前已经发展了多种防冰除冰方法,但每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对于一些具有微气象、微地形特征的重覆冰地区尚未有较好的解决方法。文中考虑到扩径导线的特点和分裂导线输电线路的局限性,根据波阻抗和自然功率将分裂导线等效为单导线,并考虑电流的集肤效应,得到了等效的单根扩径导线,进而分析比较覆冰地区的分裂导线及其等效的单根扩径导线的表面电场特性。研究表明:等效前后导线截面面积相同且波阻抗一致时,扩径导线与分裂导线相比,不仅显著降低了子导线根数和输电线路的覆冰荷载,而且在扩径导线的半径等于分裂导线的等效单导线半径时,扩径导线的表面最大电场强度小于分裂导线。因此,在严重覆冰地区,采用分裂导线等效半径的扩径导线具有非常好的表面电场特性,且可显著降低冰风荷载,提高抗冰强度。  相似文献   
993.
以DE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脑涨落图仪(EFG)的客观检查方法及DEP现代医学评分系统,评价解郁合欢汤+五行音乐疗法的中医综合治疗方式对DEP的疗效。指标包括EFG检测大脑神经递质相对功率值、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EFG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脑内γ-氨基丁酸的相对功率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去甲肾上腺素(P<0.001)、多巴胺相对功率值(P<0.001)较治疗前显著提高,患者治疗后的HAMD(P<0.001)、MADRS(P<0.001)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说明中医综合疗法对DEP的疗效确切,可通过对大脑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而发挥抗抑郁疗效。  相似文献   
994.
为探究非费克(non-Fickian)运移表现出的峰值提前到达和拖尾等现象,开展了粗糙单裂隙溶质运移试验,总结了粗糙单裂隙中溶质运移特征及运移机理,结合边界层理论对峰值提前到达和拖尾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解释。结果表明:峰值时间和拖尾时间与边界层厚度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边界层对裂隙介质溶质运移有较为显著影响,即水流速度越小,边界层厚度越大,滞留在边界层内部的溶质越多,溶质获取率越低;粗糙单裂隙中溶质穿透曲线的峰值提前和拖尾现象是由裂隙中心处以惯性力主导的主流区和裂隙壁面以黏性力主导的边界层区共同作用造成的,其中峰值时间主要由主流区的对流因素控制,而边界层区域的存在对拖尾时间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95.
为提高水下抛石体的识别精度,构建了预留有内部空洞的抛石体物理模型与电阻率层析扫描模型研究电阻率层析扫描技术在水下抛石体内部空洞探测中的成像效果,并与传统克里金插值法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电阻率层析扫描可以有效识别水下抛石体中的空洞,并且在刺激源数量为6时电阻率层析扫描模型模拟精度达到较高值;电阻率层析扫描技术在通道纵剖面上的识别能力要远高于传统克里金插值法;将数值模拟结果中电导率大于300.μS/cm的区域视为空洞区,整体反演结果略大于真实值,在 x、y、z 3个方向上的偏差分别为2.73、1.75、6.95.cm;基于反演结果对电阻率层析扫描模型进行正演,正演结果与实测数据的拟合度超过0.95,证明了电阻率层析扫描模型反演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6.
为研究干湿循环对黏土力学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通过一系列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CT扫描测试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揭示了干湿循环对黏土的劣化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黏土的抗压强度保持指数性下降趋势,在经历4次循环后,抗压强度损失了40%左右,干湿循环达到8次后抗压强度基本达到稳定;CT扫描横剖面显示,在干湿循环过程中,裂隙从试样四周开始发育,并逐渐向内部扩展,裂隙的宽度和长度均持续增加,连续性也有所提高;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试样的逐层面孔隙率均明显增加,且不同层间的交界面孔隙率的增加更为显著,层间的裂隙最先发育,试样表面也有竖向裂隙发育,试样内部连通孔隙的数量增加,闭合孔隙的数量减小;不同次数干湿循环作用下黏土的孔隙率与抗压强度之间保持负指数性关系,当干湿循环次数达到4次后,孔隙率的增加对抗压强度的影响减小。  相似文献   
997.
为有效抑制高水电占比西北电网的超低频振荡,针对缺乏同时研究调速系统和现场控制单元控制参数优化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抑制超低频振荡的水电多级频率控制参数优化方法。在建立系统多级频率控制模型的基础上,理论分析了抑制超低频振荡的控制参数安全域,在该安全域内以综合偏差绝对值与时间积分的乘积最小为目标,借助Matlab/Simulink平台通过粒子群算法优化了多级控制参数。基于PSCAD/EMTDC平台的时域仿真验证了抑制超低频振荡的水电多级频率控制参数理论分析和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Sylvester矩阵方程的理论分析,可知IO迭代算法中迭代矩阵的谱半径随内迭代次数的增大而减小,更新了IO迭代算法中内迭代次数的选择方法,并证明了该算法收敛性与初始矩阵无关。Sylvester矩阵在满足一些特定条件下,为了进一步提高收敛速度,可通过选择适当的相关参数,使得IO迭代算法有较好的收敛速度且比Smith算法的迭代次数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99.
颗粒形状对砂土结构及其宏观性质有显著的影响。为探究颗粒形状对砂土结构及渗透性的影响规律,选取玻璃珠、石英砂及玻璃渣3种颗粒形状各异的砂土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高分辨率三维X射线显微镜(CT)进行精细扫描,重构了砂土三维结构模型。选取了颗粒伸长率、扁度、球度、孔隙比表面积等形状参数统计分析得出整体形状参数(OR),将OR引入Kozeny-Carman(K-C)方程得出考虑颗粒形状特征的砂土渗透系数的预测方程。室内柔性壁渗透试验表明砂土颗粒的整体形状参数(OR)越小(即颗粒形状越复杂),砂土的渗透性能越差,引入整体形状参数(OR)的K-C方程对砂土渗透性能的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球/平面的接触形式,分别使用GCr15钢球、Si3N4和Al2O3陶瓷球作为摩擦副,利用TRB3摩擦试验机探究浸渍石墨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对摩擦系数、磨损体积、磨痕轮廓及磨痕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分析,探究浸渍石墨在不同法向载荷作用下摩擦划痕和磨损特性,建立能量磨损模型探究磨损过程中接触状态的变化机制,预测磨损进程.结果表明:随着上试样硬度逐渐增大,小载荷时摩擦系数逐渐增大,大载荷时摩擦系数逐渐减小.不同摩擦副作用下,石墨表面磨痕轮廓较浅分别呈现类似“U”形、“V”形和“W”形轮廓,石墨与GCr15、Si3N4和Al2O3配对副之间的主要磨损机制为粘着磨损、磨粒磨损和轻微的氧化磨损,摩擦副表面间存在材料转移、剥落和犁沟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