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3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470篇
系统科学   473篇
丛书文集   321篇
教育与普及   279篇
理论与方法论   32篇
现状及发展   81篇
研究方法   42篇
综合类   9202篇
自然研究   6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256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352篇
  2011年   388篇
  2010年   421篇
  2009年   437篇
  2008年   473篇
  2007年   484篇
  2006年   381篇
  2005年   366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263篇
  2002年   246篇
  2001年   276篇
  2000年   321篇
  1999年   498篇
  1998年   463篇
  1997年   481篇
  1996年   400篇
  1995年   333篇
  1994年   348篇
  1993年   272篇
  1992年   211篇
  1991年   238篇
  1990年   175篇
  1989年   155篇
  1988年   128篇
  1987年   86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68年   2篇
  1967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31.
北京市大气PM2.5的季节特征和空间趋势(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北京地区雾霾污染事件频发,大气PM2.5污染引起国内外强烈关注.利用北京市35个PM2.5监测站自2012年10月开始发布数据至2013年9月的小时观测数据,对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35个站点的平均PM32.5浓度为88.6μg/m;(2)PM2.5浓度与风速等气象要素关系密切,低浓度通常出现在大风天或者大风过后的紧邻时段,重污染天通常风速小,相邻天的PM2.5浓度可相差几倍甚至十倍以上;(3)PM2.5浓度随季节变化较大,1月和6月份较高,4月、8月和11月相对较低;(4)PM2.5浓度随站点类型变化明显,交通环境站点的平均浓度高于城市环境评价站点(可超过10%);(5)北部PM2.5浓度低于东部和南部,而与河北交界的南部和西南地区浓度为全区最高;(6)PM2.5浓度由北到南整体上呈线性增加趋势,每向南10 km,PM2.5平均浓度升高4.6μg/m3(R2=0.89),南部PM2.5平均浓度接近北部2倍;(7)PM2.5平均浓度存在一定的局部变化,但相邻站点变化幅度一般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932.
文章将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分为科技、社会、经济、生活和人才市场环境5个子环境,选取27项指标,运用熵值法对山西省和其余中部五省的人才发展环境进行了评价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中部六省的人才发展环境呈现出"两头弱中间强"的特点,山西省人才市场环境表现较差,科技、经济和生活环境有待改善,社会环境需要继续努力保持。  相似文献   
933.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利用存在城镇拓展空间紧缺、农村建设用地却低效利用的现象.为了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土地资源保障能力,亟需对城乡建设用地进行空间优化配置以释放空间效应,增加经济供给.首先,阐述了优化配置与适宜度评价间的关系;其次,以栅格为空间单元对城镇土地及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空间适宜度进行评价,并考虑城镇土地扩张的连续性与居民点整理的可操作性,分别划定了新增区与拆旧区;最后,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城乡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前后的数量及布局变化.结果表明:空间优化配置后,城乡建设用地平均适宜度由61.67提高至64.26,效益有一定提高;优化配置后城镇土地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别为495.81km2,344.49km2,空间分布更加集聚有序.  相似文献   
934.
以碳酸钾作为催化剂,异辛醇与碳酸甲辛酯催化酯交换-吸附法合成碳酸二异辛酯。考察了醇酯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适宜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5 %,醇酯比为4:1,温度控制在160~170 ℃条件下反应时间为2 h,产品碳酸二异辛酯产率为47.2 %,采用气相色谱分析质量纯度99.1 %。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时,催化活性没有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935.
从三叠系长6 油藏产出污泥分离出三株具有较强驱油能力的优势菌株,一株为为好氧菌,一株为厌氧菌,一株为兼性厌氧菌。对不同溶氧量下三株菌复配菌液进行了生长规律进行了测定,同时,对空气辅助微生物降解原油能力进行了测定,测试了非均质模型中微生物与空气交替注入驱油效果。通过实验优选出溶氧浓度为4.5mg/L时,微生物相对较快达到对数生长期。溶氧浓度为4.5mg/L~5.5mg/L时微生物对原油降解率较高。微生物与空气交替注入驱油时,采收率提高17.08%,体现出空气辅助微生物提高采收率优势,对拓宽提高采收率理论及提高矿场增油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36.
结构形貌测量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设计了基于投影散斑的结构表面形貌测量方案,结合双目立体视觉标定、散斑特征匹配、三维重建等关键技术,搭建了测量系统,并用该系统测量了典型结构表面的形貌点云数据,最后将测得的点云数据与结构的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模型进行配准,评估了测量方法误差,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投影散班形貌测量方法可以实现结构表面形貌的高精度测量,其最大误差为0.2 mm。  相似文献   
937.
一种适用于胡杨叶片非变性蛋白质提取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用于胡杨叶片非变性蛋白质的提取方法,以采自内蒙古额济纳旗天然胡杨林中胡杨成熟叶片为材料,采用咪唑法、Bis-Tris法、Tris-HCl法和新构建的Tris-SSAD法4种非变性蛋白质提取策略,分别用于提取胡杨叶片蛋白质样品;随后进行第一维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1~(st)-DE:Native-PAGE)。相比之下,只有Tris-SSAD法获得了清晰、条带数目较多的Native-PAGE图谱,且结合第二维变性凝胶电泳(2~(nd)-DE:SDS-PAGE)可成功分离出较多蛋白质复合体亚基或相互作用蛋白质分子,证明了Tris-SSAD法非变性温和提取特性。研究建立并优化了适用于胡杨叶片的非变性蛋白质提取方法,为后续进一步分析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及蛋白质复合体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38.
凝胶微球复合调剖机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玻璃刻蚀模型进行微观驱替实验,直观地分析了凝胶微球复合调剖过程及作用区域。基于核磁共振技术,设计了凝胶微球岩心驱替实验。对不同阶段驱替后岩心不同直径孔隙内的流体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对比凝胶微球复合调剖的优势。实验结果表明,凝胶微球复合调剖过程中凝胶优先进入高渗透层,驱替大孔隙中剩余油,并对大孔隙有封堵作用;则聚合物微球主要进入低渗层,增加了聚合物微球的利用率;并启动低渗透率层的原油,封堵了低渗层的主流通道,实现调剖驱油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939.
以聚乙二醇(PEG)为修饰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Fe_3O_4/PEG。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Fe_3O_4/PEG进行表征。粒子中的Fe_3O_4为立方晶系,加入PEG6000和PEG20000能有效分散Fe_3O_4,避免颗粒团聚。考察了Fe_3O_4/PEG对水合肼还原硝基苯制备苯胺的催化活性,加入PEG6000和PEG20000作为分散剂制备的Fe_3O_4/PEG具有较高的活性和较好的重复性。1.23 g(10 mmol)硝基苯,0.1 g Fe_3O_4/PEG6000(或Fe_3O_4/PEG20000)催化剂,2.0 g水合肼在乙醇中回流反应1 h,苯胺收率接近100%,催化剂重复使用9次活性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940.
The high granularity timing detector (HGTD) is a crucial component of the ATLAS phase II upgrade to cope with the extremely high pile-up (the average number of interactions per bunch crossing can be as high as 200). With the precise timing information (σt~30 ps) of the tracks, the track-to-vertex association can be performed in the “4-D” space. The Low Gain Avalanche Detector (LGAD) technology is chosen for the sensors, which can provide the required timing resolution and good signal-to-noise ratio. Hamamatsu Photonics K.K. (HPK) has produced the LGAD with thicknesses of 35 μm and 50 μm. Th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USTC) has also developed and produced 50 μm LGADs prototypes with the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IME)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o evaluate the irradiation hardness, the sensors are irradiated with the neutron at the JSI reactor facility and tested at USTC. The irradiation effects on both the gain layer and the bulk are characterized by I-V and C-V measurements at room temperature (20 ℃) or ?30 ℃. The breakdown voltages and depletion voltages are extracted and presented as a function of the fluences. The final fitting of the acceptor removal model yielded the c-factor of 3.06×10?16 cm?2, 3.89×10?16 cm?2 and 4.12×10?16 cm?2 for the HPK-1.2, HPK-3.2 and USTC-1.1-W8, respectively, showing that the HPK-1.2 sensors have the most irradiation resistant gain layer. A novel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further exploit the data to ge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factor and initial doping dens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