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9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2篇
系统科学   31篇
丛书文集   28篇
教育与普及   41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研究方法   7篇
综合类   10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21.
川东北南江地区灯影组三段岩石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江地区位于上扬子地台东北缘,该区灯影组三段发育了一套以白云岩为主的沉积岩层。通过对杨坝剖面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相的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该区灯影组三段可分为三个岩性段:下部以粉-微晶、泥微晶白云岩为主;中部以砂屑白云岩为主,局部可见角砾状泥微晶白云岩;上部以硅化细-粉晶白云岩、硅化叠层藻白云岩为主,部分层位发育角砾状粉微晶白云岩、中-细晶白云岩。岩层中主要发育纹层状、条带状、藻叠层及缝合线构造;并且认为研究区灯影组三段地层发育在碳酸盐台地-陆表海环境中,从底到顶可识别出泻湖、浅水碳酸盐砂滩、潮坪三种亚相的沉积。总体上为一海侵-海退的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122.
在基本C-Si-Mn系TRIP钢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工艺参数获得具有马氏体基的TRIP钢,通过扫描电镜分析、透射电镜分析、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单向拉伸实验等对经不同工艺处理的实验用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相区退火温度升高,铁素体比例减少,贝氏体比例增加,残余奥氏体整体先增加后减少;在较低温度下退火时,条状铁素体合并成为块状铁素体;在较高温度下退火时,条状奥氏体合并成为块状奥氏体,随后在冷却过程中转变为马氏体或残余奥氏体;实验钢在780℃退火时,获得最佳综合力学性能,此时抗拉强度达1053MPa,延伸率达23%,强塑积达24GPa×%.一定量的细小弥散的板条残余奥氏体是实验钢获得高强塑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3.
Two consecutive magnetic flux ropes, separated by less than 30 s (△t 〈 30 s), are observed within one magnetic reconnection diffusion region without strong guide field in the Earth's magnetotail by Cluster multispacecraft. The flux ropes are characterized by bipolar signatures of the south-north magnetic field component Bz accompanied with strong core magnetic field By, intense current J and density depletions inside of them. In spite of the small but non-trivial global scale negative guide field (-By), there exists a directional change of the core fields of two flux ropes, i.e., -By for the first one, and +By for the second one. The directions of the core fields are the same as the ambient cross-tail magnetic field component (By) just outside of flux ropes. Therefore, we suggest that the core field of flux ropes is formed by compression of the local preexisting By and that the directional change of core field is due to the change of local preexisting By. Such a change in ambient By might be caused by some microscale physics.  相似文献   
124.
研究灭菌唑对鸟类的急性经口毒性和饲喂毒性,为该药的环境风险提供数据支持。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灭菌唑对日本鹌鹑的急性经口毒性和急性饲喂毒性,并对结果进行毒性评价。结果表明:当经口毒性试验定为1 000 mg ai/kg体重浓度时,在7 d的试验周期内,试验鸟类未发生死亡及其它中毒症状。当饲喂毒性试验设定为1 000 mg ai/kg饲料浓度时,在8 d的试验周期内,试验组与对照组摄食量无明显差异,试验鸟类未发生死亡及其它中毒症状。灭菌唑对日本鹌鹑的急性经口毒性7 d-LD 50〉1000 mg ai/kg体重、急性饲喂毒性LD 50〉1 000 mg ai/kg饲料,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准则》,灭菌唑对鸟类的急性毒性为低毒,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农药。  相似文献   
125.
普通刺猬的解剖学研究(一) 被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8 只( ♀16 ,♂12) 成年普通刺猬( Erinaceuseuropaeus) 的被皮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刺猬被皮有丰厚的皮下脂肪和发达的皮下肌,雄性被皮重占体重的38-02 % ,雌性占44-29 % ;雄性皮下脂肪占体重的6-88 % ,雌性占12-04 % ,雌性皮肤重和皮下脂肪重均显著高于雄性( P< 0-05 或0-01) ,皮肌和刺重无性别差异。除面部、四肢和腹部外,全身披有粗而硬的针刺,针刺长16-36 ±1-30 m m ,直径0-95 ±0-15 m m ,重3-55 ±0-43 mg。每只普通刺猬有针刺5434 ±475 根。按颜色分针刺有五种类型,不同个体身上这五种针刺的分布比例不等。普通刺猬有乳腺5 对,前后足各5 指( 趾) ,指( 趾) 端具爪。普通刺猬皮肤的特殊结构,具有重要的生理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26.
该文证明了一族全纯函数的一个性质,即对任意ε〉0有(/z/→1-0)lim(1-/z/^2)^1+ε,f(z)=0。  相似文献   
127.
旋转式泵类填料密封的动态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离心泵填料的受力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实验找到了影响泄漏量的因素,如压紧力,填料摩擦系数,初始间隙,密封环长度等。通过对填料环的动态设计,用PTEE-聚苯酯-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的做离心泵的填料。测试表明,泵的性能明显的地好于使用石棉填料,解决了泵的泄漏。  相似文献   
128.
铁法矿务局煤泥水过滤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验得出,铁法矿务局煤泥水不经加药处理,污泥比阻r=316×1011cm/g,该值太大,属于极难过滤污泥·经过加药处理后,r=0057×1011cm/g,该值变小,可以采用机械脱水设备进行脱水·  相似文献   
129.
在过热蒸汽开发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机理分析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1-3m、3-5m和5m以上薄层稠油油藏实施过热蒸汽吞吐的开发效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通过对比普通湿蒸汽、高温湿蒸汽和过热蒸汽的增油能力、节约蒸汽效果及油藏特征,分析了稠油油藏过热蒸汽吞吐的技术优势。研究结果表明,过热蒸汽吞吐的增油能力明显高于普通湿饱和蒸汽吞吐和高温湿蒸汽,但当过热度超过20℃后,增油幅度变缓;相同产油量时,过热蒸汽要比湿饱和蒸汽节约大量蒸汽。这是因为过热蒸汽携热量大,比容高,可以有效萃取稠油中的轻质组分,有效扩大波及体积,增加洗油效率。  相似文献   
130.
虫生真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虫生真菌是农作物害虫的一类重要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虫生真菌的筛选、大量生产技术以及制剂的制备都有了较大的发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虫生真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虫生真菌的研究状况,着重介绍了虫生真菌的致病机制及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