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5篇
  免费   277篇
  国内免费   338篇
系统科学   249篇
丛书文集   118篇
教育与普及   12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现状及发展   27篇
研究方法   10篇
综合类   5399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56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341篇
  2007年   364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293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85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利用重合度理论和更精确的先验估计,讨论了一类二阶中立型泛函微分方程周期解的存在性问题;在更弱的条件下获得该方程周期解存在性的若干新结果,推广和改进了已有文献中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852.
该实验以保连1号和湘椒8号两个辣椒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2+在不同处理时间下对两个辣椒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细胞间隙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叶绿素含量等光合作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Cd^2+胁迫严重影响辣椒光合系统各参数,同时降低了叶绿素的含量,且辣椒品种之间耐镉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Cd^2+对湘椒8号的影响比对保连1号的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853.
针对海上常见的鸣震、层间多次等常见的短周期多次波,用预测反褶积衰减多次波方法存在较多多次残留这一问题,通过设计自适应滤波器,用最小均方算法的迭代公式来更新自适应预测反褶积的关键参数预测因子,预测步长和因子长度可由多次波分布的周期与范围不同来自动设置。通过模型对比试验发现,该方法对鸣震、层间多次波比较发育资料效果尤其明显,并通过实际资料进行了相关验证,分析对比所得的一些关键成果图件,显示该方法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54.
2株黄瓜花叶病毒卫星RNA的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辣椒上获得2株黄瓜花叶病毒卫星RNA(CS1和CS2),通过cDNA克隆和测序并将其与35个已知的卫星RNA序列进行同源比较.结果表明,CS1和CS2的全长序列分别为336,382nt;与CS2、Rs和Yns比较,CS1从第80位起有连续30多个核苷酸的缺失.由此推测,卫星RNA的二级结构也随这些核苷酸的缺失而发生了改变.将CMV卫星RNA分为4个组,卫星RNA CS1属于中小卫星组小卫星亚组Ⅱ,CS2属于长卫星组,CS1与其他来源的卫星RNA的同源性为80.4%~93.7%,CS2与其他来源的卫星RNA的同源性则为75%~94.8%;两之间的序列同源性为86%.CMV卫星RNA的序列同源性和分组与卫星RNA分布的地区和寄主来源并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855.
基于STM32的四旋翼飞行姿态串级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四旋翼飞行器飞行姿态的稳定控制问题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基于STM32系列微控制器的稳定控制系统。STM32以ARM Cortex-M3为内核,拥有强大的运算能力,作为四旋翼飞行器的飞行姿态控制器的主控芯片。采用四元素融合滤波算法对陀螺仪和电子罗盘等多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飞行姿态解算。结合串级PID控制算法实现四旋翼飞行姿态控制系统设计。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符合设计要求,达到了对四旋翼飞行器飞行姿态稳定控制的目的。验证了基于STM32的串级飞行姿态控制的有效性,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56.
秦欢欢  高柏  孙占学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30):13590-13598
水体环境中铀及其同位素含量的变动对于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处于环境敏感区的拉萨河水体中铀及其同位素的研究鲜有报道。为了解拉萨河流域水体中铀及其同位素的分布特征,利用拉萨河中下游和堆龙曲支流2017年7月采集的16个采样点的水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Element 2测量得到水样中的铀及同位素(238U、235U和234U)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拉萨河水体中铀浓度显著高于世界河流铀浓度均值,与青藏高原河水中铀浓度相当,略低于黄河干流河水中铀浓度。铀及其同位素与K+有同源性,与Mg2+及SO42-有异源性,而与其它水化学参数无显著相关关系。拉萨河水体中235U和238U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未发生显著的同位素分馏现象。拉萨河水体出现较高的(234U/238U)AR值,最主要原因是水体中234U的富集或者流失,在水-岩交换作用的影响下234U在α反冲作用下易于进入水体。羊八井附近采样点具有高铀浓度的特点,反映出其水体环境具有较好的氧化条件。  相似文献   
857.
为了明确车辆在山区低等级公路回头曲线段的横向加速度特性,选择重庆市彭水县境内的一段含有12处回头曲线段的山区公路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20位驾驶员的实车驾驶试验,采集了自然驾驶状态下车辆运行参数,包括速度、轨迹和横向加速度等,分析了回头曲线段横向加速度的幅值特征、变化模式以及峰值位置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车辆在回头曲线段内的横向加速度整体变化特征分为三个阶段:入弯增大阶段、弯中稳定阶段、出弯减小阶段;(2)根据横向加速度85th百分位值的整体变化趋势,将横向加速度划分为四种变化模式;(3)回头曲线段左、右转横向加速度的85th百分位值分别是3.85m/s2和3.69m/s2,相比一般弯道,驾驶员在回头曲线能容忍更高程度的横向不舒适;(4)车辆在左、右转过程中,每个弯道的横向加速度峰值多集中在曲线中点和圆缓点之间,即圆曲线的后半段。  相似文献   
858.
近年来,电动汽车市场发展迅速,而规模化电动汽车的集中充电会给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如何针对规模化电动汽车的充电负荷进行预测、进一步引导用户的充电行为,以此降低电动汽车对电网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基于国内外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归纳,采用Vosviewer与Citespace针对2010年-2021年领域的文献开展关键词共现与突现分析、发文期刊分布统计、作者、机构与国家的合作关系统计,进一步明确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对目前的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做出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859.
为了认清稠油火驱过程中焦炭的化学性质与微观形貌特征,利用室内高温高压反应釜开展了焦炭的生成实验,并对生成的颗粒状的焦炭的样品开展了有机元素、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岩石热解、扫描电镜(SEM)、CT扫描三维重建等方面的研究。研究表明:稠油火驱过程中生成的焦炭中氧元素含量增加近3倍,与原油相比具有富氧贫碳的特点,焦炭中存在含氧的官能团主要以以醛、酮、羧酸、酯、醇等大分子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焦炭的有机质成分以可裂解的S2为主,可以为稠油火驱的持续燃烧提供燃料,存在的残碳(RC)是稠油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裂解缩聚生成的大分子极性化合物,在高温含氧的条件下也可以作为火驱的燃料;SEM与CT观察发现,焦炭的孔隙空间是由一系列大小不一的有机质孔洞组合而成,小孔洞与大孔洞相互连通组成一个系统的孔隙空间网络,有利于火驱过程中与氧气的充分接触。该研究将有利于认识火驱高温氧化过程中生成的焦炭的化学性质与微观形貌特征,为火驱开发的机理深化与开发方案的调整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60.
云贵高原的冻雨是中国南方冬季最严重的气象灾害。利用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RF),对云贵高原大地形进行了敏感性实验,模拟了不同地形高度对大气环流、云微物理参量及冻雨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云贵高原大地形的抬升,准静止锋的锋线一直维持在24°N附近,但锋面越来越陡,表明高原大地形是形成云贵准静止锋的主要因素,准静止锋长时间滞留在贵州中东部和湖南西部,是该区冻雨高发的原因。随着高原的抬升,从全境的云滴碰并增长逐渐在高原东部出现冰晶融化过程,高原主体上的冻雨以过冷暖雨机制为主,而低海拔的东部地区以融化机制为主。随着高原抬升,高空逆温层及冻雨区均从贵州西北向贵州中部及东部地区移动,逆温层的存在及其冷-暖-冷的垂直结构是冻雨形成非常重要的因子。当云贵高原降至原地形的一半时,冻雨量最大,其后随着高原抬升,冻雨量开始减少。该研究有助于更深入了解云贵高原大地形对冻雨形成、范围和强度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