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00篇
系统科学   73篇
丛书文集   24篇
教育与普及   24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研究方法   3篇
综合类   1264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城市土地开发与房产开发主要指标具有互动关系.本文结合时差相关性与K-L信息量的方法,测算并得出近十几年来江苏省房产开发对土地开发具有较大的时差滞后性作用的结论,通过实证研究对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2.
论述了一种微机测量转矩和转速的原理与方法,利用微机的时钟脉冲研制出一种精度达微秒级的时种,用此时钟测量转矩的误差小于1%,测量转速的误差小于1‰;在实际应用中提出了解决现场信号不稳定的两种测量方法,即周期计数和定时截取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43.
生物酶法合成L-茶氨酸和聚谷氨酸的高效同步分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GT,EC 2.3.2.2)催化,以谷氨酰胺和乙胺为底物进行酶反应.反应后主要成分为L-茶氨酸和聚谷氨酸(poly γ-glutamic acid,PGA),杂质有氯离子、乙胺以及少量谷氨酰胺和谷氨酸.通过弱酸性阳离子树脂和弱碱性阴离子树脂...  相似文献   
44.
采用抗生素与倍比稀释相结合的分离方法,对太湖梅梁湾水域水华的优势藻进行分离培养;结合全细胞聚合酶链反应(PCR)、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进行藻属与产毒特性分析.结果显示:自太湖梅梁湾水域成功分离获得2株藻株TH1和TH2,2株藻株藻蓝蛋白基因中间序列(PC-IGS)、微囊藻16S rDNA保守序列(Micr 16s rDNA)扩增均为阳性,TH1的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B(mcyB)扩增为阳性,而TH2的mcyB扩增为阴性.培养15 d的THI藻株每108个藻细胞产生的总微囊藻毒素-LR(TMC-LR)为0.594 μg,胞外微囊藻毒素-LR(EMC-LR)为0.085μg,分别为铜绿微囊藻产毒株的61.93%和86.09%;TH2藻株未检出MC-LR.TH1藻株mcyB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铜绿微囊藻产毒株的5.9%.结果表明:分离自太湖梅梁湾的2株藻细胞均为蓝藻门中的微囊藻属,其中1株产毒微囊藻具有较强的产毒能力,太湖梅梁湾水域有产毒微囊藻污染.  相似文献   
45.
碳纳米管的本征微波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碳纳米管电磁参数和微波吸收特性的实验结果出发,分析探讨了碳纳米管的本征微波吸收机理,并得出结论:界面极化吸收、多重反射和散射以及螺旋型碳纳米管的手性微波吸收是碳纳米管的主要本征微波吸收机理.碳纳米管的结构缺陷能增强极化效应,从而增加介电损耗;碳纳米管所具有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比表面积大)、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有利于其微波吸收.碳纳米管的电容率值远大于磁导率值,碳纳米管是一种介电损耗型吸波介质.  相似文献   
46.
框架-剪力墙混合结构层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混合结构的滞回特性及变形性能,利用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6个不同类型的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各个试件的滞回曲线.通过改变剪力墙刚度,框架柱类型以及轴压比,比较了各种因素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各个试件的加载过程,破坏形态以及滞回曲线,并提出了数值分析方法对试件进行了模拟,最后得出结论,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侧刚度和变形能力主要取决于剪力墙,框架能够改善结构的变形能力,采用钢框架更有助于结构的抗震.  相似文献   
47.
荧光标记的叶酸修饰壳聚糖纳米载体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荧光标记的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为抗肿瘤药物给药系统提供载体材料。通过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上的氨基反应,使叶酸与壳聚糖偶联。将异硫氰基荧光素与叶酸偶联壳聚糖进行化学嫁接,以离子交联法制成具有荧光的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并与肝癌HepG2细胞进行体外细胞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叶酸活性酯用量和反应温度及试剂滴加速度是影响偶联比的主要因素;在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用量质量比为1:1,反应温度为30℃,滴加速度为2mL/min,反应时间为12h的条件下可得到偶联稳定的叶酸偶联壳聚糖;所制得的纳米粒粒径为290nm,形态规则,细胞荧光效果明显;此方法能用于制备荧光标记的叶酸修饰壳聚糖纳米粒载体。  相似文献   
48.
随着复杂结构井钻井技术发展,井斜角和方位角随着井深复杂变化引起常规套管下入方式难度大,旋转下套管技术可有效解决套管下入的难题,但该方面的理论模拟分析报道较少,增加了旋转下套管技术应用的盲目性和低效性。综合运用软杆和刚杆模型的优点并考虑井眼轨迹对模型计算条件影响,建立了旋转下套管数学模型;结合实例井对比了大钩载荷和模拟的轴向应力,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常规和不同旋转速度下套管的摩阻,并分析了不同摩阻系数条件下的摩阻分布特征。实例分析表明:相同井深下,旋转下套管摩阻小于常规下套管摩阻,并且旋转速度越快,下套管摩阻越小;当旋转速度分别为15r/min和20r/min时,井底处摩阻降低幅度分别为12.13%和19.17%;造斜率越大,摩阻越高,导致套管下入到指定深度难度加大;钻井液摩阻系数越大,套管下入难度越高;在井深1401.5m,裸眼段摩阻系数分别为0.21和0.29,常规下套管摩阻分别为46.51kN和57.49kN。该模型能准确预测下套管摩阻,对复杂结构井的套管下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9.
通过改变催化剂的组成和反应时间(70 min),混合催化剂n(无水AlCl3)∶n(浓H2SO4)=10∶1,吐纳麝香中间体1,1,3,4,4,6-六甲基四氢化萘(HMT)的合成产率达到86%;产品通过用无水乙醇饱和溶液低温结晶法,取代了原合成单元操作中的减压精馏和重结晶操作,使吐纳麝香(AHMT)合成总产率达到80%。该技术过程简单,实施方便,有效地降低了产品吐纳麝香的生产成本,实现了对吐纳麝香的合成工艺优化。  相似文献   
50.
针对铁矿石烧结过程中存在的自动蓄热现象,建立了一个烧结料层的蓄热模型,并研究了燃烧层厚度、蓄热量在料层中的分配比等参数对烧结蓄热的影响.模拟表明:燃烧层厚度增加,料层蓄热量下降;预热层中蓄热量分配增加,料层蓄热量也增加.高度为300 mm的料层均匀分为上、中、下3层时,计算得到各层蓄热量比为1∶1.08∶1.13.实验室条件下将模型用于烧结燃料的合理分布,燃料的使用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