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63篇 |
免费 | 151篇 |
国内免费 | 224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66篇 |
丛书文集 | 95篇 |
教育与普及 | 83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31篇 |
现状及发展 | 35篇 |
研究方法 | 14篇 |
综合类 | 36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78篇 |
2021年 | 125篇 |
2020年 | 64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48篇 |
2017年 | 71篇 |
2016年 | 63篇 |
2015年 | 103篇 |
2014年 | 158篇 |
2013年 | 133篇 |
2012年 | 151篇 |
2011年 | 148篇 |
2010年 | 125篇 |
2009年 | 144篇 |
2008年 | 188篇 |
2007年 | 143篇 |
2006年 | 152篇 |
2005年 | 125篇 |
2004年 | 89篇 |
2003年 | 89篇 |
2002年 | 77篇 |
2001年 | 86篇 |
2000年 | 105篇 |
1999年 | 179篇 |
1998年 | 160篇 |
1997年 | 154篇 |
1996年 | 151篇 |
1995年 | 146篇 |
1994年 | 107篇 |
1993年 | 87篇 |
1992年 | 95篇 |
1991年 | 92篇 |
1990年 | 75篇 |
1989年 | 80篇 |
1988年 | 61篇 |
1987年 | 42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潘久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5)
本文从应用的角度提出一个多媒介数据库系统的功能设计原型。文章首先对经典的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了扩充使之适应于多媒介信息系统环境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针对很大一类应用环境定义了一组内容寻址的基本模式和一组施于对象的基本操作,并设计了一个肖像型的视觉化用户接口。 相似文献
92.
93.
用PP333处理水稻幼苗,可改善秧苗素质,例如秧苗矮壮,假茎宽,叶鞘细胞短宽,叶片增厚,叶肉细胞变大,叶脉增粗,叶绿素含量高,发根力强,抗冷性也有所提高.同时,在密播多肥条件下,经过PP333处理,秧苗仍粗壮,故可节约秧地. 相似文献
94.
95.
古生物的分类与命名,与现代生物一样,采用瑞典生物学大师卡尔·冯·林奈所创立的“双名法”,即一个物种的名称由三部分构成:属名(名词)+种名(形容词)+创种人姓(名词),所有这些,都用拉丁文表示,作为国际通用的标准。解放前,我国的古生物文献一律以拉丁文“双名法”命名,写出拉丁文名,中外古生物学者及一般地质工作者都能认识,都有所遵循。解放以后,开始提倡在用拉丁文名的同时,也译成汉文名与之并列使用。这对于向广大中、初级地质工作者普及古生物知识,使之便于记忆、掌握是有积极意义的。但这当中,往往也失之偏颇或随心所欲、随意简化,造成译名不准确、不统一,反而引起混乱。更有甚者,在一段时间内,片面追求中国命名原则,违反了国际统一的命名法规,因而定的名称得不到国际承认,只能作废而重新厘订。汉译名称也有背离原文者,必须重译。下面笔者仅就感受最深的几点,发表不成熟的意见。古生物属种的拉丁文名称,不少是由形态特征而来的,这一般应按拉丁文原意翻译。例如:腕足动物的一个属“Lingula”,按拉丁字意译为“舌形贝”,这是最正规的译法,有的文献上也译为“海豆芽”,这是用形态相近的事物来比喻,而且已使用广泛,为广大地质古生物工作者所接受。再如:三叶虫的一个属“Drepanura”,按拉丁字应译为“矛尾虫”,但也有形象比喻的译法,叫“蝙蝠虫”,因这种化石形态特殊,很美观,且作为以前《中国古生物志》系列丛书的封面图案。这个名字因而约定俗成,为大家所公认。尽管如此,笔者仍然建议,今后译拉丁文属种名还是尽量按原意直译或转译为好,以免造成混乱。古生物属种拉丁文名称中,也有相当多的是由人名、地名来命名的。对此,笔者有如下三点看法:第一,必须遵循“名从主人”的原则,有很多人名、地名,不管来自哪里,它一成为拉丁文属种名则按拉丁语发音。目前较通用的是德式发音。但译成汉语时,绝不能一律按拉丁语发音(德式发音)译,而应该追溯其所纪念的人或地方是属于哪国,是如何发音的。例如,化石中有一个属Dunbarula,原译“顿巴”,显然是按拉丁语发音译的。可是追根溯源,它是纪念美国耶鲁大学的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C.O.Dunbar教授。我国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黄汲清、杨遵仪留美时,都与此人相识,他们读此人的姓名当不会读错,他们都指出此人的姓发音为“丹巴”(dnba:)而不是“顿巴”(dunba:)。所以应该改译“Dunbar-ula”为“丹巴”。又如比利时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L.G.de Koninck,也为很多人所纪念,相应地,在四射珊瑚化石中有“Koninckophyllum”,旧译为“康宁克珊瑚”,腕足动物化石中有“Koninckella”,旧译“康宁克贝”,菊石化石中有“Koninckites”,旧译“康尼菊石”或“康尼克菊石”。然而,众所周知,比利时通用的是法文,“Koninck”的发音应当是“柯南”(in发en的音,n后之ck不发音)。所以,以上三个属名相应地要改为“柯南珊瑚”、“柯南贝”、“柯南菊石”。第二,以人名命名的属种,汉译时应译出所有的音,不应只译第一个音然后加上“氏”。譬如在腹足动物化石中有个属叫“Murchisonia”是纪念英国大地质学家Murchison(“志留纪”的创立者)的。这个属名汉译不应叫“莫氏螺”,而应该叫“莫企逊螺”。首先,叫“莫氏”并不科学,人家并不姓“莫”,“莫企逊”才是他的姓。其次,这样一简化,将来遇到很多属名,开头一个音节叫“莫”的也许还很多,都译成“莫氏螺”又如何区别呢?同样道理,腕足动物中的属名“Richthofenia”不应译为“李氏贝”,而应叫“李希霍芬贝”,双壳动物中的“Claraia”属不应译为“克氏蛤”,而应译为“克拉拉蛤”。第三、以人名命名的属种,应严格按原意翻译,不应随心所欲地译成其它名字,否则读者一看中文与拉丁文对不上,感到莫名其妙。例如:解放初期,著名地质学家李春昱任渭北煤田地质队队长时,与另一地质学家谌义睿一起出差到陕西耀县,李发现一大硅化木,运回南京交著名古植物学家斯行健研究,斯鉴定为新种,定名为“Dadoxylon leei Sze”,译为“李氏台木”,此标本现在南京珠江路江苏省地质矿产局博物馆门前长期展出,名牌上写的是“李氏台木”,无疑是正确的。可是“文化大革命”中出版的“中国各门类化石”系列工具书之一的《中国中生代植物》一书,却将这个种名译成了“耀县台木”,这大概是受了极“左”思潮的影响,不愿“突出个人”,也许更由于李春昱先生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人们尤其不敢提他。但这样一来,读者一看明明是“leei”,却译成“耀县”,真是风马牛不相及。总之,“忠实原文”、“名从主人”这些原则是不应当随意背离的。 相似文献
96.
以黄化绿豆幼苗下胚轴切段为材料,观察IAA、GA、ABA和FC单独或混合对切段伸长的效应,同时也观察前三种植物激素与FC处理先后不同对切段生长的影响.试验得知,FC显著促进切段伸长,IAA也有促进效果,GA促进效应不明显,ABA抑制伸长生长.IAA和ABA分别与FC混合则呈抑制效应,GA和FC混合具相加效应.在作用顺序性方面,无论对IAA、GA或ABA来说,都是FC预处理对切段伸长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7.
微电脑超低频多种信号发生器将取代笨重的模拟电路超低频信号发生器,而该仪器又是可调频的多种信号发生器。所以其管理程序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为此,本文着重介绍该管理程序的功能和结构,及其实现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98.
本文研究了 NAB 晶体的宏观形态、表面形貌以及蚀坑的几何取向,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肯定了 NAB 晶体的对称性,并发现了该晶体中存在异结构夹层,它们和[101] 方向约成60Ⅰ°交角,层状分布在晶体之中。最后讨论了NAB 晶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99.
潘德惠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1)
本文提出了一种线性时变系统的模型辨识方法,在系统有完全状态信息的情况下,先求出系统的状态响应矩阵,再解一类广义瑞利商的最小化问题估计出系统的转移矩阵,第二部分讨论了线性时变系统出现不确定非数量干扰时,用最小二乘法来辨识模型的方法,末一部分讨论了第二部分辨识的线性系统在二次型指标下的最优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00.
为了获得更为直观的多层砂岩油藏水驱油渗流特征和机理,结合实际油藏地质特征,设计制备了一种大尺度可视化砂箱物理模型,进行了不同注水方式、不同注水速度的水驱油实验,考察了不同注采方式、不同注入速度对水驱油效率的影响,以及水驱油过程中的油水运动分布特征。该模型具有设计尺寸大、模拟程度高及直观可视等特点,较其他模型更具代表性。通过模拟NP 油田某区块砂岩地层,根据几何相似、井型相同、层序韵律相同、流体黏度相同的原则,更加真实的模拟地层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注水方式及注水速度对模型的采收率有较大影响。采油井数多,单井控制面积小,采收率略高;而注水速度低,油井见水晚,含水率上升缓,可以有效提高采收率,这一过程也反映了重力分异的影响。水驱特征曲线拟合表明,该实验过程符合水驱特征,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可采储量及采收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