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79篇 |
免费 | 53篇 |
国内免费 | 73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46篇 |
丛书文集 | 38篇 |
教育与普及 | 82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7篇 |
现状及发展 | 9篇 |
研究方法 | 1篇 |
综合类 | 14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41篇 |
2021年 | 57篇 |
2020年 | 35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44篇 |
2014年 | 61篇 |
2013年 | 64篇 |
2012年 | 70篇 |
2011年 | 70篇 |
2010年 | 60篇 |
2009年 | 83篇 |
2008年 | 81篇 |
2007年 | 67篇 |
2006年 | 58篇 |
2005年 | 62篇 |
2004年 | 40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57篇 |
1998年 | 43篇 |
1997年 | 53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39篇 |
1994年 | 45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1.
以富营养化的太湖梅梁湾为研究对象,利用平面光极、高分辨率平衡式间隙水采样(HR-Peeper)装置和薄膜扩散梯度(DGT)技术获取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氧(DO)二维平面和溶解态/生物有效态钨(W)一维垂向分布信息,分析铜锈环棱螺分解对太湖底泥中钨迁移的影响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铜锈环棱螺死亡分解后会迅速降低沉积物水界面DO浓度,形成厌氧环境,引起间隙水及上覆水中溶解态钨质量浓度的增加,溶解态钨平均质量浓度增加幅度是对照组的28.92%~11446%,显著提升了沉积物水界面钨的生物有效性(DGT所测结果);与钨质量浓度变化类似,铜锈环棱螺分解前期(第8天)沉积物间隙水中铁、锰质量浓度同步增加且与钨浓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2≥0.716,p<0.01)关系,水相中溶解态钨质量浓度增加是由厌氧环境下沉积物中铁锰氧化物还原溶解所致,分解后期(第16天和36天)间隙水中钨质量浓度的增加主要是由于铜锈环棱螺体内累积的钨释放所致。 相似文献
92.
针对常规偏振发生器中机械转动带来系统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双液晶相位延迟器调制的偏振光发生系统,该系统由偏振片结合两片液晶相位可变延迟器(Liquid Crystal Variable Retarder,LCVR)组成.利用液晶相位可变延迟器的电控作用,计算机控制双LCVR延迟量的不同组合,实现对入射光波偏振态的调制.通过对Stokes参数定义中的6种特定偏振态的测定,验证了此方案的可行性,偏振度的精度可达千分之一,可为系统定标和测试提供更加精确的偏振光源,并能大幅提高偏振测量系统的精度、节省实验时间. 相似文献
93.
To control the reverse-transformation austenite structure through manipulation of the micro/nanometer grain structure, the influences of cold deformation and annealing parameters on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316L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were investigated. The samples were first cold-rolled, and then samples deformed to different extents were anneal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s were analyzed by optical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magnetic measurements,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re also determined by tensile tes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raction of stain-induced martensite was approximately 72% in the 90% cold-rolled steel. The micro/nanometric microstructure was obtained after reversion annealing at 820-870℃ for 60 s. Nearly 100% reversed austenite was obtained in samples annealed at 850℃, where grains with a diameter ≤ 500 nm accounted for 30% and those with a diameter >0.5 μm accounted for 70%. The micro/nanometer-grain steel exhibited not only a high strength level (approximately 959 MPa) but also a desirable elongation of approximately 45%. 相似文献
94.
为了进一步节能减排,并根据用户负荷需求,设计出合适的高温蒸汽热泵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的高温蒸汽热泵设计优化方法。首先根据选取的高温蒸汽热泵结构,说明系统各子系统的选型并研究高温蒸汽热泵的系统机理,建立系统的静态模型,提出了高温整齐热泵的■效率计算方法;然后确定了系统结构参数优化问题的优化参数,以■效率和总成本作为优化目标,基于多目标人工蜂群算法(multi-objective 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 MOABC),建立高温蒸汽热泵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最后对不同工况下的系统■损失以及循环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COP)分别进行了MOABC的优化。结果表明,使用■效率作为能效指标可以提升高温蒸汽热泵系统的能源品质;而使用COP作为能效指标则降低了系统的能耗。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希氏束以上的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相关性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179例,根据心动过速时心功能状态分为心肌病组23例,非心肌病组156例.分析患儿性别、年龄、发作类型、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室率与心功能损伤的关系和相关高危因素.结果 179例患儿中心动过速性心肌病23例,其中房室折返性、房室结折返性、无明确分类的心肌病分别为7例、10例、6例.房速所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发生率为25.00%(8/32),明显高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所致的心肌病发生率10.20%(15/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病组患儿中房速所占比例、发作持续时间明显高于非心肌病组患儿,发作频率明显低于非心肌病组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作持续时间是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所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发生率为12.85%,其中房速所致的心肌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持续时间是唯一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6.
首先介绍了调和NA群的基本结构和球函数的性质.其次基于调和NA群上的Helgason-Fourier变换及相应于Laplace-Beltrami算子的热核,在NA群上建立了Hardy不确定原理.所得结论推广了Thangavelu(2002年)的部分结果. 相似文献
97.
利用有限差分原理对修正后的气体雷诺方程进行离散,并以剪切流为迭代主项求解获得了超薄气膜润滑轴承的压力分布.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磁头初始工作条件,如气膜特征高度、初始俯仰角、磁盘旋转速度,分别计算得到了气膜轴承在稳态下的飞行特性参数,包括气浮力、气浮力转矩、最大气浮力、最小气浮力等.文中还详细分析了这些初始工作条件对稳态下磁头飞行特性参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气膜特征高度的降低和初始俯仰角的减小,气体轴承刚度增大;气膜特征高度不变时转速变化对特性参数的影响与俯仰角不变时转速对特性参数的影响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8.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6-2010年间出版的60期《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载文、作者和引文进行统计分析,并与相关的文献报道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刊载文量较高,“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栏目的载文量最多且呈逐年增加趋势;基金论文比为90.69%,论文发表时滞逐渐缩短;论文作者的合著率为97.99%,合作度... 相似文献
99.
研究了三聚甲醛合成过程进料浓度、催化剂用量等对副产物(特别是甲酸)生成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体系副产物的生成强烈地依赖于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硫酸的用量,而与原料浓度的波动无关。在反应-精馏过程的反应器中添加惰性高沸有机物,可有效地缩短反应物的停留时间,提高三聚甲酸的选择性,大大降低快速反应-精馏过程对反应器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0.
利用投影技巧给出求解强单调逆变分不等式的自适应投影算法,并在适当假设条件下,证明了算法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