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0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5篇
系统科学   43篇
丛书文集   35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研究方法   2篇
综合类   9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针对山区不均匀风化岩石中的墩基础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单桩承载力及桩身内力简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2.
本文通过矿床地质、成矿流体、泥盆系合矿性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总结出茶山锑矿床成矿流体具有热卤水特征,并未获得岩浆热液成因的证据。  相似文献   
23.
实验研究了非压缩状态下第二类哑铃畴(ⅡD)畴壁中垂直布洛赫线(VBL)的温度稳定性,发现了与材料参量有关的两个重要温度(T)(ⅡD)与(T0)(ⅡD)当温度达到(T )(ⅡD)时,ⅡD畴壁中的VBL开始丢失;当温度达到(T0)(ⅡD)时,所有ⅡD畴壁中的VBL链全部解体。在(T  )(ⅡD)与(T0)(ⅡD)之间,温度越高,ⅡD畴壁中丢失的VBL数目越多。  相似文献   
24.
给出了质点系合内力为零的简洁、精确的说明,能使学生尽快对质点系的复杂内力有一个清晰的图象  相似文献   
25.
在考虑井储效应和裂缝的表皮效应的情况下,建立了有限导流能力垂直裂缝井在封闭矩形双重介质油藏中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利用此模型可在干扰试井中确定垂直裂缝的方位。  相似文献   
26.
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知识表示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知识表示模式,采用结构对象类来表示知识单元,定义组合运算作为对象间的操作机制,并结合实例具体说明了该表示技术。  相似文献   
27.
本文首次报导应用简单工艺,在常压下制备CrO3-MoO3合成材料。对该材料的结构特征及电性能进行了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CrO3-MoO3是一种新型的阴极材料。它不仅具有良好的放电性能,而且与CrO3相比,它的毒性、腐蚀性和吸水性均大为降低,可直接作为固体电池的新阴极材料。  相似文献   
28.
制备了粒状γFe2O3微粉。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颗粒的形貌;X射线衍射确定了样品的相组成和颗粒的平均粒度;振动样品磁强计测量了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利用趋近饱和定律求出粒状γFe2O3微粉在不同温度下的有效磁各向异性常数KE。样品的有效磁各向异性常数大于γFe2O3的磁晶各向异性常数,通过测量磁粘滞系数和不可逆磁化率,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的涨落场Hf和激活体积Vf,推导了Hf和Vf的理论表达式,理论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粒状γFe2O3微粉的反磁化机制为均匀反磁化  相似文献   
29.
微尾鼩的食性与防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微尾鼩胃容物的检验及个体饲养研究,以确定其食物组成和取食特性,并结合其生态地位来对其种群进行防治。结果表明微尾鼩主食蚯蚓及各类昆虫、肉类等,对各类作物的种子也有明显的喜好性,偶尔会取食某些绿色植物的茎杆、叶片。分析结果表明,可使用能降低其繁殖力的非毒杀饵料来控制其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30.
优势黄杆菌对蒽、菲、芘混合物的降解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索混合多环芳烃的生物降解特征,利用两株优势黄杆菌,对混合蒽、菲、芘进行了降解研究.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混合多环芳烃的降解56.3%~69.6%在前10h内完成,其生物降解进程和单基质相似,但降解效率低于单基质.混合体系中蒽、菲、芘在不同菌株作用下有按特定优先顺序降解的特征,但两株黄杆菌(FCN1和FCN2)的混合菌并不促进混合多环芳烃的降解.降解130h后,体系中蒽、菲、芘消除,但总有机碳去除率仅达到60.1%~72.7%,说明部分多环芳烃转化为中间代谢产物.菌数测定表明,FCN1和FCN2利用多环芳烃及其降解中间产物繁殖生长,菌数最高时分别增长200倍和100倍,但菌数增长滞后于多环芳烃的浓度变化.研究表明,混合多环芳烃之间具有降解竞争抑制特征,且其生物降解具有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