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91篇 |
免费 | 280篇 |
国内免费 | 302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344篇 |
丛书文集 | 152篇 |
教育与普及 | 82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6篇 |
现状及发展 | 35篇 |
研究方法 | 12篇 |
综合类 | 6321篇 |
自然研究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53篇 |
2022年 | 130篇 |
2021年 | 145篇 |
2020年 | 124篇 |
2019年 | 64篇 |
2018年 | 83篇 |
2017年 | 94篇 |
2016年 | 101篇 |
2015年 | 174篇 |
2014年 | 266篇 |
2013年 | 255篇 |
2012年 | 320篇 |
2011年 | 360篇 |
2010年 | 326篇 |
2009年 | 371篇 |
2008年 | 411篇 |
2007年 | 373篇 |
2006年 | 366篇 |
2005年 | 320篇 |
2004年 | 239篇 |
2003年 | 169篇 |
2002年 | 210篇 |
2001年 | 223篇 |
2000年 | 165篇 |
1999年 | 238篇 |
1998年 | 164篇 |
1997年 | 172篇 |
1996年 | 137篇 |
1995年 | 153篇 |
1994年 | 136篇 |
1993年 | 95篇 |
1992年 | 105篇 |
1991年 | 73篇 |
1990年 | 70篇 |
1989年 | 74篇 |
1988年 | 77篇 |
1987年 | 43篇 |
1986年 | 41篇 |
1985年 | 16篇 |
1983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研究煤层瓦斯在采动影响下的流动规律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考虑爆破振动和固体骨架可压缩因素,建立了炮采煤层掘进面煤与瓦斯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应用FLAC3D差分程序,利用fish语言将变化的孔隙率和渗透率引入到计算中,模拟了煤层在爆破振动作用下掘进面瓦斯流动规律.仿真结果表明:炮采煤层工作面处岩体受振动影响破坏程度较大,巷道顶板位移较小,岩体的破坏主要集中在工作面附近;煤层中的瓦斯压力由远处至工作面逐渐减小,距工作面5米以内的煤层瓦斯压力梯度较大;炮采时,掘进面附近瓦斯压力梯度较大,沿掘进方向孔隙压力呈非线性分布,机掘时,沿掘进方向孔隙压力呈线性分布. 相似文献
52.
基于活动轮廓模型的人脸特征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活动轮廓模型理论 ,提出了提取人脸面部特征的系列算法 ,特征是精确的轮廓描述而非简单的数字表达. 相似文献
53.
54.
纳卫星轨道热环境仿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轨道热环境分析对于纳卫星热控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进行纳卫星轨道热环境分析的关键问题,通过详细的数学分析,建立起计算简单、便于应用的纳卫星本体质心坐标系内的太阳向量、地球向量的仿真计算模型,以及外热流分析所必需的其它时变空间几何参数的计算方法,满足了纳卫星热控系统的在轨仿真计算中快速、简便的进行太阳辐照、地球辐照、地球反照等外热流计算的客观需要,进而应用上述模型和方法对一椭圆轨道近地空间探测纳米卫星的轨道热环境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对其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55.
56.
57.
本文从模糊数学的知识出发,实现了基于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理论的建筑物打击效果评估模型. 通过对打击前后建筑物的目标检测与识别以及对它们的变化检测,提取打击前后建筑物的灰度特征、几何 特征和纹理特征作为评估准则,并构建相应的知识库推理系统,最后利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实现打击 效果的自动评估,建立了建筑物的打击效果评估系统. 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对建筑物的打击效果进 行有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58.
社会调解是具有中国管理特色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措施之一.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定性、 以经济利益诉求为主导、通过社会舆情监控可以实现信息预警等特点.本文构建了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的社会调解、 信息预警和警力防御的优化模型,分析了多种应急处置措施的最优方案,并在冲击行动类型和防御目标的四种信息情景 下对理论结果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当部署警力的防御成本较高时,地方政府部门在事态潜伏期或初期展开社会矛 盾大调解并提供经济补偿,将显著地降低事件造成的总损害;准确的预警信息能够优化警力防御范围,提高应急处置 效果;各政府机构独自为战的应急处置效果将变差. 相似文献
59.
通过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的二维数值模拟,探讨了长高比?=20的矩形腔体中有较强Soret效应的混合流体对流中的局部行波的形成及含有缺陷的局部行波的动力学特性.当分离比?=?0.60时,在分叉曲线的鞍结分叉点附近相对Rayleigh数为r=1.926~2.074的范围内,出现了无缺陷局部行波.然后,随r逐渐增加,系统由无缺陷局部行波过渡到含有缺陷的局部行波并在r=2.075~2.224的范围内形成稳定的含有缺陷的局部行波.局部行波对流的宽度随r增加而增加,并在r=2.075处随着对流斑图的转变突然加宽.再随r增加,含有缺陷的局部行波失去稳定,对流控制整个腔体并演化成有缺陷的行波.有缺陷的局部行波是我们发现的新型对流结构.有缺陷的局部行波的形成依赖于局部行波的对流宽度.在具有缺陷的局部行波存在范围内,这种缺陷出现的周期随r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60.
研究了用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和三氟甲烷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沉积的掺FSiCOH低k薄膜中,CHF,/DMCPS比对薄膜结构、成分、介电性能、热稳定性和憎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HF,/DMCPS比的增大,沉积的薄膜从SiCOH向F-SiCOH和a—C:F:H转变.对于F-SiCOH薄膜,在获得较低介电常数的前提下,薄膜热稳定性和憎水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