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4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41篇
系统科学   99篇
丛书文集   72篇
教育与普及   57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19篇
研究方法   15篇
综合类   234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提出一种频谱资源分配方案,以提升分层毫微微小区网络的期望吞吐量.该方案为每层下行传输分配部分共享频谱资源,在单个用户期望吞吐量满足服务质量需求时,通过动态调整共享频谱资源分配比例,能够最大化网络期望吞吐量.为进一步获得每层下行传输的期望吞吐量,基于Nakagami-m衰落信道推导了每层用户下行接收信干噪比的累积分布函数.理论分析和仿真表明,该频谱资源分配方案能够有效提升网络期望吞吐量,但服务质量需求参数的增长限制了吞吐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992.
A novel negative-resistance transistor (NRT) with a Lambda shaped I-V characteristic is demonstrated in the 0.5 μm standard CMOS process. To save on the number of component devices, this device does not use standard device models provided by CMOS processes, but changes a MOSFET and a BJT into a single device by fabricating them in the same n-well, with a p-type base layer as the MOSFET’s substrate. The NRT has a low valley current of -6.82 nA and a very high peak-to-valley current ratio of 3591. The peak current of the device is -24.49 μA which is low enough to reduce the power consumption of the deivce, and the average value of its negative resistance is about 32 kΩ. Unlike most negative-resistance devices which have been fabricated on compound semiconductor substrates in recent years, this novel NRT is based on a silicon substrate, compatible with mainstream CMOS technology. Our NRT dramatically reduces the number of devices, minimizing the area of the chip, has a low power consumption and thus a further reduction in cost.  相似文献   
993.
在全面分析机床固定结合部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因素(结合面接触长、宽、粗糙度和预紧力)基础上,根据正交试验理论设计了结合面动力学特性实验试件.利用机床固定结合部动力学建模及其参数识别理论,识别各种工况下试件的动力学模型参数.在对结合面动力学模型参数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曲面响应法,建立了机床固定结合部动力学参数化数学统计模型.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为数控机床整机动力学精确建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4.
以黄瓜叶肉组织为研究对象,经过固定—脱水—包埋—切片处理后,在纳米压痕仪上进行单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应力小于1.0 MPa时,细胞壁发生弹性变形,当应力大于1.0 MPa时,细胞壁会产生塑性变形;同时可以看出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当应力小于0.4 MPa时,应力-应变关系呈线性关系,而应力大于0.4 MPa时,应力-应变呈现非线性特征.为了精确地表述细胞壁材料的力学特性,在对应力-应变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2参数的Mooney-Rivlin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模型参数C1和C2分别为0.792,0.195 MPa.  相似文献   
995.
为了深入研究滑坡位移的特点,以尖山营古滑坡复活为例,基于时间序列加法模型,结合尖山营古滑坡的复活背景,将古滑坡位移分解为趋势项与周期项。对趋势项位移使用等维新息灰色(1,1)(GM(1,1))模型进行分析,并提取周期项位移,建立一阶自回归(A R)模型对周期项进行预测。将两者预测结果相加,即可得到古滑坡预测总位移。结果表明:预测与实测值误差较小,模型精度较高,能够较好的描述尖山营古滑坡的位移特征,可用于古滑坡后续的监测预报预警中,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与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996.
997.
往复压缩机的故障诊断技术能够为工业生产提供有效保障,针对传统方法诊断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振动信号时频图像灰度共生矩阵-方向梯度直方图(GLCM-HOG)特征融合的往复压缩机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采用小波变换的方法处理往复压缩机的振动信号,生成时频图像;其次,利用灰度共生矩阵(GLCM)和方向梯度直方图(HOG)的方法提取时频图像特征,融合构建GLCM-HOG特征;最后,将融合特征输入支持向量机(SVM)进行分类,以判别往复压缩机的运行状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设备的状态识别准确率可以达到92.33%,能够实现往复压缩机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998.
999.
设 $n$ 为任意正整数. 著名 Erd\H{o}s-Straus 猜想是指当 $n\ge 2$ 时, Diophantine 方程 $\frac{4}{n}=\frac{1}{x}+\frac{1}{y}+\frac{1}{z}$ 总有正整数解 $(x,y,z)$. 虽然有许多作者研究这个猜想, 但是至今它还未被解决. 设 $p\ge 5$ 为任意素数. 最近, Lazar 证明 Diophantine 方程 $ \frac{4}{p}=\frac{1}{x}+\frac{1}{y}+\frac{1}{z}$ 在区域 $xy<\sqrt{z/2}$ 内没有 $x$ 与 $y$ 互素的正整数解 $(x,y,z)$. 同时, Lazar 提出问题: 在上述方程中以 $5/p$ 替换 $4/p$, 是否有类似结果? 这也是 Sierpinski 提出的一个猜想. 在本文中, 我们证明 Diophantine 方程 $\frac{a}{p}=\frac{1}{x}+\frac{1}{y}+\frac{1}{z}$ 没有满足\ $x, y$ 互素且\ $xy<\sqrt{z/2}$ 的正整数解 $(x,y,z)$, 其中 $a$ 为满足\ $a<7\le p$ 的正整数. 这回答了上述 Lazar 问题, 并推广了 Lazar 的结果. 我们的证明方法和工具主要是利用有理数\ $\frac{a}{p}$ 的连分数表示.  相似文献   
1000.
以小麦秸秆为原料热解制备生物炭,分别用FeSO_4/FeCl_3和FeCl_3对生物炭进行表面改性。表征结果显示,改性生物炭表面存在磁性颗粒和Fe—O基团,负载铁后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显著增大。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生物炭吸附Cr(Ⅵ)的吸附性能优于未改性生物炭,且以FeSO_4/FeCl_3改性的生物炭吸附性能更佳,在Cr(Ⅵ)溶液初始pH为2、初始浓度为100 mg·L~(-1)、温度为30℃、振荡速率为150 r·min~(-1)、生物炭投加量为4 g·L~(-1)、吸附时间为48 h的条件下,FeSO_4/FeCl_3改性的生物炭对Cr(Ⅵ)的去除率达93.9%;负载铁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