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92篇
  免费   455篇
  国内免费   806篇
系统科学   725篇
丛书文集   319篇
教育与普及   1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63篇
现状及发展   80篇
研究方法   10篇
综合类   11239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208篇
  2021年   275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422篇
  2014年   563篇
  2013年   665篇
  2012年   751篇
  2011年   786篇
  2010年   762篇
  2009年   744篇
  2008年   876篇
  2007年   739篇
  2006年   677篇
  2005年   661篇
  2004年   468篇
  2003年   435篇
  2002年   563篇
  2001年   495篇
  2000年   373篇
  1999年   248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91.
针对油田回注水质恶化的问题,用室内试验对现场管线注水的全过程进行模拟,试验管线装置与现场注水管线比例相等.试验分别获取了不同材质管线的水样,测定了各水样的相关水质指标和水中悬浮物的元素组成,并探讨了回注水质对注水管线的腐蚀和水质逐渐变差的原因.结果表明,管线的腐蚀对于回注水质中含油量和总悬浮固体含量的影响较大,通过对悬浮固体进行EDS能谱分析可得出管线腐蚀的产物对于回注水质恶化的影响作用,最终得出管线的腐蚀是引起回注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2.
煤层气排采产气通道适度携煤粉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在煤储层中实际地层液混合流体中煤粉含量和煤粉颗粒群的悬浮分级,建立煤粉颗粒在产气通道内悬浮运移模型,给出煤粉悬浮排出的条件;打破以往以防煤粉为主的思想,基于液流携带建立煤层气排采产气通道内的适度携煤粉方法,基于液固两相流理论建立液流携带煤粉运移模型,并分析地层液参数和煤粉颗粒参数对适度携煤粉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粉颗粒粒径越小,地层液流速越大、黏度越大,煤粉在产气通道截面上分布越均匀,其悬浮排出能力越强,煤粉较易被地层液携带排出;煤层气井排采各个阶段(单相水流阶段、气水两相流阶段和单相气体流动阶段)地层液中气液固三相混合的比例不同导致地层液的黏度不同,造成排采过程中地层液携带煤粉的能力随着产气量的变化而变化。合理控制地层液的参数有利于煤粉适度排出,疏通产气通道增加其渗流能力,提高煤层气井产气量。  相似文献   
993.
为了解决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过分强调学科完整性,轻视工程应用能力的弊端,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模块化教学成功经验,对课程"模块"内在属性及实现方法进行了理论研究;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模块化教学改革;以能力为导向,优化整合了教学内容;探索了项目驱动法、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大大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994.
涡扇发动机旋转声模态发生与测试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涡扇发动机旋转声模态发生与测试技术研究。首先,通过对涡扇发动机旋转声模态发生与测试技术的原理分析,得出声模态发生与测试试验装置设计方法;结构设计与电气系统设计相结合,完成了试验装置的搭建;最后经过以某高阶声模态为例进行试验验证工作,证明了声模态发生与测试技术的正确性和试验装置设计的合理性。开展的声模态发生与测试技术研究对消声短舱声衬的声学效果验证试验意义重大,填补了中国该工程领域的空白,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5.
采用试样浸泡饱和法和室内快剪试验,对炭质泥岩浸泡饱水后的抗剪强度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炭质泥岩的抗剪强度随饱水浸泡时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均表现出较明显的负指数变化规律。以贵州某高填方边坡为例,阐述了炭质泥岩抗剪强度的饱水软化特性对工程的危害。  相似文献   
996.
为了研究三峡水库水位消退过程岸滩土壤呼吸及植被化护岸对土壤碳排放影响,以库区澎溪河段岸滩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Yaxin—1102便携式光合蒸腾仪系统对库区水退过程中岸滩土壤的呼吸速率进行了测定,并同时测定了土壤呼吸测点的土壤温度(土层深度0、5和10 cm)、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和p H等土壤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水位消退过程中岸滩近水层土壤呼吸速率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变化,呈单峰曲线,2月份出现峰值;常年非淹水区土壤呼吸速率变动大于近水层,其峰值晚于近水层1个月。研究发现,长时间淹水可降低土壤呼吸强度即有利于岸滩土壤固持CO_2;但退水时间越长,岸滩土壤呼吸强度增加,接近或高于常年非淹没区。研究表明,岸滩现有植被在护岸同时是否亦能保持土壤碳的低水平排放亟待给予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97.
使用雷达、地面加密观测、探空数据和ERA5再分析数据研究2009年7月22日0400—2400 UTC的21小时内东北冷涡后部在京津地区连续发生的4次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组织形态演变和中尺度环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在东北冷涡后部稳定的西北气流背景下, 由于东北冷涡后部对流层中层西北气流中的浅槽、其在对流层低层发展的低槽和低涡以及对流层低层高压脊西北部的西南暖湿气流与冷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导致4次过程中强对流的组织形态各异。第一次过程受冷涡西侧一个浅槽锋生影响, 在河北北部形成西南?东北走向弱对流线, 对流线位于北京北部的对流发展较强, 移动迅速, 发展为超级单体和弓形回波, 其冷池出流和西南暖湿气流辐合形成西北?东南走向的后部增生型组织形态, 横贯京津地区。第二次过程是第一次过程位于北京南部的冷池出流触发, 形成超级单体, 之后受第一次过程冷池向西出流的影响, 产生西南?东北走向的后部增生型对流线。第三次过程发生在第一个浅槽造成对流层低层低涡发展的环境下, 低涡西侧的偏北风与低层高压脊北部的偏南风在冷池上面辐合, 造成多条平行的西北?东南走向的后部增生型对流线, 产生列车效应, 造成天津的强降水。第四次过程由冷涡西南部的又一个浅槽锋生和冷涡在天津北部调整出的切变线共同触发, 两个初始的西南?东北走向对流线合并形成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线状对流, 最后南侧的对流发展为弓形回波。4次过程中出现的弓型回波部分还具有弓箭回波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998.
为了节约传输带宽和存储资源,成像设备和系统一般对图像和视频进行了有损压缩. 由于分块量化编码,JPEG图像往往存在明显的块效应. 去除图像的块效应不仅能够改善使用者的视觉体验,还有利于其他计算机视觉任务的开展. 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宽激活残差注意力网络(MWRAN)的图像去块效应方法. MWRAN主要由多尺度宽激活残差注意力模块(MWRAB)构建而成. 提出的MWRAB不仅能够激活更多的非线性特征以促进信息在网络中的流动,还能够捕获丰富的图像多尺度特征. 此外,通过提出的轻量的差异感知通道注意力(LCCA),MWRAB能够对学习到的特征进行自适应地调整以关注更重要的信息. 消融实验验证了MWRAB的有效性. 在常用的基准数据集上,MWRAN取得了比几种先进的图像去块效应方法更高的客观评价指标和更接近原图的主观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999.
记述了采自内蒙古锡林浩特的中国跳小蜂科1新纪录种——蚤状杜丝跳小蜂Dusmetia pulex(Ruschka, 1923).提供了新纪录种成虫的形态特征图及该属中国已知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制备La0.67Sr0.33MnO3(LSMO)薄膜,溶胶-凝胶法制备PbZr0.4Ti0.6O3(PZT)薄膜,在SrTiO3(STO)基片上制备了LSMO/PZT/LSMO异质结电容器.X线衍射(XRD)研究表明LSMO和PZT薄膜在STO基片上实现了外延生长.LSMO/PZT/LSMO电容器具有良好的铁电性能,在5 V测试电压下,剩余极化强度为26.9 μC/cm2,矫顽电压为2.5 V,LSMO/PZT/LSMO电容器显示出了良好的抗疲劳性能.5 V电压下电容器的漏电流密度为7.4×10-6 A/cm2,在0~2.9 V为欧姆导电机制,2.9~5 V满足空间电荷限制电流(SCLC)导电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