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6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271篇
系统科学   195篇
丛书文集   161篇
教育与普及   12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现状及发展   20篇
研究方法   12篇
综合类   5254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300篇
  1998年   310篇
  1997年   322篇
  1996年   264篇
  1995年   231篇
  1994年   204篇
  1993年   183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86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在深部高地应力地层中取心,岩心层裂(饼化)是一种常见的工程现象。岩心层裂和岩体的物性、力学性质以及原地应力密切相关。为研究钻井取心过程中岩心层裂现象的机理,结合川西南部地区A井和B井取心过程中的岩心层裂现象,考虑岩石矿物组分与岩石脆性指数的关系,基于应力集中的非均匀岩石拉伸破坏模型,给出了岩心层裂现象产生的判据,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方法对饼化现象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脆性矿物含量越高,岩石脆性越强,越易生成裂缝;岩心套取是一个卸载水平方向最大主应力的过程,卸载速度越快,损伤处的附加拉应力越大,且对应被激活损伤的尺寸就越小,当附加拉应力大于岩石抗拉强度时,会出现岩心层裂现象,随着取心的继续此过程将重复地发生下去。  相似文献   
912.
通南高沙土区河道岸坡生态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通南高沙土区河道水土流失及其硬质化治理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从生态修复的角度对河道岸坡采取生态治理的思路.针对硬质化岸坡的生态修复,提出了包括植被岸坡覆盖技术、种植池式垂直绿化驳岸修复技术、景观净污型混凝土组合砌块护岸、活枝捆生态挡土墙垂直驳岸技术、坡面打洞及回填技术等多种方案;针对自然河道岸坡的生态整治,提出了包括植物护岸、木桩植被复合护岸、石笼净水复合护岸、生态袋护岸、植物工程复合护岸等多种方案;并对各种方案的特点、优缺点及其适用类型进行了对比分析,为通南高沙土区河道的生态治理技术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13.
研究一类具有时滞和收获的非自治阶段结构的捕食与被捕食系统,其中食饵种群分两个阶段——幼年与成年.利用重合度理论中的延拓定理,当收获现象发生时,得到系统至少存在8个正周期解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914.
研究具有变厚度的夹层环形板大挠度问题.采用打靶法和解析延拓法求得具有双曲型变厚度夹层环形板在外边缘为夹紧固定,内边缘自由情况下非线性弯曲问题的数值解,讨论几何参数和物理参数对夹层环形板弯曲问题的影响,给出特征关系曲线,结果可供工程设计时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915.
Nanocrystalline single-phase alloys with the nominal compositions (at%) of Nd12.3-xDyxFe79.7Zr0.8Nb0.8Cu0.4B6.0 (x=0, 0.5, 1.5, and 2.5) were prepared by melt-spinning and subsequent annealing.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as-spun ribbons were mainly composed of the amorphous phase. A slight content of Dy stabilizes the amorphous phase during annealing treatment. The grain size becomes smaller and the coercivity of the annealed ribbon is gradually improved with the increase of Dy content. Excessive Dy is harmful to the remanence. It is found that no intergranular phase exists between the grains by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he grain boundaries are crystallographically coherent in the optimally annealed sample. The optimum magnetic properties of remanence (Jr=1.09 T), coercivity (Hci=1048 kA/m), and maximum magnetic energy product ((BH)m=169.5 kJ/m3) are obtained from the x=0.5 ribbon in a post heat-treated state (700℃, 10 min).  相似文献   
916.
分析了网格资源管理过程中经典的资源分配模型,针对网格资源分配过程中的特点,构建了资源需求型Agent、资源提供型Agent、资源协调型Agent以及交互型Agent,建立了基于联合意图的网格资源分配模型.并给出了网格资源分配过程中的协商协议和协商算法,该算法利用多个Agent之间的共有目标进行交互,增强了问题求解的能力.此外,在传统网格资源管理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多Agent的网格资源管理体系结构.在仿真平台下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新模型能够通过4种Agent角色之间的相互协商,合理地分配任务,提高网格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17.
采用酶解双醛淀粉固定化脲酶,并对相应的固定化脲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酶解双醛淀粉固定化脲酶后,载体之间形成较大的团状.研究发现:酶解双醛淀粉固定化脲酶量达到24.3%;酶解双醛淀粉固定化脲酶的最适pH值为6.0,最适作用温度为70℃;固定化脲酶具有很好的储存稳定性和较高的米氏常数,且重复使用10次后的活力仅下降约25%.说明酶解双醛淀粉能有效固定化脲酶,是一种高效的固定化酶载体.  相似文献   
918.
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跟踪以及并网逆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伏并网系统成本昂贵是阻碍其市场应用的重要原因,采用无直流传感器的光伏电池最大功率跟踪,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控制系统的成本,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内容。但目前文献提出的无传感器的光伏电池输出电流、电压的估算方法在估算精度、实时性、以及动态响应能力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缺陷,使光伏电池的最大跟踪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从而影响到光伏并网系统的输出性能。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基于自适应滑模观测器实现的光伏电池输出电压的估算。该算法对外来干扰,模型参数误差具有良好的抑制能力和对光伏电池输出电压的跟踪具有良好的实时性、精确度。仿真和实验结果均验证了的通过该自适应滑模观测器实现的光伏电池最大功率跟踪和系统的输出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919.
基于电子与核振动近似方法,应用密度泛函B3P86方法和相对论有效核势SDD计算,结合统计热力学方法, 研究了100K~1000K温度范围内Pd与H2、O2反应的标准生成热力学函数以及反应平衡压力与温度的关系. 结果表明:Pd与H2、O2反应是放热反应,Pd原子吸附H2的放热量大于吸附O2的放热量,温度升高不利于吸附反应进行;Pd对O2的自发吸附温度很低,室温下几乎不能进行,而对H2的自发吸附温度可高达500K以上;在100K~284.394K可自发吸附O2和H2的温度范围内,O2的反应平衡压力比H2的平衡压力高出9~18个数量级. 因此,O2作为杂质气体对目标反应Pd-H2的影响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920.
Zhu  Min  Ding  ZhongLi  Wang  Xu  Chen  ZuoLing  Jiang  HanChao  Dong  XinXin  Ji  JunLiang  Tang  ZiHua  Luo  Pan 《科学通报(英文版)》2010,55(31):3606-3611
The Paleocene-Eocene thermal maximum (PETM) was a transient episode of global warming, associated with massive atmospheric greenhouse gas input that occurred at the Paleocene/Eocene boundary. Biostratigraphic and isotope stratigraphic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PETM event is well documented in the marl deposits of the Yuhuangding section in the Nanyang Basin, Central China, with a carbon isotope negative excursion of ~6.1‰ within 19-m-thick marl deposits. This is the highest resolution record of the PETM so far found in the world. The PETM event was triggered within 2-cm-thick marl sediments, with a decrease of δ13C (stable carbon isotope ratio) from –3.2‰ to –5.2‰, suggesting a massive methane hydrate release for a transient period that was possibly caused by a catastrophic event. A comparison between marine and terrestrial records indicates a “Three-Phase Model” for the PETM event. Initially there is a rapid negative excursion in the δ13C record, followed by a slowly decreasing trend, and then a gradual positive recovery, corresponding respectively to a rapid dissociation of oceanic methane hydrate, followed by a slow release of methane and then the consumption of the released metha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