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9篇
系统科学   13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1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聚β-羟基丁酸(PHB)是许多原核微生物在碳、氮营养失衡的情况下作为能量和碳源储藏在生物体内的一类热塑性聚酯.作为完全可生物降解材料,PHB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力文章主要阐述了国内外PHB合成方法、性能改良、降解等方面的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42.
文章研究了用PTMG(聚四氢呋喃)、TDI(甲苯二异氰酸酯),并用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1110)封端合成PU(聚氨酯)胶黏剂。在合成过程中采用其他相关条件不变,仅改变封端率来制的系列胶膜,测试了胶膜的吸水率、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同时还运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对所合成的材料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可知PU胶黏剂中已成功地引入了硅链节,较佳的封端率为5%-10%。  相似文献   
43.
为了抑制逆变器驱动电机的共模电压和轴电压,改进了特定谐波消除脉宽调制(SHEPWM)方式。利用共模谐波性能因子,求出SHEPWM的开关角度。在40~45Hz采用消除三次谐波的改进SHEPWM方式,消除低次谐波分量;在45~50Hz采用不消除三次谐波的常规SHEPWM方式。这两种方式在45Hz处实现了平滑切换。该SHEPWM方法结合无源共模滤波器方案,在一个三电平中点箝位式逆变器上得到实现,在电机端获得较低的共模电压和轴电压。  相似文献   
44.
论述了工程制图MCAI课件的结构 ,设计过程。指出工程制图MCAI课件 ,要加强三维立体构思教学、动画教学 ;课件内容要与专业相结合 ;课件制作要与电教人员相结合 ;工程制图MCAI课件 ,要图、文、声、象同步等  相似文献   
45.
幂律流体流流动指数对其湍流流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虑到幂律流体的本构关系,结合流动指数的影响,建立了适用幂律流体的N-S动量方程和湍流模型方程。采用压力耦合半隐式SIMPLE算法,对不同流动指数的幂律流体湍流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比较吻合,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对于不同流体指数的幂律流体,其湍流流动的变分趋势不同,从而揭示了幂律流体的流动指数对其湍流流动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为了研究羌塘盆地二叠系龙格组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结构特征,通过微米CT扫描技术和大面积背散射高分辨率扫描电镜成像技术对龙格组典型岩心的三维孔隙结构、空间分布、连通性及孔隙类型等参数进行精细的表征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龙格组地层整体属于低孔-特低孔、微-细喉道、特低渗-超低渗储层,裂缝以构造缝、压溶缝以及溶蚀缝为主,且多被各类高密度矿物及有机质充填,有效裂缝较少。储集空间以微米、纳米级孔隙为主,主要为粒间孔和溶蚀孔,孔隙半径小于20μm,喉道半径在0.08μm左右,孔隙度在0.01%~1.02%,渗透率在0.000 041~0.001 5 mD。该地层受沉积环境影响及后期多期次构造运动和成岩作用控制,矿物成分复杂,储层物性在空间上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具有多孔介质特征,储集空间结构多样、类型复杂。结合矿物成分和微观结构特征分析,在以方解石为主的泥晶灰岩地层,微米级的粒间溶孔较为发育,其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对较高,且局部发育微裂缝,综合储层物性较好,可作为未来油气资源勘探重点关注的目标层。  相似文献   
47.
基于仿真模型的太阳能光伏电池阵列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寻找更好的实现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基于仿真模型,研究了太阳能光伏电池阵列的特性。采用Matlab/Simulink模块,基于单个光伏电池的物理特性建立了太阳能光伏电池阵列的仿真模型。模型不但能分析太阳能光伏电池阵列所具有的随着光照强度和温度不同而变化的P-U和I-U非线性特性,而且可仿真太阳能光伏电池阵列工作在最大功率点以及稳定工作区域内时具有线性关系,并进行了理论推导。该模型简单明了,计算速度快。仿真结果表明:仿真与实验结果相符合,当光伏阵列工作在稳定区域内的情况下,dP/dU与I存在线性关系,模型具有通用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48.
为了解决在强电磁环境下大容量变换器的通信容易中断及误码率高的问题,保证通信系统高效、及时、可靠地传输信息,该文针对大容量变换器中的控制器局域网(CAN),介绍了系统构成和数据类型,分析了不同数据通信的要求,提出了软件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并对软件流程进行了优化设计。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通信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在强电磁干扰下通信不中断,数据不丢失,通信误码率和系统故障率明显降低。该优化设计方法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49.
近两年川东北地区西北部多口井须家河组三段钙屑砂岩测试段获工业气流,表明了研究区储层的含气性及局
部具备油气富集高产的地质条件。通过储层岩性类型、储集空间、物性、电性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为:主要
储层岩性类型为钙屑砂岩,常伴有微裂缝;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主要为残余原生粒间孔、次生溶蚀孔和裂缝;储层表现
为低孔、低渗特征;储层电阻率高,主要原因是碳酸盐岩含量高;储层测井响应为“三低、一高、一降低”,即伽马低值、
声波低值,中子低值,电阻率高值,在高阻的背景下深浅电阻率有所降低。研究区优质钙屑砂岩储层受储集层发育的
有利沉积微相、溶蚀作用、构造裂缝以及一定的储层厚度等综合因素控制。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储层最有
利的沉积相带;在成岩过程发生的溶蚀作用和多期次的断裂影响下形成的构造裂缝都极大地改善了储层的渗透性;一
定厚度的储层改善了裂缝的连通系统。  相似文献   
50.
Gold deposits are characterized by multi-sources, superimposition, large scale and temporal-spatial concentration in Jiaodong Peninsula, Eastern China.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histo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on metallogenic chronology and genesis of gold deposits, summarize the main features of superimposed metallogenesis, provide evidence of the Mesozoic complex metallogenic system, and point out some problems for further research of Jiaodong gold deposit cluster from a regional view. Although gold deposits are different in genetic types, ore-forming materials and geological settings, our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accumulation and emplacement of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are temporally-spatially concentrated on a large scale, and the main metallogenic epoch of Jiaodong gold deposits was concentrated in Mesozoic. Metallogenic chronology and geological-geochemical data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two periods of gold mineralizations occurred in 130-110 Ma and 90-80 Ma respectively in Jiaodong ore cluster. The gold deposit cluster results from the superimposition of the polygenetic mineralization, and further study is needed to investigate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Mesozoic complex metallogenic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