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0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69篇
系统科学   79篇
丛书文集   44篇
教育与普及   65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研究方法   4篇
综合类   1593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用图解法解线性规划问题一直总限于两个决策变量.本文采用画法几何的方法,用图解法解决了含有三个决策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42.
对一种可用于储存高温余热及电厂电网谷期电力的相变储能换热器装置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对装置在多种工况下工作进行了模拟实验,并用数值法从理论上求解了非稳态条件下相变储能换热器中凝固与强迫对流耦和的问题,分析了热交换流体入口温度、流量、相变材料厚度、流道长度等多种参数对装置换热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Recent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so-called Neogene Gansu System in the western Loess Plateau contains loess-soil sequences of Miocene age. A most complete sequence (QA-I) covers a time interval from ~22 to ~.6.2 Ma BP, consisting of more than 230 visually definable paleosols interbedded with loess layers. A loess-soil sequence of late Miocene-Pliocene age, synchronous with the Hipparian Red Clay in the eastern Loess Plateau, was also recognized, and extends the Miocene sequences into the Pliocene, ~3.5 Ma BP. Recently, Miocene eolian deposits were also reported from the high terraces near Xining.  相似文献   
44.
Without taking inducing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this paper adopt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bottom factor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ttom facto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lides, and then zones the area according to risk levels. The bottom factors adopted in this paper include lithological characters(U1 ), gradient(U2 ), slope form (U3), difference of helght(U4 ), and slope orientation(U5 ). In 4 650 km^2 of the studied area, the areas of the very high, high, medium and low hazard degree area respectively were 57. 94 km^2 , 2 305.15 km^2, 1 241.6 km^2, 1 045.31 km^2. The methodological steps are (1) inversion statistic analysis, (2) the analysis of contribution ratio and weighing, (3) getting results via fuzzy evaluation of risk levels.  相似文献   
45.
采用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以钢铁企业烧结机烟气为脱硫对象,在一台处理烟气量5000m3/h的试验装置上开展工业性试验,分析研究喷雾增湿对脱硫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烟气温度范围内,烟气温度90℃以下时以喷水蒸气为宜,90℃以上时以喷水为宜,喷水有利于提高脱硫效果和钙利用率;在流化床入口前喷雾增湿时,有利于流化床的运行稳定和提高脱硫效率;出口烟气温度下降到70℃左右时,CFBA系统的脱硫效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46.
使用染色体步移(Genome walking)法,从籼稻(Oryza sativa subsp.indica)桂朝2号基因组中克隆到长度为471bp的水稻精细胞优势表达基因RSSG8的启动子片段R8PN,并进行了全序列测定和分析.该段序列中含有3个CAAT-box,6个Gobox和多种植物顺式作用元件,但没有发现典型的TATA-box,推测为一种特殊的启动子结构,为了鉴定RSSG8基因的基本启动子元件,将二条长度不同的5’端侧翼区缺失体(分别长471bp,260bp)定向插入载体pBI121中,取代原有的CaMV 35S启动子,构了驱动报告基因GUS的植物表达载体pRGUS1,pRGUS2,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法转化烟草叶片和花粉,快速鉴定启动子片段中起关键作用的区域,结果显示两个缺失片段都能启动GUS的表达,可以初步判定这两个片段具有启动子功能。  相似文献   
47.
纳米Ni-Al2O3金属陶瓷粉末热压致密化过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粒径小于100 nm,金属Ni包覆Al2O3得到的纳米Ni-Al2O3化学包覆粉为原料,将Ni含量不同的几种纳米Ni-Al2O3(粒径约为38 nm)金属陶瓷复合粉末首先采取模压成形方式压制成直径为30 mm的圆片,然后放在石墨模具中在热压机上进行热压,研究热压(HP)温度和Ni含量对致密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Ni含量为20%和热压温度为1 400℃时,制品密度和显微硬度最高;在1 400℃热压2 h,Al2O3-Ni2O烧结体的相对密度最高,达到99.6%,Al2O3-Ni5的显微硬度HV达到1 690.9kg/mm2;随着Ni含量的增加,制品硬度降低,当Ni含量超过20%时,硬度降低非常显著,Ni含量为50%时HV降至1 316.7 kg/mm2;烧结体中Ni颗粒均匀分布在基体中,且大部分位于三角晶界处,有效地阻止了Al2O3基体晶粒的长大.  相似文献   
48.
甘肃临泽凹凸棒石粘土矿开发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甘肃临泽凹土矿突出特点是含有植物动物必须和有益的全部19种微量元素.试验研究表明,临泽凹土对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农牧产品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增进人类健康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9.
一种新型太阳能制冷循环的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型太阳能混合吸收式蓄能循环的控制系统.混合式蓄能循环的控制系统采用n阶等容惯性环节来描述其动态特性,在比例积分调节方式下,从个别环节控制入手,进而达到综合能量控制.并利用C 语言编制程序对系统的运行进行仿真,达到了运行的最优化和蓄能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0.
立即可解网络编码(instantly decodable network coding,IDNC)分为狭义立即可解网络编码(strict IDNC,S-IDNC)和广义立即可解网络编码(generalized IDNC,G-IDNC).分析了S-IDNC和G-IDNC的特点,并对这2种思想应用于重传的时延性能做了对比分析.以最小化解码时延为目标提出基于S-IDNC和基于G-IDNC权重顶点搜索算法,实验对比分析了所提算法和已有典型算法性能,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并归纳了S-IDNC和G-IDNC的时延特征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IDNC的重传算法使得信宿节点的时延大小分布较为聚集,而基于G-IDNC的重传算法时延大小分布更为分散,G-IDNC时延均值优于S-IDNC,而S-IDNC系统完成时延优于G-IDN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