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11篇
  免费   469篇
  国内免费   621篇
系统科学   689篇
丛书文集   299篇
教育与普及   333篇
理论与方法论   52篇
现状及发展   75篇
研究方法   30篇
综合类   9623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454篇
  2013年   455篇
  2012年   568篇
  2011年   601篇
  2010年   631篇
  2009年   621篇
  2008年   674篇
  2007年   669篇
  2006年   520篇
  2005年   428篇
  2004年   322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289篇
  2001年   267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300篇
  1998年   285篇
  1997年   282篇
  1996年   252篇
  1995年   246篇
  1994年   212篇
  1993年   194篇
  1992年   135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107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97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以硅钼酸作为起始原料,用4,4’-bipy做结构导向剂、还原剂和抗衡阳离子,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两个新型的多酸基复合物[NH(C10H8)NH]4[Si Mo12O40〗2·4H2O(1)和[NH(C10H8)NH]3[Si MoVI10MoV2O40]·2H2O(2).并通过IR,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仪等手段对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复合物1属于单斜晶体,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225(2),b=12.080(2),c=17.297(2),α=γ=90.000°,β=103.40°,V=2342(8)3;复合物2属于单斜晶体,Cc空间群,晶胞参数a=15.199(3),b=18.193(4),c=21.197(4),α=γ=90.000°,β=103.41°,V=5702(2)3.另外以新型复合物为催化剂,对水污染物模型-罗丹明B染料进行了光催化降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物1的催化活性强于复合物2.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盐质量浓度、碳氮比和HRT条件下,高盐含氮废水的反硝化过程中碳源加入、TN、NO3-N和NO2-N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废水反硝化污泥在UASB反应器中经过驯化后可以适应氯离子质量浓度为0~20 g/L的盐质量浓度环境.脱氮性能随着HRT增加和进水C/N增加而提高;而NO2-N积累也随着HRT增加和进水C/N增加而降低.经过优化反应条件,较适宜的条件为进水C/N=3∶1,HRT=7.08 hr.  相似文献   
993.
利用Matlab软件,根据光的干涉理论,模拟迈克尔逊干涉实验的等倾干涉和白光干涉图样,便于直接观察到改变参数对实验现象的影响.用直观的图像将抽象的相干性理论形象化,希望能够改进和丰富物理实验教学的手段.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和核因子-κB(NF-κB)/抑制因子(IκB)通路在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产生及血管化等方面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将32只Wistar大鼠完全随机分为4组各8只:假烫组、烫伤组、烫伤+p38MAPK抑制剂组和烫伤+NF-κB抑制剂组.除假烫组以外,其余各组均制作深Ⅱ°烫伤模型,其中烫伤+p38MAPK抑制剂组和烫伤+NF-κB抑制剂组于烫伤后15 min和12 h分别静脉注射SB203580和PDTC;各组大鼠均于伤后48 h处死并取材.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创面组织中VEGF的含量和血管微密度(MVD),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38MAPK和IκBα的表达.结果:和假烫组相比,伤后48 h,烫伤组创面组织中VEGF的质量浓度明显上升,为(0.81±0.19)ng/m L和(2.88±0.32)ng/m L,(P0.05);MVD值明显增加,为(3.12±0.72)和(8.08±2.10),(P0.05);p38 MAPK含量升高,为(966±176)和(4778±332),(P0.05);IκBα含量下降,为(2 327±310)和(1 278±149),(P0.05).使用SB203580和PDTC均能抑制烧伤后创面组织中VEGF含量的上升和血管化.预先给予SB203580能抑制烧伤后创面组织中p38MAPK含量升高,但对IκBα含量无显著影响;预先给予PDTC可以防止烧伤后创面组织中IκBα含量的下降,而对p38MAPK表达无影响.结论:在烧伤后创面愈合过程中,p38 MAPK信号转导通路和NF-κB/IκB通路是两个平行和独立的信号转导通路,两者间无直接的联系,但共同调节着烧伤后VEGF的产生与创面血管化.  相似文献   
995.
针对国内首个采用沉箱基础的海上悬索桥,主要对水下预填骨料抛石升浆基床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性能,以及碎石基床与混凝土结构的摩擦因数展开研究.首先通过室内和现场实验得到碎石基床与混凝土结构的摩擦因数,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得到水下预填骨料抛石升浆基床与混凝土结构之间的摩擦性能.结果表明,普通碎石基床与混凝土沉箱之间的摩擦因数在设计规范规定的0.5~0.6内,而预填骨料抛石升浆基床与混凝土沉箱之间的摩擦因数为0.7~0.8,如考虑混凝土之间的黏结力膜作用,摩擦因数可达0.9.  相似文献   
996.
隐喻的普遍性以及在情感表达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情感隐喻计算在自然语言处理以及人工智能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人工智能不仅要让计算机具有超越人类感知计算的能力,而且要让计算机与人进行情感的交流,而情感隐喻在情感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对情感隐喻计算研究的历史加以回顾,阐述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和主要成果;然后从情感隐喻的理论基础出发,对情感隐喻资源建设、情感隐喻识别与理解相关研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并探讨情感隐喻计算的应用途径,最后提出面临的挑战和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997.
为减小自适应滤波算法中较快的收敛速度与较低的失调量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种变步长归一化子带自适应滤波(VSS-NSAF)算法,并将其用于助听器声反馈抑制系统.该算法基于滤波器系数短时平均和长时平均之间的归一化距离,将滤波器的更新状态分为收敛状态、过渡状态和平稳状态.滤波器可在不同更新状态下自适应地使用不同步长,收敛状态下使用大步长以保证快速收敛,过渡状态下则使用逐步减小的阶梯状步长以进一步降低失调量,平稳状态下使用小步长以保证系统收敛至稳态解.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归一化最小均方误差(NLMS)算法及其他子带自适应滤波算法相比,所提算法的收敛速度更快,平均稳态失调量更低.  相似文献   
998.
生命过程是由一系列发生在纳米尺度上的程序化、多级次、多步骤的化学、物理或生物学过程组成.有趣的是,在构成细胞的亚细胞器中或它们之间发生的这些复杂过程,很多需要对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进行纳米尺度空间上的精确调控,以维持生命过程的正常进行.因此,理解在纳米尺度下物质与生命体系的相互作用,对生命科学与纳米科学、化学、材料科学、医学、环境健康科学和毒理学等领域的交叉和融合,将提供独特的视点和启迪.本文从纳米化学的角度,系统归纳影响纳米材料在体内的生物蓄积、作用器官(或靶器官)和体内毒性的关键因素,主要集中在纳米表面化学修饰和剂量效应.由于已有的纳米材料很多,本文重点分析了碳纳米管、金属相关(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以及量子点在生物体内的蓄积规律、作用器官选择性及其体内毒理;它们的剂量效应;以及纳米表面化学修饰对其体内蓄积规律、作用器官选择性及其体内毒理的调控作用.最后,我们从纳米化学的角度讨论这个领域具有挑战性的科学问题以及建立概念性知识框架尚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这篇综述是我们将纳米毒理学领域的知识系统化的持续努力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99.
针对球面运动机构驱动方式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液压驱动球形关节机构,该机构利用超全周转动马达及舵叶摆动马达作为驱动,可以实现超全周转动;由机构学理论推导了正逆运动学方程及雅克比矩阵,得出了机构的奇异位形;分析了机构的灵巧度性能指标及惯性力全域性能指标,通过仿真找到了机构性能较优时的结构参数. 该关节机构具有结构紧凑、低耦合、负载大并且能够实现全方位输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00.
Thin film of Ni50Mn35In15 Heusler alloy was prepared on Mg O(001) substrate by epitaxial growth in an ultra-high vacuum(UHV) chamber by a Pulsed Laser Deposition(PLD) method. The epitaxial growth process was monitored by in situ reflection high energy electron diffraction(RHEED)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film was checked by ex situ X-ray diffraction(XRD), which indicates that high quality Ni50Mn35In15 single crystal film with a face-centered-cubic(fcc) structure could be stabilized on Mg O(001). Magnetic property measurement was also conducted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by using physical property measurement system(PPMS). A significant exchange bias was observed for Ni50Mn35In15 film,and the strength of the exchange bias field(HEB) in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temperature. Such a behavior can be ascribed to the fact that the interfacial spin interaction between ferromagnetic(FM) and antiferromagnetic(AFM) cluster is enhanced with the decrease of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