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84篇
  免费   533篇
  国内免费   794篇
系统科学   797篇
丛书文集   340篇
教育与普及   270篇
理论与方法论   66篇
现状及发展   71篇
研究方法   14篇
综合类   11944篇
自然研究   9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327篇
  2021年   382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271篇
  2016年   288篇
  2015年   510篇
  2014年   773篇
  2013年   730篇
  2012年   801篇
  2011年   943篇
  2010年   874篇
  2009年   960篇
  2008年   972篇
  2007年   906篇
  2006年   770篇
  2005年   559篇
  2004年   412篇
  2003年   276篇
  2002年   247篇
  2001年   233篇
  2000年   209篇
  1999年   215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0 毫秒
321.
运用蒙卡程序MCNPX对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反应堆系统(简称ADS)的标准散裂中子靶进行了计算研究.计算了在0.6~1.5 GeV的质子轰击下,标准Pb靶发生散裂反应产生的中子产额及分布、中子能谱以及靶内能量沉积分布.计算结果与文献理论数据、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22.
黑芥子酶提取及活性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拟南芥为材料,对以往黑芥子酶的提取方法和活性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实验优选出最佳的提取和活性测定条件.改进后的方法提取样品量只有150 mg,提取缓冲溶液1 mL,离心回收上清作为酶液;3 mL反应体系溶液(含0.2 mmol/L黑芥子硫苷酸钾)置于1 cm光路石英比色杯中,37℃条件下平衡后,向反应体系溶液中添加...  相似文献   
323.
江苏盐城淤泥质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生态系统健康及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作为研究方法,根据江苏盐城淤泥质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通过直接从地理信息数据及其处理数据中提取相关指标,建立了一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实时评价的模型,揭示了盐城淤泥质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盐城淤泥质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良好的占22 %,相对一般的占67 %;健康状态较差的占11 %;(2)王家槽港—老坝港段湿地健康状况最好,生态健康指数达087,斗龙港—四卯酉港段湿地健康状况最差,生态健康指数为032;(3)盐城淤泥质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围垦和工农业污染。  相似文献   
324.
絮凝过滤在石化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试实验,比较分析无机、有机及复合絮凝剂对某石化企业污水处理厂出水的絮凝效果,通过处理效果和成本分析,筛选得到了聚合氯化铝-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复合絮凝剂(PAC-PDMDAAC).该絮凝剂在投加量为50 mg.L-1时,浊度最大去除率为72.4%;在实验投加量范围内,CODC r去除率均在40%以上;投加量为40 mg.L-1时,最大去除率达59.3%.在小试的基础上,将该絮凝剂应用于中试实验,分析监测不同构筑物对CODC r的去除效果等参数,确定了合理的投药量、排泥量、反冲洗时间、沉淀时间、处理水量等指标.  相似文献   
325.
平面上非简单闭曲线的Bonnesen型不等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积分几何的方法,得到了一些非简单的平面闭曲线的Bonnesen型等周不等式.  相似文献   
326.
中国农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能值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定量分析了25年来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系统生产力、环境负荷力、系统生产优势度和可持续发展状况.研究表明了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产力较低,辅助能与环境能耦合度下降,环境消耗较大且稳定性差.研究还表明了中国农业正处于生计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型,传统农业向石油农业转型,混合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327.
文章结合太原市新城市花园基坑的防水设计,介绍了塑性混凝土防渗墙这种新型的基坑止水帷幕在太原市的第一次应用,并介绍了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设计原理、设计深度、设计厚度以及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另外介绍了本工程中防渗墙的施工方法及防水效果等.  相似文献   
328.
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而避免事故的前提是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治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方针的形式之一,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铁路施工企业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中存在的一般安全生产频发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29.
文章以双拱涵洞穿越省道214阳泉过境公路防洪影响评价为例,对涵洞的过水能力作了系统分析和探讨,论述了改建后的涵洞对50年一遇的洪水能顺利通过,并给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30.
Deforestation in mid- to high latitudes is hypothesized to have the potential to cool the Earth's surface by altering biophysical processes. In climate models of continental-scale land clearing, the cooling is triggered by increases in surface albedo and is reinforced by a land albedo-sea ice feedback. This feedback is crucial in the model predictions; without it other biophysical processes may overwhelm the albedo effect to generate warming instead. Ongoing land-use activities, such as land management for climate mitigation, are occurring at local scales (hectares) presumably too small to generate the feedback, and it is not known whether the intrinsic biophysical mechanism on its own can change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in a consistent manner. Nor has the effect of deforestation on climate been demonstrated over large areas from direct observations. Here we show that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is lower in open land than in nearby forested land. The effect is 0.85 ± 0.44 K (mean ± one standard deviation) northwards of 45° N and 0.21 ± 0.53 K southwards. Below 35° N there is weak evidence that deforestation leads to warming. Results are based on comparisons of temperature at forested eddy covariance towers in the USA and Canada and, as a proxy for small areas of cleared land, nearby surface weather stations. Night-time temperature changes unrelated to changes in surface albedo are an important contributor to the overall cooling effect. The observed latitudinal dependence is consistent with theoretical expectation of changes in energy loss from convection and radiation across latitudes in both the daytime and night-time phase of the diurnal cycle, the latter of which remains uncertain in climate mod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