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689篇 |
免费 | 3184篇 |
国内免费 | 6221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5706篇 |
丛书文集 | 2760篇 |
教育与普及 | 495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380篇 |
现状及发展 | 430篇 |
研究方法 | 16篇 |
综合类 | 89306篇 |
自然研究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6篇 |
2023年 | 637篇 |
2022年 | 1549篇 |
2021年 | 1853篇 |
2020年 | 1619篇 |
2019年 | 1277篇 |
2018年 | 1369篇 |
2017年 | 1646篇 |
2016年 | 1883篇 |
2015年 | 3181篇 |
2014年 | 4644篇 |
2013年 | 5205篇 |
2012年 | 5890篇 |
2011年 | 6675篇 |
2010年 | 6554篇 |
2009年 | 7059篇 |
2008年 | 7781篇 |
2007年 | 7537篇 |
2006年 | 6743篇 |
2005年 | 5671篇 |
2004年 | 4587篇 |
2003年 | 3121篇 |
2002年 | 3583篇 |
2001年 | 3354篇 |
2000年 | 2744篇 |
1999年 | 1218篇 |
1998年 | 204篇 |
1997年 | 167篇 |
1996年 | 181篇 |
1995年 | 138篇 |
1994年 | 146篇 |
1993年 | 122篇 |
1992年 | 113篇 |
1991年 | 82篇 |
1990年 | 73篇 |
1989年 | 58篇 |
1988年 | 50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6篇 |
1955年 | 21篇 |
194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闪速燃烧合成的Fe-Si3N4中FexSi粒子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EM、EDS等手段研究了闪速燃烧合成的氮化硅铁及其原料FeSi75的组成、结构,并结合闪速燃烧合成工艺和热力学分析,揭示氮化硅铁中FexSi粒子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在以74μm的FeSi75氮化制备氮化硅铁过程中,金属硅和ξ(FeSi2.3)相中部分硅氮化为氮化硅,而氮化硅铁中FexSi粒子则来源于ξ相的氮化;当ξ相被氮化到其中的[Si]摩尔分数降低近25%时,[Si]的活度aSi趋于0,氮化趋于平衡,ξ相中不能被继续氮化的部分即为FexSi粒子,其Fe∶Si原子比例大约为3∶1;FexSi粒子的大小、均匀分布状况与ξ相颗粒粒径大小及分布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72.
选取一个受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诱导的蛋白激酶基因O sWNK,将该基因的全长cDNA片断通过酶切、连接、转化,连接到pCAMB IA1301质粒表达载体上,成功构建了O sWNK基因的超量表达载体pCAM-B IA1301∶OsWNK.将pCAMB IA1301∶OsWNK电击转入农杆菌细胞中,并将转化好的农杆菌与H1493的愈伤组织共同培养,通过抗生素筛选、PCR鉴定,证明已经获得了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173.
摘要:目的提取弓形虫体外细胞共培养上清,并研究上清对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对数生长期的THP-1细胞以5X10^7/ml细胞浓度接种于不同培养瓶中,对照组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RPMll640,实验组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数量(2×10^7/ml、4X10^7/ml、8×10^7/m1)弓形虫速殖子培养上清,采用四甲基氮噻唑蓝(MTY)法检测吸光度(A490值)并计算THP-1细胞增殖抑制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Annexin-V-FITC/PI染色细胞后上流式细胞仪检测各个时间点细胞凋亡率变化,以Western印迹方法分析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或活性。结果MTY法检测结果弓形虫培养上清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THP-1细胞株增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处理组细胞有发泡现象和凋亡小体出现。流式细胞仪检测弓形虫感染后的THP-1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有升高趋势(P〈0.05),呈量效依赖性,Westernblot检测刚地弓形虫培养上清作用于THP-l细胞48h后实验组的Bax、Bcl-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的比值分别有明显的升高与降低(P〈0.05)。结论刚地弓形虫速殖子培养上清对体外培养THP-l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THP-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4.
175.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慢性缩窄环术大鼠半月节射频热凝的大体及镜下改变,探讨射频热凝温度和时间与半月神经节损伤的关系。方法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33只建立慢性缩窄性损伤三叉神经痛模型。建模成功2周后,随机分为3组:射频热凝组(R组,n=24),假手术纽(S组,n=6),热凝对照纽(C组,n=3)。经中颅窝开颅暴露半月神经节,R组行半月节穿刺热凝,根据温度、时间随机分为8个小组,每组3只,分别为:65℃120″、180″组,70℃120″、180″组,75℃120″、180″组,80℃120″、180″组。S组仅行半月节穿刺不热凝,按留针时间分为120″、180″两组;C组不行半月神经节穿刺及热凝。余3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R组及S组热凝或穿刺结束即取出大鼠半月神经节,C组、N组直接取出半月神经节,观察半月神经节大体变化,游标卡尺测量神经节毁损区直径,光镜下观察神经节细胞的变化。结果S组、C组与N组比较,大鼠半月神经节大体及光镜下均无明显变化。R组在65℃时大鼠半月节大体及镜下无明显损伤;70℃时开始在肉眼及镜下出现损伤;75℃、80℃时半月节则出现明显凝固区,毁损区直径测量较70℃组明显增大(P〈0.01),光镜下神经元细胞核出现不同程度的固缩改变。毁损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损伤范围越大,程度越重。结论75℃、80℃射频热凝可导致神经节细胞明显变性,损伤程度及范围随温度升高、时间延长逐渐加重与增大。 相似文献
176.
元古代碳酸盐岩沉积孕育了大量与微生物活动有关的沉积构造,但是对于相同时期的碎屑岩沉积环境中微生物引起的沉积构造的研究却很少。在元古代碎屑岩沉积环境中发现的最常晃的与微生物活动有关的沉积构造是皱饰构造和变余波痕,前人研究结果已经证明它们为微生物引起的沉积构造。在华北地台中元古界长城系大红峪组砂岩层面上发育一些与变余波痕和皱饰构造共生的一种特殊的沉积现象,即纺锤状砂质碎片。通过研究证实这些砂质碎片是微生物与物理营力相互作用形成的,也就是微生物席碎片。其发现有益于以后对类似沉积构造的研究;也有助于认识和了解中元古代生物群演化、古生命环境。 相似文献
177.
应用ABEEMσπ/MM(σπ水平的原子与键电负性均衡方法融合进分子力学)浮动电荷模型以及显性ABEEM-7P水模型,对GA88和GB88两个蛋白质分子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了2个蛋白质的动力学性质,包括蛋白质的回旋半径、疏水表面积和亲水表面积、各类原子位置的均方根偏差以及氢键分布.通过对比水溶液和真空下2个蛋白质的回旋半径,表明该模型很好地体现了蛋白质的"电致紧缩"现象;对疏水表面积和亲水表面积的计算表明,GB88中残基与溶剂的相互作用更强一些;非氢原子位置的均方根偏差及氢键分布情况与实验结构相比较表明,ABEEMσπ/MM浮动电荷模型模拟的GA88和GB88的结构与实验结构有很好的一致性,进而说明该模型的合理性和参数的可转移性. 相似文献
178.
以稀土合金材料为驱动器的高速开关阀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电液高速开关阀的开关速度,改进流体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简称PWM)电液数字控制的精度,对以稀土合金超磁致伸缩材料作为驱动器来驱动液压开关阀进行了研究,并研制了一种特殊结构的新型高速开关阀。仿真计算与试验结果表明,这种阀具有很高的切换速度及频率,其开关时间少于1ms,能够显著地提高PWM电液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79.
激光电源的单片机控制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叙述了以80C51为核心的激光电源单片机控制系统,系统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具有自检、显示、键盘控制、保护电路、温度控制、光功率反馈等功能。本系统将所有数据处理及功能实现集成于80C51和7128两个芯片内,大大提高了对激光电源的保护性控制和精密控制,提高了对弧光放电等高频扰动的抗干扰能力,整体设计简单、明了。 相似文献
180.
用非等温热重法研究了二氯化氯·五氨合钴(Ⅲ)配合物[Co(NH3)5Cl]Cl2 的热分解反应机理.非等温热重数据通过ACHAR法和COATS-REDFERN法进行拟合,结果得到第1 步反应的微分动力学函数f(α)= 4α3/4,积分动力学函数g(α)= α1/4, 活化能E1 =132.628 kJ/mol,E2 =24.888 4 kJ/mol;指前因子A1=2.843 9×10-14/s,A2 =2.199 1×10-2/s;动力学补偿效应方程lnA1=4.463 6E1+5.696 4,lnA2=4.516 6E2+38.465.第2步反应的微分动力学函数f(α)=3/2[(1-α)1/3 -1]-1,积分动力学函数g(α)= α+(1-α)ln(1-α), 活化能E1 =137.306 1 kJ/mol,E2=332.607 8 kJ/mol;指前因子A1=2.744 4×1011/s,A2=1.395 8×102 5/s;动力学补偿效应方程lnA1=5.005 8E2+5.617 4,lnA2=5.031 7E1+43.02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