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231篇
  免费   4535篇
  国内免费   7354篇
系统科学   6927篇
丛书文集   3691篇
教育与普及   635篇
理论与方法论   487篇
现状及发展   592篇
研究方法   44篇
综合类   111742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233篇
  2023年   760篇
  2022年   1961篇
  2021年   2325篇
  2020年   2139篇
  2019年   1663篇
  2018年   1623篇
  2017年   1953篇
  2016年   2399篇
  2015年   4046篇
  2014年   5659篇
  2013年   6533篇
  2012年   7544篇
  2011年   8413篇
  2010年   8248篇
  2009年   8793篇
  2008年   9928篇
  2007年   9554篇
  2006年   8481篇
  2005年   7231篇
  2004年   5766篇
  2003年   4038篇
  2002年   4423篇
  2001年   4138篇
  2000年   3468篇
  1999年   1473篇
  1998年   180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6篇
  1972年   6篇
  1971年   4篇
  1966年   5篇
  1955年   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分析了某工程桩底缺陷形成的原因,介绍了桩底补强过程中的造孔、清淤、压浆及验证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02.
从规划、标准、质量、管护、政策扶持和市场运作等方面介绍了阳高县沼气池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3.
介绍了水位跟踪原理,分析了一种新型的探针式水位跟踪仪及其构成。  相似文献   
204.
为了保证几何相似模型与原件具有完全相同的应力-应变分布,必须对几何相似模型施加与实际构件成对应比例的各种载荷,因此需要寻求几何相似模型在应力-应变分布完全相同时各种外加载荷的比例关系。从相似理论入手,以2端固支的矩形梁下表面边线中点的应力解析表达式为基础进行推导,得出相应的理论载荷关系,并用算例在弹塑性状态下验证了所得关系的正确性。得到的结论是:对于2个几何相似构件,若几何相似系数为kl,则当外加集中载荷的载荷系数为kl、均布线载荷的载荷系数为kl、均布面载荷的载荷系数为1时,2构件的应力-应变分布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205.
阐述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6.
用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1]丁香中的微量元素镍。选择最佳微波消解条件和测定条件,对样品多次测量,回收率为89.6%-110%,样品丁香中镍的含量为1.06μg/g。该方法测定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简单快速等特点,为丁香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7.
本文采用变分法研究了量子阱中类氢杂质的束缚能的压力效应,尤其在阱较窄的情形下,其压力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8.
本文用从头算方法,采用 STO—3G 基组,对系列硫氮环分子(包括未知分子)的基态几何构型进行了全优化,在优化的结果基础上,比较了硫氮环分子的稳定性,得出了硫氮环分子的稳定构型,本文还讨论了硫氮环分子的芳香性问题,说明在硫氮环系列分子中,只有一部分具有“多电子芳香性”。同时预测了 S_2N_3~+和 S_5N_~(2+)合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9.
通过对国产与进D的同类型精密镗削头振动模态实验研究,找出了这两种精密镗削头的固有振动频率,给出了它们的各阶动画振型图.从这一侧面解释了国产精密镗削头回转精度偏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210.
无论作为一个术语还是一门学科,“文学批评史”都是舶来品,这导致了西方文学观念、批评方法和书写体例对中国文学批评史编撰的决定性影响。已有的批评史著作和教材,无论是通史、断代史,还是分体史,大体上是以西释中,在西方文论的理论框架内排比中国文论的材料。这就潜伏着危机:中西文化观念的异质性使得阐释深入不下去,众多论著在同一层次上作重复研究。有学者说,“如果我们还承认批评(本身)是文学经验的触角,并将之看作是一种与探索文学经验有关的、既表现思想又体现乐趣的活动,那么批评史就不应仅仅是一种枯燥无味的编年史或者罗列批评家及其经典著作与言论的‘光荣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