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89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399篇
系统科学   480篇
丛书文集   175篇
教育与普及   75篇
理论与方法论   36篇
现状及发展   61篇
研究方法   10篇
综合类   6269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311篇
  2012年   378篇
  2011年   425篇
  2010年   353篇
  2009年   399篇
  2008年   465篇
  2007年   459篇
  2006年   426篇
  2005年   366篇
  2004年   277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254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214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8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2篇
  1968年   4篇
  1967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张川  刘彤 《应用科技》2010,37(10):48-51
针对环境中湿温度监测的需求,设计出一种一点对多点型无线湿温度传感器网络.系统下位机以无线收发模块nRF2401为基础,配合51单片机和湿温度传感器设计出了监测系统的硬件电路;上位机用VC6.0开发,可以实现对监测结果的动态曲线显示、储存、打印.经上位机软件测试,系统运行稳定,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此外,该设计可移植性好,在仓库系统、电力系统、档案资料库、烟草和食品加工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2.
强自然对流是火灾时的主要流态之一,利用标准火灾房间内的基准实验数据,比较了工程上常用的3种两方程k-ε模型在预测大功率热源引起的强自然对流时的效果,即Standard(标准)k-ε模型,RNG(重整化)k-ε模型和Realizable(可实现)k-ε模型.研究发现火灾房间内存在垂直方向的下低上高的温度分层,且加热量越大,垂直温度分层的梯度也越大.Standard k-ε模型计算得到的热源附件的湍流动能最大,湍流黏性也最大.总体而言,Realizable k-ε模型的模拟效果稍好于Standard k-ε和RNGk-ε模型.3种k-ε模型预测的温度场准确度比自然对流速度场要高.在房间的中央位置,水平方向的室外流入气流与浮升力气流相互作用导致流态复杂,两方程模型在模拟这一现象时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43.
在比较智能建筑、智能大厦、智能家具和智能社区概念、组成、特点、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它们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并说明了这些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4.
激光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ICF)内爆过程多层靶球各个界面发生的流体力学不稳定性是影响聚变点火成功的关键因素.为深入了解内爆过程这样不稳定性的发生、发展和它对聚变点火的影响,研制成了研究内爆多介质辐射流体力学过程的高精度二维(局部三维)大型LARED-S程序,并在长期研究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改善.该程序模拟结果与不稳定性线性和弱非线性解析结果,以及非线性激波管实验结果都很好符合.应用这一程序,进行了大量数值模拟研究,结合理论模型分析,获得了大量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发展和演化的重要结果和物理规律认识.获得了具有不同密度、速度、磁场分布的Rayleigh-Taylor(RT)和Kelvin-Helmholtz(KH)不稳定性的线性增长率,以及它们在不可压缩条件下的弱非线性发展的解析解,表明了两者在不同Froude数、密度过渡层厚度、速度剪切层下的竞争关系;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弱预热条件下烧蚀RT不稳定性二次谐波非线性发展导致不稳定增长尖钉(Spike)断裂的重要过程;数值模拟进一步揭露了强预热条件下,烧蚀RT不稳定性非线性发展导致不稳定增长尖钉出现射流状结构,气泡发生加速;还发现强烈的电子热传导使初始单模扰动的KH不稳定性大大削弱,然而却可能使两模扰动非线性发展增大混合尺度.在神光II激光装置上开展了一系列烧蚀RT不稳定性实验.平面靶烧蚀加速飞行轨迹实验结果与LARED-S模拟结果的比较表明腔壁辐射源能流明显小于激光注入孔的辐射能流,且辐射源的非平衡Planckian谱对靶的飞行轨迹和扰动增长有重要影响.实验分别观测到初始小扰动幅度烧蚀RT明显的增长和初始大扰动幅度尖钉变窄和气泡变宽的清晰物理图像.通过提高空间分辨率,实验获得了二次和三次谐波的增长数据.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合.神光II激光装置上开展的流体不稳定性实验考核了LARED-S程序的一维和二维计算.在上述理论和实验认识基础上,进行了ICF聚变点火靶物理研究.主要研究靶丸内外表面单球谐模扰动、辐射不对称性、内爆热斑界面不稳定性、黑腔辐射M带以及氘氚(DT)主燃料低阶模面密度不均匀性等物理过程对ICF内爆流体不稳定性的影响.对于ICF间接驱动初始烧蚀层外表面和DT冰内表面的单模粗糙度扰动和辐射驱动不对称性扰动,获得了不稳定性增长规律,提高了热斑界面扰动增长对点火影响和黑腔M带X射线能谱对内爆稳定性影响的物理认识.模拟研究表明DT主燃料面密度不均匀严重影响内爆动能转换为燃料内能的效率和内爆惯性约束时间.研究结果不仅对研究ICF内爆点火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对发生在天体和自然界中流体不稳定性的物理本质理解会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5.
纳米粒子作为润滑油添加剂能够表现出极好的摩擦学性能,在润滑油中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和润滑性能,具有更低的摩擦系数,更好的抗磨性能,适合在高载荷、长时间工作状况下使用,在摩擦学领域起到重要作用.介绍了纳米润滑粒子的制备和应用现状,概括了纳米润滑粒子的摩擦学性能和机理,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6.
王彤 《泰山学院学报》2009,31(6):112-115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访问座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泰安市在校大学生参加晨练的态度、目的、练习时间、项目的特点和影响参加晨练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以期对我市在校大学生晨练健身活动更好的发展和推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7.
探讨腓肠肌细胞病理形态学和细胞代谢变化与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依据血管造影和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 (A组 )及单纯下肢浅静脉曲张 (B组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C组 ) 3组 ,每组 1 0例 .分别取大腿长收肌 (对照 )和小腿腓肠肌标本检测肌肉中的SOD、NO、Na+ _K+ _ATP酶、Ca2 + _ATP酶、乳酸等各项指标 ;HE染色、ATP酶染色、SDH/COX双重染色后光镜、电镜观察 .结果显示 :A及B组肌组织结构和生化指标均正常 ,C组腓肠肌可见散在肌纤维萎缩、变性和坏死 ,炎性细胞浸润 ;同型肌纤维群化 ;COX/SDH染色可见单根或多根肌纤维酶活性增高 .肌丝间可见脂肪空泡聚集 ,部分线粒体空泡化或髓鞘样改变 .C组腓肠肌乳酸显著高于其他组别 (P <0 .0 1 ) ,而其Na_K_ATP酶、Ca2 + _ATP酶活性、NO、SOD等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下降 (P <0 .0 1 ) .表明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者患肢腓肠肌在肌纤维类型、超微结构和肌肉组织多项生化指标等均发生明显变化 ,推测小腿腓肠肌超微结构的病变是手术后远期效果不佳的病理基础 .如果从骨骼肌营养和抗氧化处理等角度进行治疗 ,可能会改善小腿肌肉泵功能  相似文献   
148.
为了检验新型预制装配式波纹钢结构综合管廊的承载性能,采用新型光纤传感技术和全站仪开展了方拱形双舱综合管廊现场试验,对回填过程中极限载荷作用下各板片的应变应力、接缝螺栓应力、结构变形及沉降、渗漏水状态进行了实时监测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波纹钢结构综合管廊承载力高,当覆土厚度达到设计值3倍时结构仍未被破坏;增加覆土厚度将引...  相似文献   
149.
用福建漳州地区的实测气象资料, 结合风场诊断、轨迹分析和随机游走模拟方法, 分析漳州核电厂所在地小尺度( 40 km ×40 km) 范围内的大气扩散特性, 并与现场扩散示踪实验数据比较。结果表明, 该地区的扩散输送总体受天气系统和海陆风环流二因子影响。研究范围内的风场在水平方向的空间变化不大, 扩散烟流基本平直。海陆风环流因子所致的风场时间变化和风向摆动对当地扩散有重要意义。随机游走模拟方法较好地反映出当地大气扩散的定量特征, 但复杂地形与海岸气象条件的联合作用, 仍使模拟结果与示踪实验结果的统计比较显得离散。  相似文献   
150.
为改善聚酰亚胺薄膜的透明性和溶解性,通过Williamson醚化反应较高产率地合成出高纯度的2,2-双[4-(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基]丙烷,该含氟二胺与3,3’,4,4’-联苯四酸二酐(BPDA)在溶剂中缩聚得到聚酰胺酸,热亚胺化得到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350.2℃、在氮气中10%热失重温度为539.8℃、紫外截止波长为390 nm的含氟透明聚酰亚胺,并合成了联苯二酐/二苯醚二胺薄膜BPDA-ODA,通过对两种薄膜热稳定性、透光率、溶解性能的比较发现,在聚酰亚胺分子结构中引入氟原子,在不改变其热稳定性的前提下,可明显改善聚酰亚胺的透明性和溶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