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1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96篇
系统科学   81篇
丛书文集   61篇
教育与普及   37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13篇
研究方法   4篇
综合类   148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介绍 MCS-48系列8749单片处理器控制的频率合成器,详细讨论吞脉冲程序分频器技术及其关键部件——计数控制逻辑电路 CE12014,指出调试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测量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72.
甲醇自发点火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实验和数值模拟两方面探讨了甲醇的热点火特性。实验中应用快速压缩机得到了温度与点火延迟期的关系。计算中采用了基元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给出了压力、温度、产物及主要中间反应体的变化历程。对助燃剂二叔丁基过氧化物的活化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73.
成对电解法制取葡萄糖酸和山梨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用葡萄糖成对电解氧化还原法制取葡萄糖酸和山梨醇的工艺条件,对直接电解法和间接电解法进行了研究比较,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以期打到实现工业化生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74.
本文针对我国高校实验设备利用率较低的现状,用价值工程的观点,从设备综合管理入手,采用设备折旧,实行设备有偿占有和有偿使用,从而提高设备的功能输出,有效地考核和提高设备的综合使用效益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以折旧为主线的实验设备有偿占有和有偿使用于系统功能评价框图。  相似文献   
75.
罚函数法在等参杂交元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在等参杂交元中用罚函数法引入平衡约束条件,具体讨论了罚函数法在平面四边形等参杂交元中的运用,并提出采用分项罚数的方法。计算实例表明,新建立的单元,可以有效地抑制单元畸变对计算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本文阐明了柴油机供油系统中油—汽两相流与不规则喷射的内在联系.分析了不规则喷射产生的机理,并指出在高速小负荷工况下,供油系统中的汽泡是产生不规则喷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7.
合成和分析了双马来酰亚胺和3,3′-二烯丙基-4,4′-二羟基二苯丙烷,并由它们为原料制备了双马来酰亚胺改性树脂。用IR和DSC技术检测了树脂的固化反应;还对树脂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的树脂还溶于低沸点极性溶剂;固化温度大于160℃;热分解温度达424℃;玻璃化转变温度340℃左右,是一种兼有优良工艺性能和耐热性的热固性树脂。  相似文献   
78.
葡萄糖对磷酸盐生理溶液电还原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在负电位区葡萄糖的电还原的两个很好氧化还原峰[E_(pc)=-0.715V和E_(pa)=-0.615V.对于Ag/AgCl电极,在37℃],其葡萄糖在磷酸盐生理溶液中的浓度与还原峰电流密度呈线性。详细地讨论了这一电化学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79.
论述了双伸缩臂装载机工作装置的结构特点,建立了工作装置动臂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并应用线弹性结构分析程序SAP5P对它进行强度和刚度研究,研究结果已用于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80.
秦岭地轴东段核心部位有规律地分布着一系列卵形褶皱,本文对其中之一的文龙庙卵形褶皱进行了构造解析,该卵形褶皱是由三期褶皱叠加而成。该区变形十分复杂,总的变形体制为塑性流变、韧性剪切、似弯滑、似弯流等;叠加褶皱的形成是在东秦岭开合构造背景下长期发展之结果,既有前寒武纪的塑造作用,也有后寒武纪的再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