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47篇
  免费   1047篇
  国内免费   464篇
系统科学   420篇
丛书文集   376篇
教育与普及   196篇
理论与方法论   44篇
现状及发展   65篇
研究方法   39篇
综合类   9615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5年   53篇
  2024年   145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337篇
  2013年   353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419篇
  2010年   363篇
  2009年   403篇
  2008年   423篇
  2007年   437篇
  2006年   357篇
  2005年   385篇
  2004年   308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305篇
  2001年   296篇
  2000年   305篇
  1999年   493篇
  1998年   380篇
  1997年   463篇
  1996年   375篇
  1995年   369篇
  1994年   346篇
  1993年   291篇
  1992年   247篇
  1991年   228篇
  1990年   195篇
  1989年   184篇
  1988年   136篇
  1987年   103篇
  1986年   64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本文以~5B_2为基态,在强场图象下用微扰理论推导出了轴向零场分裂参量D的1到4阶微扰计算公式(~5D近似),并就公式的微扰收敛性进行了系统的讨论.通过计算和分析表明,当第一激发态靠近基态使得其能量与旋轨耦合常数ζ可比拟时.微扰公式是发散的.这时,微扰近似方法将不再有效。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公式保持有较好的收敛性.同时,给出了使微扰松式有效的晶场参量D_9、δ和μ的近似取值范围,为~5D近似公式的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2.
解释学习在机器人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器人过程控制是智能机器人系统的一个特别重要而又十分复杂的研究课题。本文将解释学习应用于机器人过程控制,为之开发了一种新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同时,还尝试了将Prolog语言作为机器人过程控制的运行机制的形式化表达工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3.
针对古典广义特征值问题:(λB—A)X=0.(1)其中,A为对称方阵,B为对称正定方阵,提出了一种保稀疏性、保序性(特征值),不需化为标准特征问题的道路跟踪算法.其思想是从一平凡问题的解出发,沿着光滑道路跟踪到所论问题(1)的解.此算法尤其适合于大型稀疏问题和当B求送病态的问题.最后,通过例子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4.
本文根据低空间分辨力阵列触觉图象的特点,分析了噪声来源、形式和分布,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平滑的噪声消除方法。讨论了在图象基本顶点的基础上,运用了顶点分裂和合并技术找出相应的图形顶点,并通过最小二乘法复原出离散图象的连续轮廓,从而为提高触觉图象辨识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5.
根据结构自控理论设计了整浇楼板钢纤维高强混凝土(SFHRC)节点梁柱组合体,抗震试验表明,这种结构可控制结构的破坏形态,实现结构自控。对整浇楼板框架节点的结构自控设计提供了建议,并给出算例,证实可节省钢材。  相似文献   
76.
基于结构组成学原理,提出空间基本运动链的概念,运用图论建立了基本链的拓扑模型,在对基本运动链进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运用组合数学研究基本链的编码及分析与综合方法,并简述链的同构和非正则问题。  相似文献   
77.
基于模糊集理论开发了一种人才双向选择应用软件,由该理论在[0,1]区间取值及隶属函数等概念,把模糊命题量化,在构造关系矩阵基础上,对其中每一元素用真值、导出置信度、综合真理值进行检验排出无效元素,经排序得出所需结果,实用结果表明,用Prolog语言开发的应用软件运作的结果与人为的主观判断一致。  相似文献   
78.
感应加热钢包炉是国外新发展的一种二次精炼及加热设备,具有高效、低能耗、无污染的特点,本文在感应加热钢包炉电磁与结构分析工作的基础上,用电磁场数值模拟方法对感应加热钢包炉的电磁设计和包壳结构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79.
80.
    
The engineering design of a Cable-In-Conduit Conductor (CICC) is complicated. A model for the optimal design of a CICC based on conductor stability, AC loss and strain is proposed. The model considers the critical current density as a function of applied strain. A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method that minimizes the AC loss of the CICC is established to yield an optimal design for the CICC structure. The optimized structure and related performance agree well with the engineering design values used for the KSTAR proj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