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50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537篇
系统科学   369篇
丛书文集   370篇
教育与普及   29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6篇
现状及发展   72篇
研究方法   44篇
综合类   10370篇
自然研究   4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217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243篇
  2014年   359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338篇
  2011年   410篇
  2010年   373篇
  2009年   405篇
  2008年   488篇
  2007年   481篇
  2006年   394篇
  2005年   401篇
  2004年   317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268篇
  2001年   284篇
  2000年   312篇
  1999年   572篇
  1998年   565篇
  1997年   570篇
  1996年   518篇
  1995年   450篇
  1994年   401篇
  1993年   317篇
  1992年   311篇
  1991年   294篇
  1990年   219篇
  1989年   237篇
  1988年   183篇
  1987年   124篇
  1986年   65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2篇
  1969年   4篇
  1967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合成了二茂铁甲醛缩胺基硫脲西佛碱及其与Cu2+、Co2+的配合物.对其进行了组成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热分析、摩尔电导及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配体L组成为Fc*CHNNHCSNH2,配合物组成为〔Cu2L3Cl3〕Cl,〔CoL2Cl2〕.抑菌活性实验表明:钴配合物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叠球菌及大肠杆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性能  相似文献   
132.
本文运用自组装技术用ω-巯基己酸化学修饰金电极形成第一层修饰层,ω-巯基己酸暴露在外表面的羧基活性基团还可在气相条件下进行酰胺化反应键接上乙二胺,从而实现逐层自组装修饰金电极.同时对此修饰电极也进行了电化学表征.  相似文献   
133.
以乙酸为原料,采用Ac2O-PCl3-S2Cl2为催化剂,进行催化氯化制备高纯度氯乙酸,产品含量≥98.5%。同时讨论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工艺条件对氯化反应及产品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4.
利用真实砂岩微观孔隙模型研究粘性不稳定指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真实砂岩微观孔隙模型进行了不同油水粘度比下的油水两相驱替试验,研究了粘性不稳定指进;提出了控制注入水粘性指进的注入速度及油水粘度比的要求,对指导油田生产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5.
本文介绍了用石英粉末进行前剂量热释光效应的测量方法,并就不同粒度的石英样品对其110℃峰的TL响应的影响进行了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136.
提出用图象特征点的不变量阿芬变换和哈什表索法,实现两幅邻近图象的快速合成,并用实验证明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7.
基于分形理论的制造决策映射模型建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分形理论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制造决策映射模型及其建模中的分形特征,提出一种分形的决策映射模型建模原理。  相似文献   
138.
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一种通过红外方式传输智能卡内数据的自动收费系统,实现了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它能有效的解决高速公路收费处车辆堵塞问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9.
运用分形理论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制造决策映射模型实验数据建模中的模型分维,并将基于分形的决策映射模型建模原理应用于断续切削加工过程决策映射模型的实验数据建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0.
对化学法清洗硅片过程中消除颗粒的机理作了定量的探讨。颗粒的清除是由于化学蚀刻和颗粒与表面排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首次提出了最浅蚀刻深度和最小蚀刻速度的概念。最浅蚀刻深度可通过颗粒与表面间作用能的关系进行计算。是小蚀刻速度则可通过蚀刻侧形进行计算。研究结果对于优化化学法清洗过程和设计高性能清洗液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