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8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274篇
系统科学   257篇
丛书文集   196篇
教育与普及   16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篇
现状及发展   31篇
研究方法   12篇
综合类   5158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359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349篇
  2008年   330篇
  2007年   311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290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197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弹性分组环(RPR)多环网络缺乏可靠性模型及相应分析,使得多环网络的设计参数很难选取,为设计高可靠性网络带来困难。该文提出了RPR多环网络的可靠性模型,利用概率理论分析提出了弹性分组环多环网络的可靠性函数以及平均失效时间函数。结果表明影响多环网络可靠性的主要参数是子环节点数分布,并且利用Lagrange乘数法证明了多环网络在子环节点分布均匀时可靠性达到最优;因此设计节点均匀分布的多环网络可以大幅度提高网络的可靠性,为设计高可靠性多环网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2.
改进的混合遗传算法的组卷系统模型及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基本遗传算法基础之上,针对试题库组卷系统对算法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运用于组卷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混合遗传算法,从而提高组卷质量和系统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993.
994.
阐述了内容管理系统和技术情报服务平台的含义,介绍了构建企业技术情报服务平台的工作流程,探讨了利用PLONE/Zpe内容管理系统构建技术情报服务平台的原因及技术情报服务平台的具体内容,指出中小型企业可在此平台上进行技术情报的存储、检索、传递、学习等工作,从而快速、经济地开展企业技术情报工作,为企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95.
InSAR技术提取矿区DEM方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研究了应用InSAR提取矿区DEM的技术方法,探讨了数据选取和实际数据处理时针时矿区特点应注意的问题,时进一步提高DEM精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6.
阐述了构建智能楼宇实验室必要性及智能建筑实验平台的构建原则,探讨了智能建筑实验平台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以河北工程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为例,提出了智能建筑实验室的建设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997.
藏药雪茶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民族植物学的观点介绍了藏药雪茶的文献记载、植物学形态、分布及品种、民间应用方法,论述了国内外对雪茶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植物资源等方面的研究状况,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整理,有助于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丰富的药用民族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998.
详细介绍了编写《开放物理实验》教材应遵循的3条原则,即在编写形式上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内容上要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依据,选材上要发挥参考文献的灵活性特点,以求最大限度地提升教材的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999.
Despite the attention being given to and the knowledge of the benefits of evaluating frequency-lowering algorithms for hearing-impaired people, the causality between these algorithms and their benefits is still not clear. This is aggravated by the fact that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 methodologies and skills required for fitting an appropriate algorithm to individual patients is lacking. Against this back-drop, the current study has attempted to make progress in this area. In this experiment, six experienced traditional hearing-aid users with severe impairments in the high frequencies were fitted with two different frequency-lowering methods, and weekly hearing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track the benefits of such methods. After the experiment, five of the listeners accepted the frequency-lowering algorithms. Both methods showed superior results when compared with the listeners' own hearing aids in most of the tests, and the segmented compression algorithm was indicated to have better "anti-noise" quality and speech intelligibility improvement capabilities. A p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proportional compression to unvoiced speech was also found in this algorithm. Unlike in previous studies, all speech materials here are recorded in Chinese. Therefore, the results could also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benefits of frequency-lowering to the intelligibility of Chinese speech for patients. As a result, an improvement was found, especially in the recognition of consonants. Moreover, no adverse effect was found in intonation recognition.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