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Soil classification forms the basis for the ex-change and extension of research findings in soil science and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management of soil resource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compatibility of the genetic soil classification of China (GSCC) and soil taxonomy (ST). This includes a study of the evolution and consummation of the GSCC and assessment of the databases and methods of the study. Using the 揝oil Species of China (six volumes) and some provincial soil species as the basic material, the authors gathered information from 2540 soil species. Based on the key described in ST, the 2540 soil species were taxo-nomically classified into corresponding soil orders, suborders, great groups and subgroups and then matched with corre-sponding map units in the 1︰1000000 digital soil map of China. Using the high-level classification units of the two soil classification systems, and the attributes of each soil species, the sizes of distribution areas were mapped. The soil distri-bution result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statistically. The reference 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great groups used in GSCC system and the soil orders of the ST is discussed. It is believed that 20 great groups display maximum referencibil-ity >95% and 15 great groups depict maximum referencibil-ity in the range of 70%—95%, which can be cited as refer-ence benchmarks. The remaining 25 great groups are less compatible (with maximum referencibility <70%) and need further study, or require referencing at lower classification levels or at a regional level to help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reference.  相似文献   
232.
在多脉茵芋中获得两组挥发性成分A和B。用GC/MS方法从鉴定出了新植二烯、月桂酸甲酯等18种化合物,其中GC/IR技术对组分A是鉴定化合物结构的一个补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233.
三种类型多小穗小麦经幼胚离体培养后,其无性系R2代的株高、穗长、旗叶长和宽、单株穗数等重要农艺性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分枝穗类型的92D086的R2代除上述各性状发生变异外,穗型、芒、千粒重等也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234.
在经济新常态下,推进创新创业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保障和扩大就业、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河南省"双创"为例,首先,阐释了大众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特征;其次,对国内外的重要创业园和创新生态系统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差异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河南省的"双创"生态体系,提出了适合河南省的"双创"运营机制和优化生态体系建设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235.
以淮河上游大坡岭子流域(简称大坡岭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研究区域1965—2009年间的26场单峰洪水,计算流域平均滞时。以1985年为界,比较土地利用变化前后流域平均滞时的变化,并计算不同降雨量级的流域平均滞时,分析滞时与径流深和洪峰流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流域平均滞时变化很大;除了降雨形心到洪峰流量的时间TLPC在土地利用变化之后减少外(从9.98 h减少为5.26 h),另外3种滞时,降雨形心到流量过程线形心的时间TLC、降雨开始到洪峰流量的时间TLP和最大降雨强度到洪峰流量的时间TLPP均增大(分别从21.32 h、34.64 h、10.00 h增加到26.77 h、35.08 h、11.50 h)。大坡岭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前后以及整个时期4种滞时和降雨量级存在一定联系,与径流深及洪峰流量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36.
以原代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为模型,在细胞水平上,研究50nm氧化铈颗粒对BMSCs的活性、成骨分化和成脂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铈颗粒促进BMSCs的活性,并呈现很好的剂量及时间依赖性,但其对BMSCs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胶原的合成、矿化结节的形成以及成脂分化的影响是复杂的,作用浓度和时间是影响其分化的关键因素.这些实验结果为阐明纳米氧化铈的生物学效应机理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7.
保证目标在视场内是跟踪测量设备工作的前提条件,工程中通常采用概率对其进行描述.针对动目标光学设备探测概率精确求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光学传感器全探测空域的精确描述方法,并建立了探测概率模型.分析了模型中各参数影响,并通过对选用算法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确定了模型的实现方法,最终完成了探测区域描述方式的比对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探测概率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准度,且确定算法为模型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有效的实现手段.  相似文献   
238.
将有机杀菌剂4,5-二氯-N-辛基-4-异噻唑啉-3-酮(DCOIT)以适当浓度物理共混于聚偏氟乙烯(PVDF)中来制备一种新型的抗污染膜.实验表明,DCOIT含量为3%的PVDF-DCOIT复合中空纤维膜具有最佳性能.相比PVDF膜,PVDF-DCOIT复合中空纤维膜亲水性和纯水通量分别提升了22.9%和64.6%.SEM、EDS和AFM表征分析也反映出更好的表面形貌和更加光滑的膜表面,这些因素都有利于膜污染的缓解.在抗污染实验中,添加DCOIT后牛血清白蛋白、海藻酸钠和腐殖酸对膜表面的污染降低了26%、120%和74%;而在厌氧污泥中PVDF-DCOIT复合中空纤维膜的通量恢复效率也提高了39%.  相似文献   
239.
研究了一类具有非线性发生率和时滞的随机SISV传染病模型.利用Lyapunov函数和It?公式证明了随机模型存在全局唯一正解.对非时滞和含时滞随机SISV传染病模型进行了线性化并得到了对应模型的解的均方指数稳定性.在白噪声适当的扰动条件下,证明了系统是依概率稳定的.  相似文献   
240.
叠层连接材料由于其不同层的材料差异使得层间作用力具有不确定性。该文针对叠层连接材料的特点,在复合材料损伤破坏模型基础上,根据小变形弹性理论建立了叠层连接材料的简化单层等效力学模型。为了验证等效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将计算结果同Hopkinson压杆实验的结果进行对比,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实验数据确定等效力学模型计算所需材料参数,采用ANSYS/LS-DYNA有限元计算软件数值模拟计算了筒状壳体在冲击载荷下的动力学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叠层连接材料等效力学模型可以减少计算时间,并保证必要的计算精度,准确地描述叠层连接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