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47篇 |
免费 | 352篇 |
国内免费 | 491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420篇 |
丛书文集 | 292篇 |
教育与普及 | 234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34篇 |
现状及发展 | 47篇 |
研究方法 | 34篇 |
综合类 | 97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1篇 |
2023年 | 117篇 |
2022年 | 221篇 |
2021年 | 227篇 |
2020年 | 145篇 |
2019年 | 68篇 |
2018年 | 99篇 |
2017年 | 87篇 |
2016年 | 127篇 |
2015年 | 224篇 |
2014年 | 333篇 |
2013年 | 279篇 |
2012年 | 356篇 |
2011年 | 394篇 |
2010年 | 398篇 |
2009年 | 440篇 |
2008年 | 463篇 |
2007年 | 452篇 |
2006年 | 390篇 |
2005年 | 358篇 |
2004年 | 297篇 |
2003年 | 258篇 |
2002年 | 292篇 |
2001年 | 339篇 |
2000年 | 299篇 |
1999年 | 521篇 |
1998年 | 482篇 |
1997年 | 478篇 |
1996年 | 418篇 |
1995年 | 399篇 |
1994年 | 342篇 |
1993年 | 264篇 |
1992年 | 251篇 |
1991年 | 223篇 |
1990年 | 194篇 |
1989年 | 154篇 |
1988年 | 155篇 |
1987年 | 91篇 |
1986年 | 44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本文对石膏转化法生产的粗产品硫酸钾滤饼体系,应用电位滴定,测定了滤饼中硫酸钾含量,并建立二阶微商法计算终点体积和终点电位的数学公式和编写相应的FORTRAN程序求解。实验结果与四苯硼钠重量法作了对比,平均相对误差-1.85%,方法精密度为+1.26%,钾回收率为99~102%.该法与四苯硼钠重量法相比,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3.
本文讨论了热传导方程U_t-U_xx+(a(x)U)_x=0在区域x>0,t>0上确定未知系数a(x)的反问题。并且给出了局部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 相似文献
104.
本文采用改进的微型双相电泳系统,对兴国红鲤、草鱼及其杂交鱼血清蛋白质进行了分析,获得较清晰而稳定的结果,分析得出杂交鱼的血清蛋白质的组成更接近于父本草鱼。实验表明微型双相电泳是进行鱼类血清蛋白质分析的灵敏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5.
讨论了以Sandage和Tammann与de Vaucoulours为代表的两派在确定哈勃常数时产生差异的原因,并作了定量分析,分别用SNI和Seyfert 2两种标准烛光导出哈勃常数分别为52±5.5和50±8.5kms~(-1)Mpc~(-1),两种独立的方法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这一结果还与由球状星团年龄得出的哈勃常数值相符. 相似文献
106.
Stockmayer以六氟丙酮水合物为溶剂,在25℃时测定了聚甲醛的分子量和特性粘数[η],由此计算出Flory特征比C_∞为10.5,与中等柔性聚苯乙烯的C_∞值接近。作者认为该值偏高,是由于聚甲醛与溶剂形成强的氢键所致。本文以间甲酚(100℃)和对氯苯酚(60℃)为溶剂,采用Salchard-Stockmayer-Fixman外推法求得C_∞为6.19,比聚乙烯的C_∞值还小些,并指出聚甲醛的无扰尺寸与温度的关系不大。还订定了聚甲醛在两种不同溶剂体系中的MHS方程为[η]=3.87×10~(-2)M_η~(0.705) (间甲酚,100℃) [η]=2.00×10~(-2)M_η~(0.79) (对氯苯酚,60℃) 相似文献
107.
在制取粉末冶金多孔阻焰材料时,根据Pekle准数推算出燃气火焰熄灭的临界熄火孔径值,依据此值来确定原料粉末粒度和制取工艺参数,从而可使所制材料的孔径准确符合临界熄火孔径值要求,其材料能有效地发挥阻焰、熄火、防爆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硫杂脯氨酸是一种能使癌细胞逆转为正常细胞的新型抗癌药物,它的一系列衍生物具有多种抗癌疗效,而2-取代衍生物具有令人感兴趣的抗癌作用。本文在合成一系列(10种)2-芳基硫杂脯氨酸衍生物基础上,测定了合成反应动力学的有关参数,初步探讨合成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09.
何伯良 《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1995,(2)
本文介绍了HHCADCSV.1.0版软件包的研制和总体设计思想及主要功能,并进一步提出了开发完善的主要设想. 相似文献
110.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千古妙喻──以味喻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小庭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3)
“以味喻诗”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一种特有现象,是古代文论之千古妙喻。先秦时期,人们发现了“食味”与艺术“余味”之间的关系:西晋时期,将“大羹遗味”引入诗文评论,渐次形成“以味喻诗”的传统。经梁之钟嵘首倡而产生文艺理论流派──“滋味说”。唐之司空图以“味”为衡量诗歌艺术标准,重视诗歌艺术规律──“醇美”。宋之杨万里“以味不以形”而论“江西宗派诗”。今人周振甫解答了诗歌评论中数百年的悬案,钱钟书以“中国诗文有一种描写手法”──“通感”,阐明了“以味喻诗”长盛不衰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