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57篇
  免费   416篇
  国内免费   575篇
系统科学   631篇
丛书文集   249篇
教育与普及   27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3篇
现状及发展   65篇
研究方法   25篇
综合类   9361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284篇
  2021年   293篇
  2020年   261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409篇
  2014年   517篇
  2013年   577篇
  2012年   567篇
  2011年   636篇
  2010年   554篇
  2009年   570篇
  2008年   641篇
  2007年   575篇
  2006年   495篇
  2005年   458篇
  2004年   287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281篇
  2001年   292篇
  2000年   259篇
  1999年   255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针对多层非均质油藏地层之间压力不平衡的特点,建立了多分支井半解析产能预测模型,分析了双分支井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由于分支之间存在干扰,分支夹角越小产能损失越大;两个分支所在地层的条件差别越大,产能高的分支越不易发挥最大潜力,从而影响总产量;井筒中摩擦压降和汇合点处的压力损失对分支井的产能的影响不大。因此,在设计双分支井时,应尽量增大分支之间的夹角,分支汇合点尽量远离油层;分支井的井底流压不大于任何一个分支处的地层压力;两个分支应尽量选取生产压差接近的油层,这样就可以使两个分支都能发挥产能潜力。  相似文献   
202.
In this article,the current railway box-girder bridge erecting machines at bome and abroad are briefly introduced and analyzed,the research & design situation of class 900t rao wau box-girder bridge erecting machines is described,and also the principle for determin-ing the overall plan and a series of issues much concerning the design of key components of class 900t raihway box-girder bridge erecting machines are deseribed.  相似文献   
203.
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对比分析在路堤荷载作用下含有连续和不连续硬壳层的水平层状软基的破坏模式,针对路堤坡脚外硬壳层不连续的情况(如存在鱼塘等),提出以局部剪切破坏模式失稳的破坏模式判定参数,即临界距离L_(cr);借助正交试验原理,对L_(cr)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给出各因素的敏感性顺序;利用逐步回归迭代方法,分别给出上限临界距离L_(cr U)和下限临界距离L_(cr D)的数学表达公式,并根据工程实例的验算论证了其可靠性。结果表明:在路堤荷载作用下,硬壳层连续时软基为整体剪切破坏;硬壳层不连续时,当不连续断面与坡脚的距离小于L_(cr U)或大于L_(cr D)时软基为整体剪切破坏,当不连续断面与坡脚的距离大于L_(cr U)且小于L_(cr D)时软基为局部剪切破坏。硬壳层厚度为L_(cr)的主要影响因素,软土层厚度为次要因素,硬壳层内摩擦角和黏聚力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4.
基于出行者逐日路径选择过程,建立出行者路径选择模型和逐日路径选择学习模型. 在2条平行路径的简单路网中进行多次数值实验,结果表明:网络交通流演化是否稳定,以及能否达到随机用户均衡态,与出行者对昨日感知行程时间的依赖程度和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市场占有率两者都有关系. 当出行者对昨日实际行程时间完全依赖时,路网系统始终偏离随机用户均衡态;当出行者对昨日感知行程时间完全依赖时,出行者集中选择一条路径,并且网络交通流演化稳定.  相似文献   
205.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单核苷酸突变(2573TG,L858R)占所有EGFR突变的90%.使突变的EGFR失活对有此突变的病人非常有利.这里,应用双荧光报告分析的方法分析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系统中Cpf1和Cas9在靶向EGFR-L858R突变的编辑效率.在EGFR-L858R突变位点的附近,有两个Cpf1前间区序列邻近基序(PAMs)——TTTN.并且,2573TG突变形成了一个Cas9的PAM——NGG.因此本文通过构建两条AsCpf1的gRNAs(gRNA1和gRNA2)和一条SpCas9的gRNA(gRNA3)在体外通过双荧光蛋白分析系统去评估SpCas9和AsCpf1特异性靶向等位基因的能力.结果证实了AsCpf1和SpCas9都能够特异性的编辑突变的EGFR(2573TG).  相似文献   
206.
距离修正的混沌粒子群多维标度定位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不规则网络以及网络空洞造成估计距离与欧氏距离相差较大,导致定位精度不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距离修正的混沌粒子群多维标度定位算法(CMDS-CPSO).首先通过递推策略计算节点对距离,利用接收信号强度对距离加权修正,以减少距离误差,回避网络空洞问题.然后采用混沌粒子群算法对坐标转化参数问题进行优化,进一步降低坐标转换中参数所带来的影响.通过对比SPSO-MDS算法与MDS-DMC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距离修正的混沌粒子群算法能够明显改善节点定位精度,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对不规则网络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7.
基于电化学机理模型的锂离子电池参数辨识及SOC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isher信息矩阵进行参数可辨识性分析,解决了参数的辨识问题,进而提出了基于简化电化学机理模型SP2D(simple pseudo-two-dimensional)的SOC(电池电量)在线估计方法。实验表明,该SOC估计方法较基于等效电路模型(一阶RC模型)的SOC估计方法,可将SOC估计的平均误差减小近30%,而在电池放电中后期更可减小达60%,有效解决了在电池全工作范围内的SOC高精度估计问题。  相似文献   
208.
由于射频识别系统中读写器和标签是在不安全的无线信道中进行通信,而且随着移动读写终端的出现,使得读写器和服务器通信也不安全,容易受到假冒攻击、窃听攻击、中间人攻击等安全威胁,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基于中国剩余定理的射频识别双向认证协议。该协议利用对称加密、模运算等方式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引入时间戳来抵抗中间人攻击,并利用中国剩余定理对各方进行认证,最后采用随机更新密钥的方式进行密钥更新,并通过形式化证明的方法和常规攻击分析的方式来验证协议安全性。将该协议与其他协议进行安全性、计算量和存储量的比较,结果表明:文中协议安全性高、计算量小且存储量适中,在射频识别领域安全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9.
黑果腺肋花楸组培繁殖培养基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果腺肋花楸茎尖和嫩叶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种类与用量的生长调节剂,筛选黑果腺肋花楸组织培养繁殖培养基.结果表明:黑果腺肋花楸愈伤组织诱导效果较好的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0.5 mg/L;不定芽诱导效果较好的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1 mg/L;不定根诱导效果较好的培养基为1/2 MS+IBA 0.05 mg/L;以泥炭土、松针、砂砾(2∶1∶1)为基质时,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较高(成活率96%).  相似文献   
210.
针对一个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的简化模型,基于非饱和渗流理论和Bishop条分法,利用Geo-Studio软件,对4种不同降雨模式下的边坡孔隙水压力和稳定安全系数进行计算与分析,得到主要结论:(1)降雨入渗对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的中上部有较显著的不利影响;(2)不同降雨模式对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的影响时效差异较大,前峰型和均布型、中峰型、后峰型降雨的最不利影响时刻分别在降雨后1.0~1.5d、1.5~2.0d、2.5~3.5d;(3)降雨入渗引起的花岗岩残积土边坡失稳形式,极可能是从坡体中部诱发的浅层滑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