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76篇
  免费   556篇
  国内免费   911篇
系统科学   869篇
丛书文集   446篇
教育与普及   247篇
理论与方法论   71篇
现状及发展   75篇
研究方法   14篇
综合类   13212篇
自然研究   9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333篇
  2021年   398篇
  2020年   293篇
  2019年   200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288篇
  2016年   312篇
  2015年   548篇
  2014年   844篇
  2013年   805篇
  2012年   878篇
  2011年   1043篇
  2010年   976篇
  2009年   1074篇
  2008年   1072篇
  2007年   1030篇
  2006年   866篇
  2005年   664篇
  2004年   499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311篇
  2001年   281篇
  2000年   257篇
  1999年   235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To control continuous-time uncertain dynamical systems with sampled data-feedback is prevalent today,but the sampling rate is usually not allowed to be arbitrarily fast due to various physical and/or computational constrains.In this paper,the authors examine the limitations of sampled-data feedback control for a class of uncertain systems in continuous-time,with sampling rate not necessary fast enough and with the unknown system structure confined to a set of functions with both linear and nonlinear growth.The limitations of the sampled-data feedback control for the uncertain systems are established quantitatively,which extends the existing related results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82.
研究交互式动态群体决策偏好收敛自适应过程的内在机制和规律,发现和控制影响群体一致度和偏好收敛时间的关键因素,以改善群体决策时间绩效. 应用计算实验方法,基于Deffuant有界自信假设的妥协策略,在微观层面上构建偏好演化动力 学模型,模型符合群体决策共识过程原则要求;在模型基础上观察分析个体属性特征对一致性绩效、收敛时间绩效的作用. 论文在决策成员社会惰性、空间位置、决策偏好动态变化的决策情景中,研究决策者社会惰性对群体决策偏好收敛时间的影 响. 建立了动态群体决策的概念框架,分别针对惰性不变的偏好演化模型和惰性变化的偏好演化模型设计了两个计算实验. 实验1:比较不同社会惰性水平p*和不同选择半径r组合下,决策偏好时间Tc的变化. 实验2:比较不同惰性 递增速率v和不同惰性递增上限ps组合下,决策偏好时间Tc的变化. 研究发现:1)社会惰性越大,对 偏好收敛的阻滞效应越显著;2) r越小,Tc随着p*递增的趋势更强;3)当扩大决策成员交互对象的 选择范围,Tc的波动减小,群体达成共识的时间更稳定;4)当社会惰性值随休眠持续期在一定范围内线性 递增时,Tc递增存在一个分界值.  相似文献   
83.
针对杀伤区在地空导弹射击指挥中的快速应用问题, 提出了一种杀伤区数值化建模技术. 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零航路捷径垂直杀伤区边界数据点进行分段曲线拟合, 获得垂直杀伤区拟合数学模型. 然后用分段线性插值技术对拟合杀伤区进行处理, 用折线函数对拟合曲线进行分段逼近, 获得用封闭形表示的垂直杀伤区数值模型. 根据零航路捷径的垂直杀伤区数值模型, 设计了一种快速生成不同航路捷径上垂直杀伤区数值模型的算法. 最后, 对与杀伤区有关的目标射击诸元参数的计算问题进行了探讨, 给出了发射区远、近界等参数的计算模型. 通过仿真实例分析表明, 构建的模型和算法合理有效, 对地空导弹指挥控制系统的研制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4.
基于相遇误差的飞机导引方法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雷  李言俊  周焘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3):478-481,485
为提高飞机导引精度,使飞机在进入空战区域时占据有利条件,推导了一种基于制导武器与目标的相遇误差的飞机导引方法,并对其进行了仿真。首先,给出相遇误差的确定方法,分析了在具有发射和相遇条件限制的情况下该导引方法的原理及数学模型,根据时间最优准则确定飞机飞行的最优基准轨迹。然后,对导引第一阶段导引方程组解的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应用MATLAB对该导引方法的基准轨迹的建立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导引方法在保证所导引飞机处于有利的攻击位置的条件下能够很好地完成飞机的导引。  相似文献   
85.
武器装备体系结构演化仿真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受经费和生产能力的限制,武器装备建设过程呈现渐进发展的特点。科学的建设计划方案成为实现武器装备体系结构优化的重要条件。从武器装备的体系层次出发,提出了武器装备体系结构演化仿真的概念,明确了体系结构演化仿真的使命任务及总体思路。在分析了武器装备体系演化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了基本优化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体系结构演化仿真的优化指标。最后,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提出了软件系统的功能模型。  相似文献   
86.
研究了目标闪烁输入下比例导引系统的无量纲化,得到了在闪烁输入下比例导引系统的脱靶量与弹目相对运动速度Vr无关,与噪声功率谱平方根Ka和系统动力学无阻尼自振频率的平方根(ω_n)~(1-2)成正比的结论,这些结论在工程实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
基于资产定价模型和股票市场动量效应的研究成果,对比分析了中、美股票市场动量效应的存在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赢者组合过早出现收益反转,致使动量投资策略盈利性不显著;而美国股票市场赢者组合与输者组合表现的相对对称性,保证了动量投资策略的盈利性。不同市场动量投资组合收益成分变化与市场表现之间的因果关系进一步揭示了动量效应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88.
王健  丁能根  杨磊  薄颖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16):3843-3845,3849
控制器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核心部件之一。EPS控制器采集转向盘扭矩信号和车速信号,由事先设定的算法来计算控制助力电机的目标电流作为输出,并以PWM(脉宽调制波)的形式作用于助力电机。以某国外控制器的EPS实验台架实测数据为基础,在MATLAB软件平台上,建立离散数据分析模型,计算出待测系统的传递函数。将辨识出的传递函数用于EPS开发,实验证明辨识方法是有效的且辨识结果可指导控制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89.
模糊Petri网在飞机进近排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发达国家正在研究的最后进近间隔工具(FAST)的排序思想,利用该排序思想,讨论了模糊控制和模糊Petri网排序理论在飞机进近中的具体应用,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达到合理可行的排序结果,明显减少航班队列的延误。基于模糊Petri网的排序方法为解决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科学优化排序问题提供了较好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0.
基于MATLAB的温室温度模糊专家控制仿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胥芳  盛军强  陈教料  邱磊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11):2464-2466,2471
在依据能量和物质平衡的温室温度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温室环境温度模糊专家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模型,包括对控制变量的选取、模糊集的定义、论域等级的划分、隶属函数的选择及模糊控制规则的制定,并用Simulink对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温室环境温度模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