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99篇
  免费   1047篇
  国内免费   1814篇
系统科学   1467篇
丛书文集   711篇
教育与普及   17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4篇
现状及发展   142篇
研究方法   15篇
综合类   24919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451篇
  2021年   555篇
  2020年   505篇
  2019年   347篇
  2018年   364篇
  2017年   455篇
  2016年   534篇
  2015年   871篇
  2014年   1171篇
  2013年   1413篇
  2012年   1631篇
  2011年   1793篇
  2010年   1832篇
  2009年   1821篇
  2008年   2082篇
  2007年   1934篇
  2006年   1803篇
  2005年   1541篇
  2004年   1196篇
  2003年   863篇
  2002年   881篇
  2001年   851篇
  2000年   683篇
  1999年   383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61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采用SiO2-Na2O-CaO-P2O5-Fe2O3五元系统通过共沉淀-熔融法制备铁磁性微晶玻璃,利用XRD确定其晶相并计算晶体的晶格常数和晶粒尺寸,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样品的磁性能.结果证明,玻璃液在自然冷却的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磁铁矿,不需要热处理过程即可获得具有磁铁矿唯一晶相的铁磁性微晶玻璃,其比饱和磁矩为36.74 A.m2/kg,矫顽力为27 kA/m.  相似文献   
912.
梯级浮床修复黑臭河道过程中浮游植物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试验方法,将挺水、浮叶和沉水植物组合成梯级浮床以修复黑臭河道;监测浮游植物动态变化情况,并结合水质理化指标对梯级浮床修复黑臭河道的机理进行研究,以期为黑臭河道治理与修复提供参考.实验结果表明,经梯级浮床修复后,浮游植物种类中绿藻门和蓝藻门所占比例明显下降,优势种也发生改变,其中沉水植物浮床浮游植物门类最多,反映...  相似文献   
913.
针对富营养化严重的新角浦河,构建了梯级生态浮床系统(SFTW),开展河道水体的净化处理示范工程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对CODcr,NH+4-N,TN和TP的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21.26%,29.07%,37.95%和20.74%.治理后的示范河段除TN仍为劣V类外,CODcr,NH+4-N和TP出水浓度均达到V类标准,...  相似文献   
914.
以上海市某黑臭河道为处理对象,通过模拟天然水体中水生植物的分布,构建逐级下沉式梯级浮床系统(Staged Floating Treatment Wetlands,SFTWs),分析温度、植物种类、pH值和溶解氧(DO)等因素对浮床系统的除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浮床系统的除磷率受温度变化较为明显,一定温度范围内两者呈正...  相似文献   
915.
以水生植物-梭鱼草作为湿地植物,新型填料蜂巢石作为湿地填料,构建了同时具有美化景观与净化黑臭水体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并将其成功应用于黑臭水体除磷的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的TP去除率为58.13%~83.25%,且TP去除率的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趋势相一致.TP的去除效果具有一定的时空变化规律,在运行时间小于2个月...  相似文献   
916.
以上海城区黑臭河水的生物-生态处理工艺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理论分析水生植物在黑臭河水治理过程中的生理响应顺序,为科学解释污染物净化机制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植物的生理特性对COD和NH+4-N去除的优先级关联排序均为POD>CAT>Chla>SP>Chlb,表明反应体系对黑臭河水中COD和NH+4-N的去除主要是通过微生...  相似文献   
917.
以In粒和Sn粒为原料,尿素为燃料,柠檬酸为添加剂,燃烧合成ITO(掺锡氧化铟)粉体,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产品进行表征,并研究柠檬酸(C6H8O7)对燃烧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尿素为燃料燃烧合成是制备ITO粉体的有效途径,添加剂柠檬酸能有效抑制粉体的团聚,使颗粒分散性变好,得到颗粒细小均匀的ITO粉体...  相似文献   
918.
化合物LaCo2Al8的晶体结构及其Rietveld精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和Rietveld结构修正方法对LaCo2Al8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LaCo2Al8具有正交CaCo2Al8结构类型,空间群为Pbam(№.55),点阵参数为α=1.252 711(4)nm,b=1.441 71(5)nm,c=0.404 22(1)nm,指标化的可靠性因子为152.0(4...  相似文献   
919.
本研究以高原鼢鼠为材料,运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方法,对营地下生活的高原鼢鼠经过低氧处理后延髓中Fos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低氧适应后,高原鼢鼠延髓中Fos蛋白表达的量随低氧浓度的降低而升高,较常氧组,低氧浓度14.1%7天组、低氧浓度10.5%7天组、低氧浓度6.5%1天组Fos蛋白的表达量分别升高了3.67倍、7.76倍和33.38倍.同时在一定的低氧浓度中,Fos蛋白的表达量随低氧时程的延长而降低.高原鼢鼠在低氧浓度14.1%以下,7天低氧适应延髓中Fos蛋白表达量低于4天适应的表达量(P>0.05);同时在低氧浓度10.5%下,7天低氧适应延髓中Fos蛋白表达量极显著低于4天适应的表达量(P<0.01).由此可见,高原鼢鼠能够适应低氧环境,在低氧刺激下,神经系统反应敏感,能够主导机体各系统的低氧反应.  相似文献   
920.
作者研究了溶胶-凝胶法制备的Sm、Ag共掺杂的TiO2,并用XRD、TEM等技术表征了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及吸光性能,样品的表征与光催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Sm离子的引入使催化剂增加了储氧能力及热稳定性和选择性,Ag离子的掺杂显示了电荷分离抑制了光催化的促进作用和对氧气还原反应的催化作用.两种离子的引入使TiO2样品的拓宽了光响应范围,使可见光吸收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