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50篇
  免费   1317篇
  国内免费   2233篇
系统科学   2132篇
丛书文集   883篇
教育与普及   48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8篇
现状及发展   193篇
研究方法   28篇
综合类   32914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292篇
  2022年   545篇
  2021年   631篇
  2020年   584篇
  2019年   396篇
  2018年   432篇
  2017年   522篇
  2016年   615篇
  2015年   1085篇
  2014年   1471篇
  2013年   1688篇
  2012年   2044篇
  2011年   2247篇
  2010年   2321篇
  2009年   2391篇
  2008年   2747篇
  2007年   2649篇
  2006年   2363篇
  2005年   2060篇
  2004年   1616篇
  2003年   1196篇
  2002年   1285篇
  2001年   1196篇
  2000年   958篇
  1999年   692篇
  1998年   334篇
  1997年   313篇
  1996年   331篇
  1995年   296篇
  1994年   284篇
  1993年   220篇
  1992年   197篇
  1991年   176篇
  1990年   143篇
  1989年   137篇
  1988年   103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6 毫秒
941.
The flotation of hemimorphite using the S(Ⅱ)–Pb(Ⅱ)–xanthate process, which includes sulfidization with sodium sulfide, activation by lead cations, and subsequent flotation with xanthate, was investigated. The flot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emimorphite floats when the S(Ⅱ)–Pb(Ⅱ)–xanthate process is used; a maximum recovery of approximately 90% was obtained. Zeta-potential, contact-angl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energy-dispersive spectrometry (SEM–EDS), and diffuse-reflectance infrared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scopy (DRIFTS) measurement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activation products on the hemimorphite surface and their subsequent interaction with sodium butyl xanthate (SBX).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ZnS coating formed on the hemimorphite surface after the sample was conditioned in an Na2S solution. However, the formation of a ZnS coating on the hemimorphite surface did not improve hemimorphite flotation. With the subsequent addition of lead cations, PbS species formed on the mineral surface. The formation of the PbS species on the surface of hemimorphit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SBX, forming lead xanthate (referred to as chemical adsorption) and leading to a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in hemimorphite flotation.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ddition of lead cations is a critical step in the successful flotation of hemimorphite using the sulfidization–lead ion activation–xanthate process.  相似文献   
942.
储层内部建筑结构是影响开发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对剩余油分布具有控制作用。基于河流相建筑结构分析理论,在辫状河沉积模式指导下,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开发角度对砂体内部结构进行精细解剖,识别和确定出辫状河道、心滩坝、废弃河道和落淤层等结构要素,弄清各级次、各期次结构要素的接触关系,完成辫状河储层内部结构的精细表征;基于内部结构表征成果,结合不同时期水淹层测井解释结果和生产动态资料,恢复不同开发调整时期的水淹特征,动态表征辫状河储层内部结构控制下的水淹过程,并依据小井距密闭取芯井精细水洗结果验证,总结不同储层结构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模式。结果表明,辫状河储层整体以高含水为主,水淹呈不均匀立体式、随机式特征,不具有分段水淹的特点,未水淹部位分布非常零散,局部物性变差部位、落淤层和低渗屏障遮挡部位直接控制了剩余油的分布。  相似文献   
943.
线柱兰是华南地区常见野生地生兰,生长在公园、学校、小区等地的草坪中,目前尚未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本研究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为研究地点,对线柱兰的开花物候进行观测记录分析,为园林应用评估提供论据。结果表明:线柱兰花芽于12月开始形成,花期为次年1月中旬至4月下旬,其中2月、3月为盛花期,单朵花寿命5~7 d;总状花序螺旋着花5~15朵不等,花由下而上依次开放。线柱兰茎直立,叶色深绿,小花量多而密,花型秀美,花色素雅,花期集中,具备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44.
针对现有人体步态身份识别算法单一、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熵和动态时间规整(DTW,dynamic time warping)的人体步态身份识别方法。采用自制的APP软件在较低采样率下采集人体步行加速度数据,实验中共采集50名志愿者的正常行走加速度数据,使用多尺度熵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在各个尺度下的熵值,最后采用DTW算法对多尺度熵值进行特征匹配,得到的相对错误率(EER,equal error rate)为13.7%,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多尺度熵和DTW算法相结合的方法较好提高了身份识别的准确率,为人体步态身份识别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45.
 云计算中心、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为"多规合一"工作开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本文从智慧城市技术支撑的角度出发,针对各市县部门规划中存在的矛盾、不协调问题,探讨了智慧城市对"多规合一"的支撑作用,提出了以数据、业务和平台3个层面构建的"多规合一"技术框架;从"多规合一"的数据体系、规划编制与管理协同及信息平台功能建设3方面分析了"多规合一"的实现途径,为市县"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与管理及"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46.
 大数据时代为科技情报研究与服务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发展新的数据驱动型情报研究模式来变革数据治理和工作流程,提高情报研究和咨询服务的质量。本文概述了传统的人力驱动型科技情报工作模式,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综述了海量异构数据集成、数据管理与分析方法和工具的开发进展;提出了建设数据驱动型科技情报研究模式的整体架构,展望了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47.
在交错立方体中引入限制故障顶点集的概念,证明了当n≥3时,交错立方体中基于限制故障顶点集的限制连通度为2n-2,这一结果几乎是交错立方体上传统连通度的两倍;然后提出了基于该情形下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F|┐n~3)的容错单播算法,并证明了在最坏情形下,该算法构造出的无故障路径的最长路径长度的上界为5m+n-1,其中m=「log|F|┐;进一步利用上述算法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948.
土壤抗蚀性是评价土壤侵蚀潜在发生可能性的重要综合性指标,研究高寒河谷地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抗蚀性为土地利用模式优化和资源整合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藏东南高寒区尼洋河流域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3大类、13个土壤抗蚀性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团粒类指标和有机质能很好地反映土壤抗蚀性,0.25 mm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0.5mm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0.25 mm非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水稳性指数、平均重量直径、团聚体结构破坏率、有机质7个指标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最为明显,是表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抗蚀性的最佳指标.各抗蚀性指标值基本表现出(0~15)cm(16~30)cm规律.通过建立权重求和模型发现0~15 cm表层土壤抗蚀性能远远大于16~30 cm;最终,通过叠加法得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蚀性评价从强到弱顺序为:灌木林地(SL)、天然林地(NF)、农耕地(CL)、河滩林地(BL)、人工林地(AF).  相似文献   
949.
以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资料为基础,构建了一套融合空间数据与GIS分析技术的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从旅游资源产品竞争力、市场服务竞争力、旅游保障竞争力3个方面对重庆市各区县旅游竞争力差异进行定量化分析,了解各区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加权综合发现,各区县综合旅游竞争力划分为3类:一类包括渝中、九龙坡、渝北等12个区县;二类包括大足、万州、巴南等9个区县;三类包括开州、丰都、铜梁等17个区县.最后提出重庆市县域旅游竞争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950.
具有隐性感染的登革热模型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类具有隐性感染和垂直传播的登革热模型.首先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得到了无病平衡点E_0是全局渐近稳定的;进一步利用第二加性复合矩阵等理论得到了地方性平衡点E*是全局渐近稳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