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9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227篇
系统科学   287篇
丛书文集   177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9篇
现状及发展   21篇
综合类   450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336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381篇
  2008年   436篇
  2007年   424篇
  2006年   354篇
  2005年   299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阐述了学习型组织在我国兴起的主要原因,指出学习是新时代企业管理的主题,学习型组织改变了学习与工作的意义,而建立学习型组织的首要条件是观念革命。  相似文献   
992.
选取压气机等熵效率、叶轮最大应力和最大形变为优化目标,基于ANSYS Workbench建立了涡轮增压器压气机流-热-固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利用试验设计方法中的正交矩阵法和2k(k表示试验有k个因子)法混合搜寻出压气机关键设计参数,运用径向基函数及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解决全局寻优问题,最终获取叶轮结构设计最优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叶轮最大形变优化效果最显著,降低28.09%,最大应力减小16.34%,压气机等熵效率提高2.83%.  相似文献   
993.
如何综合来自不同信息源的信息进行可靠性评价是高可靠产品可靠性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存在随机不确定性和认知不确定性时高可靠产品的可靠性评价问题,结合证据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模型.鉴于不同可靠性信息源对产品可靠性指标的贡献不同,利用K-L交叉熵定义各个信息源的权重,对每个信息源生成的基本概率分配函数(BPA)进行修正.然后,将修正后的BPA按照D-S证据组合规则进行融合,进而利用可转移信度模型(TBM)对合成后的BPA进行概率测度的转换,从而实现对高可靠产品可靠性的度量.最后,以某型号电子器件的寿命评估为例,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4.
青藏高原历史时期存在广泛的风沙活动,而关于高原中部历史时期的风沙活动的研究较少.本文选择高原中部安多地区柴荣(CR)风成沉积剖面,采用OSL测年方法建立剖面年代序列,以粒度为主要风沙活动代用指标,结合磁化率、碳酸钙、有机质指标,揭示安多地区近千年来风沙活动过程,探讨风沙活动对高原近千年几个气候特征时期的响应,结果表明,安多地区千年来风沙活动可划分为5个阶段:1)1310年以前约300a,风沙活动很弱,气候温暖湿润;2)1310—1660年为气候稳定的过渡阶段,风沙活动较弱,气候相对温暖湿润,其中1450—1570年风沙活动进一步减弱,出现小幅的升温;3)1660—1890年风沙活动强烈,气候寒冷干燥,其中1780—1860年为小冰期中的距今最近一次冷事件;4)1890—1940年风沙活动很弱,进入20世纪暖期的升温阶段;5)1940年至今,风沙活动再次加强,转为冷干的气候环境,但其寒冷程度不及小冰期.柴荣剖面风沙活动所记录近千年气候变化与高原文献记录较为一致,但反映的气候特征事件并不完整.中世纪暖期(持续到1310年)与高原中部、中北部和东北部湖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小冰期(1660—1890年)的起始时间比高原东北部、西部和中北部反映的晚200~300a,比高原中部的记录晚约150a.小冰期结束时间与整个高原记录一致,其中体现的冷事件与高原其他记录所指示的距今最近的一次冷事件时间相同.20世纪暖期的起始时间与高原其他记录的时间一致,1890—1940年的暖湿阶段和1940年以来的冷干阶段也与高原东北部、西部的研究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995.
针对大型装备制造车间人机双资源调度中工人疲劳和学习效应集成优化难的问题,基于指数型疲劳表征和DeJong学习曲线,构建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根据双资源调度问题的编码特征,结合排序规则生成初始调度方案,结合移除和插入操作设计自适应大邻域搜索算法,以求解人机双资源分配、工件排序、动态调度等子问题。同时,围绕紧急插单、机器故障、工人离岗等扰动设计重调度策略,基于原有算法实现动态调度,并进行算法测试。结果表明,与求解器、规则、遗传算法等相比,所提算法找到了完工时间更短的调度方案,且在紧急插单、机器故障、工人离岗等动态调度场景下,也能够给出更好的结果。所研究的装备制造车间调度问题同时考虑了工人疲劳与学习效应,对应算法可为大型装备制造排产系统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大学生科研训练是国家理科基地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研究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方式.华南农业大学生物学理科基地采取将科研训练纳入教学过程、科研训练导师制等多种措施,构建了立体化的科研训练体系.实践表明理科基地科研训练模式培养了大批生物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科研创新意识突出的学生.  相似文献   
997.
青藏高原西南部仲巴地区已发现有3处细石器遗存地点,在仲巴地区选取了一个全新世风成沉积剖面进行年代测试分析以及粒度、地球化学元素等环境指标的分析,探讨仲巴地区的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及风沙活动的关系,进而推算细石器遗存的时代.8.9~7.3ka BP为气候湿润,风沙活动弱,成壤作用较强的时期,自然资源相对丰富,能够为细石器先民提供良好的狩猎活动条件.到7.3~3.8ka BP时期,气候干燥,风沙活动强,不利于人类活动.因此推测该区细石器遗存的形成时代在8.9~7.3ka BP左右.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全新世风成沉积剖面的年代数据应用概率密度方法结合年代数据分布情况重建了该区全新世风沙活动历史.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部早全新世风沙活动强烈,但也存在不同尺度的空间差异,表现在共和盆地、柴达木盆地及青海湖盆地风成砂都广泛发育,但青海湖盆地同期还有古土壤发育,冬给措纳湖流域在这一时期也有少量的风成砂层出现;中全新世古土壤广泛发育,风沙活动较弱,整个东北部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晚全新世以来,柴达木盆地和冬给措纳湖流域风成砂发育较好,而共和盆地古土壤广泛发育,同时青海湖盆地风成砂和古土壤均有出现,说明风沙活动强度的区域差异较大,这可能是由于局部地区受到了人为活动强烈干扰的影响.风沙活动强度与区域有效湿度密切相关,区域有效湿度较高时,风沙活动较弱;反之,风沙活动较强.另外,大面积湖泊的存在使得青海湖盆地和冬给措纳湖流域全新世风沙活动的特点与柴达木盆地和共和盆地不尽相同,湖泊水位与湖泊增湿降温效应的相互关系以及物源供给特点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年代数据的概率密度方法相对于频率统计直方图具有一定的优势,充分利用了单个年代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特点,能够反映年代数据的范围和精度.  相似文献   
999.
前混合磨料射流超强的打击力主要是由高速磨料群提供的,因此,磨料速度测试是磨料打击力分布规律等研究的基础。针对传统研究方法的不足之处,笔者提出采用PIV技术结合自主编程设计的磨料中心识别程序,实现非接触式测试手段下磨料速度测试实验研究,并利用该方法简要分析了喷嘴结构对磨料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直线段长度有利于提高喷嘴出口处磨料的速度,表明在喷嘴直线段末端磨料依然处于明显的加速状态;增加收敛段长度对提高喷嘴出口处磨料速度有一定的作用,但磨料速度增幅不大;收敛角较大时,液相在收敛段前半段加速缓慢而在后半段过于剧烈,因磨料颗粒加速滞后于液相的原因导致喷嘴出口处磨料速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矢量网络参数法在1~18 GНz频段内分别对电阻炉、空气和水浴中冷却的高碳铬铁粉的电磁性能进行研究.随着冷却速率的提高,高碳铬铁粉的相对复介电常数实部和虚部在大多数频率下均增大.空冷和水冷粉料的相对复介电常数虚部在12~18 GНz频率范围内因极化弛豫而产生较大的峰值.同一频率下相对复磁导率实部随冷却速率变化的趋势与相对复介电常数相反.水冷粉料的相对复磁导率虚部在3~5GНz以外的频段内均大于另两组冷却粉料,且三组粉料的虚部在低频及高频条件下均具有峰值.在2.45 GНz的微波加热频率下,炉冷、空冷及水冷粉料的反射损耗分别为-2.30、-2.15和-2.07 dB.水冷粉料的介电损耗因子及磁损耗因子最大,微波场下具有最佳的升温速率与反应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