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359篇 |
免费 | 5090篇 |
国内免费 | 2009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047篇 |
丛书文集 | 1851篇 |
教育与普及 | 2040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29篇 |
现状及发展 | 264篇 |
研究方法 | 184篇 |
综合类 | 47833篇 |
自然研究 | 1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83篇 |
2024年 | 761篇 |
2023年 | 769篇 |
2022年 | 881篇 |
2021年 | 1141篇 |
2020年 | 691篇 |
2019年 | 225篇 |
2018年 | 390篇 |
2017年 | 553篇 |
2016年 | 500篇 |
2015年 | 1129篇 |
2014年 | 1576篇 |
2013年 | 1395篇 |
2012年 | 1602篇 |
2011年 | 1879篇 |
2010年 | 1743篇 |
2009年 | 2135篇 |
2008年 | 2449篇 |
2007年 | 2285篇 |
2006年 | 1769篇 |
2005年 | 1768篇 |
2004年 | 1252篇 |
2003年 | 1065篇 |
2002年 | 1050篇 |
2001年 | 1245篇 |
2000年 | 1427篇 |
1999年 | 2638篇 |
1998年 | 2494篇 |
1997年 | 2605篇 |
1996年 | 2382篇 |
1995年 | 2078篇 |
1994年 | 1962篇 |
1993年 | 1705篇 |
1992年 | 1441篇 |
1991年 | 1243篇 |
1990年 | 1100篇 |
1989年 | 982篇 |
1988年 | 798篇 |
1987年 | 517篇 |
1986年 | 299篇 |
1985年 | 126篇 |
1984年 | 38篇 |
1983年 | 22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5篇 |
1974年 | 6篇 |
1973年 | 4篇 |
1970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ctivity in the leaves of transgenic tobacco plants with betaine aldehyde dehydrogenase (BADH) gene was about 36%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plants (parent plants), activities of peroxidase (POD) and catalase (Cat) increased by about 62% and 88% respectively. Activities of ascorbate peroxidase (AsSPOD), dehydroascorbate redutase (DAsAR) and glutathione reductase (GR) in ascorbate-glutothion pathway located at chloroplasts increased by 67.7%, 47.9% and 38.8%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H2O2 produced by SOD catalyzing superoxide anion radicals (O-2) could be fully decomposed, and could not derive to form the strongest toxicant radicals ·OH.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to elucidate quantitatively that the activities of two kinds of antioxidative enzymes decomposed radicals and active oxygen were matched. Photoinhibition tolerant capacity of the transgenic tobacco plants was 35%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parent plants. Increment of photoinhibition tolerant capacity in the transgenic tobacco plants might be due to increment of antioxidative enzymes activities, in turn being able to more effectively scavenge active oxygen and radicals, protect organization and function of chloroplasts.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rement of antioxidative enzymes activities in the transgenic tobacco might be 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e increment of resistance in the transgenic tobacco. 相似文献
172.
基于非线性紧算子的锥不动点定理,研究了广义的Gelfand模型x"+λq(t)f(x)=0(0<t<1),x(0)=x(1)=0.在不假定f单调的情况下,得出了上述问题存在正解的若干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73.
不规则分布型值点构造自由曲面是CAD/CAM中的重要问题,在模具型腔设计中也常遇到的.本文试图提出一种对型值点加权平均方式构造自由曲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4.
Haigis KM Kendall KR Wang Y Cheung A Haigis MC Glickman JN Niwa-Kawakita M Sweet-Cordero A Sebolt-Leopold J Shannon KM Settleman J Giovannini M Jacks T 《Nature genetics》2008,40(5):600-608
Kras is commonly mutated in colon cancers, but mutations in Nras are rare. We have used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ice to determine whether and how these related oncogenes regulate homeostasis and tumorigenesis in the colon. Expression of K-Ras(G12D) in the colonic epithelium stimulated hyperproliferation in a Mek-dependent manner. N-Ras(G12D) did not alter the growth properties of the epithelium, but was able to confer resistance to apoptosis. In the context of an Apc-mutant colonic tumor, activation of K-Ras led to defects in terminal differentiation and expansion of putative stem cells within the tumor epithelium. This K-Ras tumor phenotype was associated with attenuated signaling through the MAPK pathway, and human colon cancer cells expressing mutant K-Ras were hypersensitive to inhibition of Raf, but not Mek. These studies demonstrate clear phenotypic differences between mutant Kras and Nras, and suggest that the oncogenic phenotype of mutant K-Ras might be mediated by noncanonical signaling through Ras effector pathways. 相似文献
175.
Proteins with polyglutamine (polyQ) expansions accumulate in the nucleus and affect gene expression. The mechanism by which mutant huntingtin (htt) accumulates intranuclearly is not known; wild-type htt, a 350-kDa protein of unknown function, is normally found in the cytoplasm. N-terminal fragments of mutant htt, which contain a polyQ expansion (>37 glutamines), have no conserved nuclear localization sequences or nuclear export sequences but can accumulate in the nucleus and cause neurological problems in transgenic mice. Here we report that N-terminal htt shuttles between the cytoplasm and nucleus in a Ran GTPase-independent manner. Small N-terminal htt fragments interact with the nuclear pore protein translocated promoter region (Tpr), which is involved in nuclear export. PolyQ expansion and aggregation decrease this interaction and increase the nuclear accumulation of htt. Reducing the expression of Tpr by RNA interference or deletion of ten amino acids of N-terminal htt, which are essential for the interaction of htt with Tpr, increased the nuclear accumulation of ht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pr has a role in the nuclear export of N-terminal htt and that polyQ expansion reduces this nuclear export to cause the nuclear accumulation of htt. 相似文献
176.
一、桥环烃的命名共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碳原子的多环脂环烃,称为“桥环烃”或“桥烃”。命名方法:根据组成桥环烃的环数用二环、三环……作为词头,词头后在方括号中按由多到少的次序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各桥所含碳原子数,各数之间用下角圆点分开,以区别于标注位次时用的逗号。计算桥上的碳原子时,要把共用的碳原子除外,若桥中间无碳原子时则称为“键桥”以区别原子桥。键桥的原子数用阿拉伯数字零(0)表示,并在数字右上角加指数标出其桥接位次。最后用相当于环上全部碳原子数的链烃名称作为词尾。位次编号:自桥头的一端开始循最长的环节编到桥头的另一端。然后再循余下的最长的环节编回到起始桥头,最短的环节最后编号。例如:命名为:三环[3.2.1.02,4]辛烷。C1和C5为共用的叔碳原子,称“桥头(碳原子)”。最长的桥 1,2,3,4,5含碳原子三个次长的桥 5,6,7,1含碳原子二个较短的桥 1,8,5含碳原子一个短桥(键桥) 2,4含碳原子零个二、螺环烃的命名仅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多环脂环烃称为螺环烃。共用的碳原子称“螺碳原子”。简单螺环烃的命名:(1)根据整个环中所含的螺原子数目,而用螺、二螺、三螺等作词头,然后按整个环编号,并用阿拉伯数字注出各螺原子间所夹的碳原子数目,数目间用下角圆点分开以区别于用逗号标注位次的方法,并用方括号括起,最后用整个环的全部碳原子数的链烃名称作为词尾。(2)用组成螺环烃的单环脂环烃的名称中间加“螺”字命名,其中较大环的名称放在前面,但编号则按各环的固有编号。位次编号:单螺环烃整环编号是由邻接于螺原子的一个碳原子开始,由小环编到大环。例如:整个环的全部碳原子为8个,C4为螺原子,C1、C2、C3为小环所夹碳原子,C5、C6、C7、C8为大环所夹碳原子。命名为:(1)螺[3.4]辛烷;(2)环戊烷螺环丁烷。多螺环整环编号是由邻接于末端螺原子开始,由较小的端环顺次编完,并尽可能给螺原子以较小的编号。例如:整个环的全部碳原子为10个,C4及C5为螺原子。命名为:二螺[3.0.3.2]癸烷。当螺环上含有不饱和键或取代基时,应尽可能给予不饱和键和取代基较小的编号,此时编号顺序可不考虑顺反方向。例如:命名为:3-甲基螺[3.5]壬-5-烯。 相似文献
177.
编者按:第111号元素由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合成后,2004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颁布了其名称:Roentgenium,元素符号为Rg。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元素的中文定名草案,并于2006年1月20日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组织化学、物理学、语言学方面的专家召开了第111号元素中文定名研讨会。科学家、语言学家和名词工作者共聚一堂,对第111号元素的中文定名以及元素中文定名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在讨论意见高度一致的基础上,决定第111号元素中文定名为“”。全国科技名词委和国家语委准备在此基础上制定元素中文定名规范,作为今后新元素定名的依据。名词工作论坛 元素的名称在1932~2004年期间,正式公布过9次。经过了70多年的使用,某些名称有所改动,但基本上保持了稳定。元素名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是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对元素名称作了更改,我们为与国际上的通用名称保持一致,故也作了相应的改动;其二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的同音字与其他化学用字的读音混淆,故作了修改;其三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发现了新的元素,必须给予定名,这属于增订的内容。(一)1932年,由当时的教育部公布的《化学命名原则》中涉及了92种元素名称,其中85号、87号和91号元素没有定名。已确定名称的金属元素共68个:锂、铍、钠、镁、铝、钾、钙、钪、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锌、镓、锗、铷、锶、钇、锆、钶、钼、、钌、铑、钯、银、镉、铟、锡、锑、铯、钡、镧、铈、镨、钕、、钐、铕、、铽、镝、钬、铒、铥、镱、镏、铪、钽、钨、铼、锇、铱、铂、金、汞、铊、铅、铋、钋、镭、锕、钍、铀。非金属元素共9个:硼、碳、矽、磷、硫、砷、硒、碲、碘。气态元素共11个:氢、氦、氮、氧、氟、氖、氯、氩、氪、氙、氡。液态元素1个:溴。1932年在制定元素名称时,确立元素定名取字,应依一定系统,以便区别,这就是使用固有汉字如:金(Au)、银(Ag)、铜(Cu)、铁(Fe)、锡(Sn)、硫(S)、铅(Pb)等,这些元素名称用字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如:《汉书·食货志》、《说文解字》、《神农本草经》等都有记载。这些字的字形结构也成为制定新元素名称的造字依据,如:金属元素名称用金为形旁,非金属以石为形旁。以上列出的金属元素名称和非金属元素名称都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属于形旁和声旁组合而成的形声字。一类形旁依据固有汉字,声旁按国际通用名称的谐音,如锂、钠;另一类是根据元素特性造的形旁,声符是与文字所代表的意义有联系的部件,“氢”表示一种最轻的气体,“氯”表示单质状态下是绿色的气体,“氮”表示空气中的氧被冲淡了,其中的气字头表示常温下为气体,取“轻”字中“”、“绿”字中“录”、“淡”字中“炎”作为声旁与气字头组成“氢”、“氯”、“氮”的元素名称。“溴”在通常状态下是棕红色液体。它的英文名“bromine”来自希腊文“brōmos”,是恶臭的意思。“溴”字中文定名从水从臭,也是比较典型的例子。“碳”元素的拉丁名为“Carbonium”,源自“carbo”一词,是煤的意思,故用“石”旁加声旁“炭”。元素名称中造字比较特殊的例子如:“氧”字曾叫“养气”,表示滋养之意,并造过“”字,后因笔画繁杂,“”字演化为“氧”。“汞”字在我国古代文献《神农本草经》中记述有:“丹砂能化为汞”,因“汞”是唯一的液态金属,以水字作底也很符合原则。为避免造新字,在元素名称中,有些形声字如:钌(Ru)、钫(Fr)、铋(Bi)、钯(Pd)、钐(Sm)、铂(Pt)、镝(Dy)等,这些字在汉语古字里均可找到,但作为元素名称用字,他们都已失去了原有的意思,而赋予了新的含义和读音,作为新的元素名称用字出现。对于气字头用字如:氢、氧、氮、氯等重要元素用字,早在1915年当时的教育部即颁行全国,距今已80多年。(二)1944年,当时的教育部公布的《化学命名原则》(增订本)共包括92种元素名称,其中91号元素名称定名为“镤”(Pa)、85号元素名称暂定为“”(alabamum,Ab),87号元素名称暂定为“”(virginium,Vi)。修改的名称有:64号元素“”改为“钆”(Gd),86号元素名称“”改为“氡”(Rn)。这两处修改在原文件上没有说明,可能是为了减少笔画吧。(三)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公布的《化学物质命名原则》共包括98种元素名称,新增的元素及其名称有:93号元素“镎”(Np)、94号元素“钚”(Pu)、95号元素“镅”(Am)、96号元素“锔”(Cm)、97号元素“锫”(Bk)、98号元素“锎”(Cf)。修改的元素名称有5个。这次修改是因为国际上修订了这些元素的名称。43、61、85、87号元素修订的原因是原发现人的工作并不可靠,其后这4种元素均在核反应中获得,故重新定名。新旧名称见表1:另外一个修订的41号元素旧称是钶(columbium,Cb),新称为“铌”(niobium,Nb)。原因是首先在北美的钶矿石中发现了这种元素,因而以发现北美新大陆的Columbus(哥伦布)的名字命名。后来从钶矿中分离出73号元素“钽”,才真正得到“铌”元素,“钽”是以希腊神话中的英雄Tantalus(坦塔罗斯)命名,因“铌”又从“钽”中获得,故以他的女儿Niobe(尼奥婢)命名。(四)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公布的《化学物质命名原则》(修订本)共包括98种元素名称,对1951年的《原则》中的元素名称没有增改,只是根据国际上对元素符号的变更,将39号元素“钇”的元素符号“Yt”改为“Y”;69号元素“铥”元素符号“Tu”改为“Tm”。(五)1955年,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组织编写的《无机化学物质的系统命名原则》共包括102种元素名称,新增的名称有:99号元素名称“锿”(Es)、100号元素名称“镄”(Fm)、101号元素名称“钔”(Md)、102号元素名称“锘”(No)。为避免元素名称的同音混淆,将14号元素名称“矽”(读音xī)改为“硅”(读音guī)避免了与50号元素名称“锡”和34号元素名称“硒”重音。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还曾多次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审音委员会联系,希望将“锡”读音xī(音西)改用北京语音读xí(阳平)就可以避免“锡”与“硒”的重音,但未获结果。另一个更改是将71号元素名称“镏”(读音liù)改为“镥”(读音lǔ),这一更改有两方面好处,即避免了与16号元素名称“硫”重音,又与日常用字区别,镏字本意即有镏金镀金法之意,又可与戒指的方言“镏子”区别开来。(六)1980年,中国化学会推荐的《无机化学命名原则》中元素名称增至107个。新增的元素名称有:103号元素名称“铹”(Lr)、104号元素名称“”(Rf)、105号元素名称“”(Ha)。106号元素和107号元素未订名。(七)1984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化学化工词汇》(第三版),附录了“无机化学命名原则(1980)”并对元素名称作了增补,共包括元素名称109个(其中108号元素名称缺),106号、107号、109号元素名称无中文单字命名。使用“10×号元素”表示,元素符号用Unh(106号)、Uns(107号)、Une(109号)表示。为什么要这样定名呢?103号以前的英文名称都是经IUPAC推荐的名称,国际上并无争议。1964年底苏联科学家宣布获得了104号元素并把这个元素命名为kurchatovium,符号Ku,以纪念苏联科学家库尔查托夫(I.V.Kurchatov),到1969~1970年间美国科学家也获得了104号元素的另一些同位素,并把104号元素命名为rutherfordium,符号Ru,以纪念英籍新西兰物理学家卢瑟福(E.Rutherford)。105号元素也于1970~1971年间先后在美国和苏联获得,美国人把这一元素称为hahnium,符号Ha,以纪念德国科学家哈恩(O.Hahn),苏联人把这一元素称为nielsbohrium,符号Ns,以纪念丹麦科学家尼尔斯·玻尔(N.Bohr)。从1971年以来,IUPAC曾多次开会讨论,均未能确定统一的英文名称,出现了混乱。1977年8月IUPAC正式宣布100号以后的元素名称,终止使用以人名、国名、地名和机构名等来制定新元素的名称,英文名称采用拉丁文和希腊文混合数字词头加词尾-ium来命名,元素符号采用三个字母来表示,以区别以往元素采用的一个或两个字母的方法,具体办法是:0=nil、1=un、2=bi、3=tri、4=quad、5=pent、6=hex、7=sept、8=oct、9=enn,并规定新元素不论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在数字词头后均加词尾-ium,如:104号元素名称为unnilquadium,元素符号为Unq。想从根本上解决命名的分歧。(八)1997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了101~109号元素的中文名称(见表2)。在本文第七部分介绍的1977年8月IUPAC正式宣布的100号以后的元素的新的命名方法,十几年来,虽得到使用,但仍有人不断提出反对意见。我国在《化学命名原则》(1980)中也只从106号以后元素采用了IUPAC的建议。中文定名为“10×号元素”,这样冗长的定名给使用者增加了困难。1994年IUPAC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又重新提出了仍以科学家人名和发现该元素的科研机构所在地命名新元素名称的方法。1997年8月27日获得表决结果并以IUPAC名义发表正式文件,对101~109号元素重新定名。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张存浩院士代表我国出席了会议,会前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会议上,听取了有关院士的意见。全国科技名词委化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于1998年1月中旬召开了无机化学名词组扩大会议,会议根据IUPAC 1997年8月27日决定对101~109号元素英文名称重新命名的意见,审定了相应的中文命名。参加会议的有化学、物理和语言文字方面的专家,会议在前一个阶段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审定了我国101~109号元素的中文名称(见表2)。其定名中使用的汉字已征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同意,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予以公布使用。(九)全国科技名词委根据IUPAC 2003年8月16日对第110号元素正式确定的英文名称,于2003年12月组织无机化学名词组和放射化学名词组及有关专家讨论了110号元素的中文名称的定名问题并提出建议,后在有关期刊上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审定了110号元素的中文名称(见表3),其定名使用的汉字征得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同意,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予以公布使用。(十)2004年,IUPAC颁布了第111号元素的名称Roentgenium和元素符号Rg,这一名称由元素发现者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以X射线发明人伦琴命名。2006年1月20日全国科技名词委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组织召开化学、物理、语言文字专家联席会,讨论了111号元素的中文定名,建议111号元素中文名称为“”,现拟报请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附:1956年关于“化学物质命名的讨论”介绍1956年9月至12月在光明日报上展开了“化学物质命名的讨论”。当时的历史背景是“我国已经到了汉字改革的时期,方块汉字逐步改革成拼音汉字,虽然还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期,但不能算成太久的了”(光明日报社论)。为此有些语言界工作者提出:现行的化学名词,以至于整个自然科学名词显然是不能适用于拼音汉字的,需要进行变革。这当然也涉及到对元素中文命名的意见。对元素名称提出以下三种改革的建议:(1)同音代替碳→炭 钡→贝 氟→弗 钙→丐 碘→典 氧→养 氯→ 溴→臭(2)口语化理由是在语言里,单音词总是不如多音词清楚。如:铂→白金 氧→氧气 硼→硼石 硫→硫石 铍→皮金(3)国际化根据《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的几点说明里有这么一句话:“这一套现代化拼音字母,可以用来写科学符号和专门名词的译音。”有人就提出用下列方法转写。如附表1。不难看出这个方法实际上是用汉语拼音字母转写英文名称,与日本用假名转写一样,只是去掉了不必要的词尾,并为此还设计了八条转写规则。对以上观点提出相反的意见是“科学研究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前面,科学工作者由于需要,创造了一些新字,这些新字,有些是说得清楚,听得明白的,它便利了人们去了解新事物,这是再愉快不过的。对个别单音词会引起读音上的混淆的缺点当然要进行改革”。对于同音代替,有人指出:如果把“钡”改做“贝”,“溴”改为“臭”,陡然使人难以想象指的什么,甚至产生混乱。对于国际化问题,提出不同意见的认为“在汉字拉丁化以后,我们也不能割断历史,马上把我国的科学名词全部废除而改用英文名称。我国语言是否可以容忍大量的英文学术名词还是一个问题,所以我们任何一个人也不能贸然作出这样一决定”。以上是对1956年大讨论中对元素名称改革的主要观点记录,供以后研究这些问题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8.
王诚三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0(2):216-218
针对均匀外电场中的导体球问题,通过分析推理,利用普通物理的现成结果求出解答,避免了解静电势的微分方程,可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9.
模糊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及权重排序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讨论了模糊层次分析法中的模糊判断矩阵,给出了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定义并讨论了模糊权重的排序问题。 相似文献
180.
Multi-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method for air target threat evaluation based on intuitionistic fuzzy set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function of the air target threat evaluation (TE) is the foundation for weapons allocation and senor resources management within the surface air defense. The multi-attribute evaluation methodology is utilized to address the issue of the TE in which the tactic features of the detected target are treated as evaluation attributes. Meanwhile, the intuitionistic fuzzy set (IFS) is employed to deal with information uncertainty in the TE process. Furthermore, on the basis of the entropy weight and inclusion-comparison probability, a hybrid TE method is developed. In order to accommodate the demands of naturalistic decision making, the proposed method allows air defense commanders to express their intuitive opinions besides incorporating into the threat features of the detected target. An illustrative example is provided to indicate the feasibility and advantag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