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0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07篇
系统科学   84篇
丛书文集   94篇
教育与普及   7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7篇
现状及发展   15篇
研究方法   7篇
综合类   2269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11.
一种基于模式识别的刀具磨损监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刀具磨损状态的在线监测作为模式识别中的两类模式分类问题,从切削振动信号中抽取特征向量;根据投影原理构造了最佳特征平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自学习功能的G(D)判别函数,对车削试验的磨损状态进行分类,确诊率达95%,漏诊率小于0.6%,判别时间少于15s,适用于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912.
分析了玉米和番茄种子发芽过程中植酸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与无机磷酸释放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植酸酶活性变化与贮藏态磷释放量密切正相关,这种贮藏态营养的再动员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13.
介绍了一环形切口试件的根部经激光处理后,其疲劳断裂过程由三个阶段变为五个阶段.在高应力作用下,激光处理加速构件的疲劳断裂;在低应力作用下,激光处理延长构件的疲劳寿命.当裂纹扩展到软硬交界面时要发生二次起裂.  相似文献   
914.
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借鉴范例,但是我们必须根据研究出一套适合我国学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方式.在我国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应采取一种整合模式,主要体现在"学生--家庭--学校"等教育要素的整合;"专题讲座--学科渗透"等实施途径的整合.  相似文献   
915.
不均风速场对中大型热泵结霜工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台名义制冷量为50 kW的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研究了风速不均匀分布对机组结霜工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风速的不均匀分布是系统反馈控制支路产生振荡的主导因素;随着风速不均匀度增加,结霜速度加快,致使系统的稳定工作时间缩短,系统的换热性能降低;风速分布不均匀度为0.93与0.18时相比,系统的稳定工作时间缩短了34 min,系统的制热量降低约14.2%;结霜振荡阶段,霜层的阻塞作用成为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随着风速分布不均匀度的增加,系统参数衰减加剧.  相似文献   
916.
对侧耳菇 99号担孢子 ,采用不同时间的紫外线照射诱变 ,分离纯化后 ,得到在遗传上相对稳定的突变菌株———侧耳菇 99号V0 2 .该菌株在综合PDA斜面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快 ,菌体浓密洁白 ,较对照菌株性状优良 .  相似文献   
917.
本文建立了PFBCC数字模型,并进行了优化分析,讨论了燃气参数、蒸汽参数及系统压损对循环热效率的影响,给出了燃机最佳压比公式和热力系统的最佳布置方式,所得到的结论为今后PFBCC装置的研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18.
讨论非线性双曲微分方程解的振动性,其中(x,t)∈Ω×(0,∞)(?)G,Ω∈R~(?)是有界域,(?)逐片光滑,方程中的积分是Stieltjes意义下的且获得了在不同边界条件下方程解的振动性判据.  相似文献   
919.
920.
The evolution of the atmospheric oxygen content through Earth’s history is a key issue in paleoclimatic and paleoenvironmental research. There were at least two oxygenation events in the Precambrian that involved fundamental changes in both biotic innovation and the surface environment. However, a large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pool maintained in deep oceans during the Neoproterozoic may have extended the time interval between the two oxygenation events. To test the DOC hypothesis, we conducted detailed micro-drilled analyses of carbonate carbon isotopes (δ13Ccarb) of a long Ediacaran drill core (the Wangji drill core), for which whole-rock δ13Ccarb and organic carbon isotope (δ13Corg) records were available. The micro-drilled δ13Ccarb values obtained in this study are consistent with whole-rock δ13Ccarb results, precluding the influence of severe authigenic carbonate incorporation. Importantly, the multiple negative δ13Ccarb excursions in the Wangji drill core were likely linked with upwelling events, during which DOC was supplied to the surface water and oxidized. Using box models, we estimate that ~3.6 × 1019 mol and ~2.0 × 1019 mol DOC were converted to bicarbonate during two negative δ13Ccarb excursions spanning millions of years. The estimations are approximately 1000 times the modern marine DOC reservoir. Our results support a relatively high oxidation capacity (elevated atmospheric pO2 and/or oceanic [begin{document}${rm{SO}}_4^{2 - }$end{document}]) of the Earth’s surface during the early Ediacaran Peri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