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3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07篇
系统科学   84篇
丛书文集   94篇
教育与普及   7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7篇
现状及发展   15篇
研究方法   7篇
综合类   2269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制得17个N取代的胺甲基膦酸1a~f,2胺乙基膦酸2a~k.它们的无定形(胺烃基膦酸磷酸氢)锆载体Zr(HPO4)2-x[O3P(CH2)nNRR1]x·H2O3a~f,4a~k及其相应的钯催化剂5a~f,6a~k.用IR,TG,DTA和XPS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钯催化剂5、6常压加氢活性的取代基影响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活性基团在载体表面的手柄增长有利于加氢反应的进行;N取代烃基体积增大增加空间位阻,催化加氢活性明显降低;N羟乙基取代显著降低催化加氢活性;胍基和氰乙基的引入形成了多龄配位,催化加氢活性均有增加  相似文献   
872.
Since 1990, a series of studies on rats, monkeys and human foetus showed that an arc-shaped zone is present in the middle-caudal segment of medulla oblongata, running from the dorsomedi-al part to the ventrolateral part and passing through the reticular formation. It was named the medullary visceral zone (MVZ). The MVZ has been investigated with various techniques (Golgi method, Nissl method,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in situ hybridization method, triple labelling method, neuro-physiological method, etc.), and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as well as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MVZ have been preliminarily understood. It is proved that the medullary life center is located in MVZ. An introduction and some comments are given on the location of MVZ, its shape and extent, cytoarchi-tecture and chemicoarchitecture, afferent and efferent fiber connections and their functions, and its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相似文献   
873.
A method has been presented to improve ensemble forecast by utilizing these initial members generated by four-dimensional variational data assimilation (4-D VDA), to conquer limitation of those initial members generated by Monte Carlo forecast (MCF) or lagged average forecast (LAF). This method possesses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 of MCF, and by virtue of LAP that contains multi-time information and its initial members are harmonic with the dynamic model, six groups of numerical control and contrast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with T42 spectral 4-D VDA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dekad range ensemble forecast with initial members generated by this method is prior to that by LAP. The anomaly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CC) of 500 hPa height in 10-d average by employing this method is 0.01-0.04 larger than by LAP, and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less than 0.2-0.4 dagpm.  相似文献   
874.
医学超声动态图象的分区压缩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医学超声动态图象微小失真压缩研究中采用的分区压缩技术.它根据超声诊断临床经验和图象特征,将超声动态图象划分为病灶、结构图象区域及背景等图象.对病灶区域进行低压缩率的微小失真压缩,对结构图象区域的图象进行高压缩率的有损压缩,对背景则采取简单定时的游程编码压缩.实验证明它可提高超声动态图象的数据压缩比和降低计算运算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75.
介绍了多花猕猴桃的组织培养方法及其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876.
语言文字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为了使用和推广规范汉字,我国政府以及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先后颁布了多项规定,如《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55年)、《简化字总表》(1986年)、《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988年)、《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1992年)等。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间科学技术交流的需要,科技名词也应该规范化和统一。为此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简称“全国名词委”)已公布了数十个学科的规范科技名词。规范汉字和规范科技名词均具有权威性,我们都应该按照要求,认真使用。但是,在规范科技名词的使用中,我们发现个别规范汉字与规范科技名词之间存在某些矛盾。如全国名词委公布的《人体解剖学名词》中的“内眦”用了异体字“眥”。上书“趾”中的“”字和《医学名词》(第4册)中“癫”的“”字,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都没有收录。有的权威性工具书中的科技名词也不规范。如《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还在推荐使用“植物性神经”(正确的应叫“自主神经”)等不规范科技名词。尽管这些问题不是很多,还是应该引起重视,给以认真对待和分析,并尽快合理解决。在此,我们谈几点看法。一、从事规范科技名词工作的人员应熟悉有关语文知识在不影响科学概念和内涵的前提下,科技名词的规范化完全应该执行我国政府和有关单位、部门颁布的各项有关语言文字规定,服从和统一于规范汉字。但是,全国名词委公布的《人体解剖学名词》用了“内眥”,其“眥”字为30多年前已经淘汰的异体字,显然应该改为“内眦”。[1]像这样的差错可能反映了参加审定规范科技名词的个别专家和编校人员对有关的语文知识还不够精通,因而未能正确使用。规范汉字是所有科技编辑及从事术语工作的专家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有了非常扎实的基本功,才可能在工作中尽量减少差错。另外,在审定规范科技名词中如能聘请语文方面的专家参加某些环节的工作,可能有利于更加严格地把好文字关,确保其高质量和高水平。二、规范科技名词应与规范汉字的调整保持一致1988年公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将15个过去作为异体字的改为规范汉字,其中包括“骼”和“黏”字。那么,相关的科技名词应作相应更改。某些权威性工具书如《辞海》、《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解剖学》及《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生理学》中使用的“骨胳”,今后完全应该改用“骨骼”。《人体解剖学名词》就是用的“骨骼”。[2]由于《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黏”作为异体字,故过去在表达“黏”的概念时均用“粘”(nián)字代替,常用的如“粘膜”、“粘液”等。既然“黏”字已成为规范汉字,现在该用“黏”字表达的科技名词就不应该再用“粘”字了。[3]“粘”字有2个读音(nián和zhān)、4个义项,若再以“粘”代替“黏”字,不仅名不符义,易造成概念混淆,而且读音也感到很不方便。所以,现今沿用的“粘膜”、“粘液”均应修改为“黏膜”、“黏液”,以与规范汉字保持统一。此外,对同一生物组织结构,全国名词委公布的《生理学名词》订名为“髓袢”,而《组织学名词》却订名为“髓襻”。按《现代汉语词典》,“袢”同“襻”。既然如此,上述两个学科应协商共同选用其中的一个名词。[4]三、汉字规范化也要适应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新事物、新概念、新名词不断涌现。汉语在科技名词的创造上具有极大的潜力,它能表达深刻的哲理性思想,反映和传播各种精细微妙的知识。由于有关规范汉字的若干规定多数是10~30年前制定的,在当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规范汉字在组构和表达科技名词方面,难免与目前有不协调或欠妥当之处。如神经病学名词“癫痫”与“癫”的应用问题,“”(jiān)与“痫”(xián)字读音不同,但两者的释义无大的区别。50年代及60年代初期,多数医学专业书采用“癫”,以后又多用“癫痫”。但人们的口语中一直习惯使用“癫”。1995年,全国名词委神经病学名词审定组根据有关专家的意见,经过反复慎重的研究,将“癫”作为规范名词,使其文字读音与口语相一致。又如“趾”与“拇指”为两个不同概念的名词,在人体解剖结构中“”属足部,“拇”为手部。在《辞海》、《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中均收有“”字;《中国大百科全书·现代医学》及《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解剖学)中分别录用“趾”及“拇指”作为两个名词;全国名词委公布的《人体解剖学名词》也分别有“趾”与“拇指”,还列出“长屈肌”和“拇长屈肌”等对应的肌肉名词。可见,“趾”与“拇指”是结构、功能和概念都不相同的两个名词,绝不能混为一谈。但是,《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未收录“”和“”字,甚至计算机汉语字库中也没有“”、“”字,使规范汉字和规范科技名词的使用中又产生了矛盾。因此我们认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也应不断作适当的增补和修改,以适应各种特殊情况,有利于规范汉字与规范科技名词更好地协调和统一。四、权威性工具书应带头使用规范科技名词我们在查阅权威性工具书时,发现其中有不少科技名词不规范。仍以《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为例。该书是1996年出版的,其中的“蹠骨”应为“跖骨”;该书将规范名词“自主神经”作为不推荐使用的名词,而相应的不规范名词“植物性神经”却作为词目;在“神经系统”的释文中用了“神经原”这一不规范名词,这里的“原”应该是“元”;它还将完全不同概念的“毛细管”与“毛细血管”两个名词混为一谈,更是不应该了。权威性工具书代表了我国的文化和学术水平,其社会影响极为广泛,在推广使用规范科技名词方面理应率先垂范,语言文字类工具书在涉及到科技名词时也应如此。《辞海》(1999年版)在修订时对科技词条进行了严格把关。先由从事该领域工作的有相当造诣的专家撰稿,再经过复审,最后由分科副主编,即该领域里既精通业务知识又擅长文字的权威三审,从而保证了高质量,也使科技名词规范化做得较好。这一做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77.
针对相对运动航天器,当执行机构出现故障以及外部干扰和系统不确定性同时存在的情形下,利用滑模控制的鲁棒性,提出了一种有限时间容错控制方法。基于李群SE(3)建立了单刚体航天器姿轨一体化模型,并在指数坐标下推导了相对运动航天器误差动力学方程。设计了一类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面,并采用等价自适应方法设计控制器估计和补偿外总扰动,提出的容错控制算法可以不依赖于故障诊断与检测环节。运用Lyapunov方法证明了系统在故障和扰动等多约束条件下的稳定性和有限时间快速收敛性,数值仿真结果分析也验证了该容错控制器的快速性、准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878.
采用液相方法89℃下,通过在二水合醋酸锌的醇溶液中加入预制的TiO2纳米晶可以合成ZnO-TiO2纳米晶,并且无杂相。ZnO-TiO2纳米晶呈球状分布,平均粒径为12nm~15nm。可通过TiO2纳米晶加入量的控制,制备不同锌钛比例的ZnO-TiO2纳米晶。制备的ZnO-TiO2纳米晶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其中所制备的纳米晶中TiO2百分含量为42%~50%左右时,光催化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879.
多智能体模拟技术在团队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多智能体模拟技术引入团队行为的研究,以团队决策为例,构建了一种多智能体模拟技术下团队决策行为过程模型,通过调整模型中的相关参数进行多次模拟试验,探讨了风险偏好转移过程和交流障碍对决策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责任分散时,在趋同效应的作用下,风险偏好向激进转移。但是,在冒险倾向者比例小于一定程度时,这种转移不一定发生,激进者的影响力与保守者有数量优势相当时,决策容易陷入“难产”,另外,交流障碍会阻碍决策效率。  相似文献   
880.
等离子体处理是使化学纤维变性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表明,经低温等离子体处理过的涤纶纤维,其回潮率约增加50%—100%。放置一段时间后略有衰退。通过X光电子能谱以及激光喇曼光谱等对处理后试样的分析测试,探讨了吸湿性改变的机理,指出有极性基团出现,同时伴有结晶度的改变。处理后纤维强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