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53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选取压气机等熵效率、叶轮最大应力和最大形变为优化目标,基于ANSYS Workbench建立了涡轮增压器压气机流-热-固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利用试验设计方法中的正交矩阵法和2k(k表示试验有k个因子)法混合搜寻出压气机关键设计参数,运用径向基函数及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解决全局寻优问题,最终获取叶轮结构设计最优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叶轮最大形变优化效果最显著,降低28.09%,最大应力减小16.34%,压气机等熵效率提高2.83%.  相似文献   
42.
网络过载是影响网络效率、造成长话接通率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网络过载的模拟,分析了过载的特性及其导致拥塞的原因,探讨和比较了两种过载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3.
研究了热处理过程中α-Fe_2O_3还原、Fe_3O_4氧化机理,考察了还原、氧化条件对γ-Fe_2O_3微观结构及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温度和还原气空速是影响还原程度的重要参数。当还原温度为380℃、空速为1200h~(-1)时,所获磁粉矫顽力最高。Fe_3O_4烧结为表面扩散控制。Fe_3O_4向γ-Fe_2O_3的相变过程能加速粒子烧结。同时发现,当Fe_3O_4氧化不充分时,立方γ-Fe_2O_3中存在四方γ-Fe_2O_3杂相。  相似文献   
44.
根据在工业侧部导电阳极铝电解槽上的观测,发现槽电压的低频波动与电解槽的工艺状况有密切的关系。槽电压的低频波动按其性质可归纳为“气膜电阻波动”、“铝液短路波动”、“极距周期起伏”和“电压随电流跃动”等四种基本类型。并且,它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多种波动形式。不同波动形式是不同工艺状况的表现,具有各自的特征。这对于开发槽电压低频波动作为铝电解工艺的信息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为探究单裂隙岩体剪切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利用颗粒流程序研究裂隙倾角和法向应力对单裂隙岩体力学行为的影响,分别从岩体力学性能、破坏模式及细观力学特征3方面对非贯通单裂隙岩体试样直剪试验中的力学行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法向应力越大,剪应力峰值及对应剪切位移越大,裂隙倾角为60°时,剪切应力峰值最低,与完整试样相比,裂隙试样黏聚力下降最为明显;(2)剪应力曲线由低法向应力(小于5 MPa)时的"光滑"状转变为高法向应力(大于15MPa)时的"台阶"状,主要是高法向应力时岩体内微裂纹产生的速度快慢相间,致使裂纹扩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3)法向应力越大,试样内微裂纹数目越多,剪切裂纹数目逐步增加,但仍以张性裂纹为主,大部分微裂纹在剪应力峰后段形成,单裂隙岩体的破坏主要是由张性裂纹汇聚贯通而形成的宏观拉破坏;(4)单裂隙岩体的剪切破坏是颗粒间最大接触力位置的转移与微裂纹交汇贯通的结果,"压致拉"作用力在剪切过程中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46.
计入浮环传热的增压器浮环轴承润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增压器浮环轴承为研究对象,基于浮环平衡模型、流体润滑模型和热量分配模型,计算不同工况下内层油膜与外层油膜之间传递的热量,并以此作为润滑分析的条件之一,提出了没有热量传递时外膜偏心率的识别方法,并对浮环轴承润滑性能进行研究,主要分析讨论浮环传热在不同外膜偏心率和不同转速下对浮环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外膜偏心率下,浮环传热的情况有较大差异;存在某一外膜偏心率,内膜-浮环-外膜间没有热量传递;转速越高,浮环传热量越多;浮环传热对环速比的影响较大;计入浮环传热后,浮环轴承内外膜温升、内外膜摩擦功耗、外膜端泄流量有较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7.
为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红花滇黄精(Polygonatum kzngzanum Coll.et Hemsl.,以下简称“黄精”)片干燥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优选黄精片的最适干燥方式,采用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 Drying,VFD)、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HAD)、真空干燥(Vacuum Drying,VD)、微波干燥(Microwave Drying,MD) 4种干燥方式,以干燥时间、平均干燥速率、有效水分扩散系数、色泽、收缩率、复水比、单位能耗以及微观结构为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微波干燥下的黄精片干燥时间及单位能耗分别为131 min、5.78 (kW·h)/kg,均显著低于其他干燥方式;微波干燥样品的平均干燥速率及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分别为0.025 84 g/(g·min)、6.49×10-10 m2/s,均显著高于其他干燥方式;微波干燥样品的L*值(76.40)、收缩率(69.42%)、复水比(4.39 g/g)和微观结构均接近真空冷冻干燥样品,显著高于热风和真空干燥样品。综合考虑产品质量、干燥效果及加工成本,建议将微波干燥作为黄精片高效优质的脱水手段。  相似文献   
48.
Endothelial-like differentiation of dendritic cells (DCs) is a new phenomenon, and the mechanism is still elusive. Here, we show that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derived from the huma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 cell line EC9706 can induce immature DCs (iDCs) differentiate toward endothelial cells, and become endothelial-like cells, but it has no obvious influence on mature DCs. During the course of endothelial-like differentiation of iDCs, a sustained activation of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extracellu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1/2 (MAPK/ERK1/2) and cAMP 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 (CREB) was detected. Incubation of iDCs with MEK phosphorylation inhibitor PD98059 blocked the MAPK/ERK1/2 and CREB phosphorylation as well as the endothelial-like differentiation of iDCs. Inhibi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 (VEGF-A) in the microenvironment with its antibody blocked the endothelial-like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phosphorylation of MAPK/ERK1/2 and CREB.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MAPK/ERK1/2 signaling pathway activated by VEGF-A could mediate endothelial-like differentiation of iDCs in the ESCC micro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49.
采用在反应过程中成型造粒的方法制备无尘稀土复合稳定剂,为减少和避免硬脂酸金属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粉尘污染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所研制的无尘稀土复合稳定剂除具有优良的热稳定作用外,还具有增加材料韧性的优点。在实验中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反应条件,并对稀土稳定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0.
Adams PL  Stahley MR  Kosek AB  Wang J  Strobel SA 《Nature》2004,430(6995):45-50
The discovery of the RNA self-splicing group I intron provided the first demonstration that not all enzymes are proteins. Here we report the X-ray crystal structure (3.1-A resolution) of a complete group I bacterial intron in complex with both the 5'- and the 3'-exons. This complex corresponds to the splicing intermediate before the exon ligation step. It reveals how the intron uses structurally unprecedented RNA motifs to select the 5'- and 3'-splice sites. The 5'-exon's 3'-OH is positioned for inline nucleophilic attack on the conformationally constrained scissile phosphate at the intron-3'-exon junction. Six phosphates from three disparate RNA strands converge to coordinate two metal ions that are asymmetrically positioned on opposing sides of the reactive phosphate. This structure represents the first splicing complex to include a complete intron, both exons and an organized active site occupied with metal 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