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1篇
系统科学   59篇
丛书文集   45篇
教育与普及   4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研究方法   8篇
综合类   117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Flow and heat transfer of aqueous based silica and alumina nanofluids in microchannels wer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The measured friction factors were higher than conventional model predictions at low Reynolds numbers particularly with high nanoparticle concentrations. A decrease in the friction factor was observed with increasing Reynolds number, possibly due to the augmentation of nanoparticle aggregate shape arising from fluid shear and alteration of local nanoparticle concentration and nanofluid viscosity. Augmentation of the silica nanoparticle morphology by fluid shear may also have affected the friction factor due to possible formation of a core/shell structure of the particles. Measured thermal conductivities of the silica nanofluids were in approximate agreement with the Maxwell-Crosser model, whereas the alumina nanofluids only showed slight enhancements. Enhanced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was observed for both nanofluids, relative to their base fluids (water), at low particle concentrations.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Reynolds number and microchannel hydraulic diameter. However, the majority of experiments showed a larger increase in pumping power requirements relative to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s, which may hinder the industrial uptake of the nanofluids, particularly in confined environments, such as 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  相似文献   
52.
外源GSH对NaCl胁迫下二色补血草盐害缓冲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用外源GSH处理不同盐浓度下生长的泌盐植物二色补血草(Limonium bicolor Bge,Kuntz),比较处理前后活性氧清除系统中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外源GSH可以明显提高补血草活性氧清除系统中SOD、CAT、APX、GR的活性以及AsA和GSH的含量,降低MDA和O2^-的含量,从而降低了细胞膜脂过氧化水平。缓解盐胁迫对细胞膜的伤害,表明二色补血草的抗盐性与活性氧清除能力的提高具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3.
选择了结晶性含氟树脂添加改性剂为树脂基体,与炭黑制居复合导电体系。通过这个对体系不同条件下PTC特性的研究,对其配方与加工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DSC等分析测试手段,对体系的各种开矿结构进行了研究,阐明了该导电复合体系的形态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54.
为深入研究气流干燥原理,优化工艺参数,改进和开发气流干燥设备,对烟丝物料在流化床中的流化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所建立实验装置,分析了送风量与进料量对烟丝在流化床内的数量浓度分布的影响.采用欧拉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流化过程中烟丝物料在流化床内分布不均匀,在近壁区域尤其是床内四角处,烟丝的数量浓度明显高于床内其他位置.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均发现了烟丝在气流干燥过程中的结团现象和结团发生的主要区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流化床进行改进的方案,并进行了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够有效防止和减少结团的产生,为解决烟丝结团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5.
为了提高中心距离比值法预选取支撑矢量的效率,降低支撑矢量机的训练时间,引入自适应动态克隆算法对中心距离比值法的阈值进行优化,并将该算法应用于入侵检测中,提出了基于阈值优化的CDRM-SVM入侵检测算法.算法首先利用自适应动态克隆算法对中心距离比值法中的阈值进行优化,获得理想的阈值,从而可以提取出包含全部支撑矢量的边界矢量集,然后使用边界矢量集代替训练样本集进行支持矢量机的训练,大幅度减少了训练样本的数量,使支持矢量机的训练速度显著提高.同时,由于边界矢量集中包含了支撑矢量,因此,支撑矢量机的分类能力没有受到影响.采用KDDCUP 99数据集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在保证性能的情况下,所提算法能够有效地降低支持向量机的训练时间.  相似文献   
56.
安徽铜陵白芒山辉石闪长岩体的成因:Sr-Nd-Pb-O同位素制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白芒山辉石闪长岩体位于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内,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系,形成时代为燕山晚期.运用Sr、Nd、Pb和O同位素综合示踪技术,探讨了该岩体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白芒山辉石闪长岩锶同位素初始值(ISr)变化于0.707291~0.707315之间;εNd(t)值变化于-13.04~-14.01之间;全岩δ18O值为10.2‰~11.7‰;初始铅同位素组成(t=142.9Ma)为:(206Pb/204Pb)i=17.9790~18.3267,(207Pb/204Pb)i=15.5125~15.6578,(208Pb/204Pb)i=38.1000~38.2117.结合安徽沿江地区岩浆岩研究资料可以看出,白芒山辉石闪长岩体为壳、幔岩浆混合成因,成岩物质起源于扬子下地壳和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是富集岩石圈地幔和扬子下地壳物质混合的产物,成岩过程后期经历了上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影响.其中富集岩石圈地幔的形成主要与俯冲洋壳与陆壳析出流体的混染与交代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7.
为了研究有机氯农药对土体基本性质的影响,配制了不同浓度的氯氰菊酯农药污染土试样.对不同龄期的污染土样分别进行了颗粒分析、液塑限、p H值、电阻率测试、扫描电镜(SEM)等试验.结果显示,农药污染土的黏粒组分随农药掺量增加而增大;液限和塑限随污染物浓度增加而增大,塑性指数随浓度增加呈先增大后稳定的趋势;不同龄期试样的p H值随污染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变化幅度相似;同一龄期污染土的电阻率随农药掺量的增加而减小,在28 d龄期时电阻率最大;SEM试验发现,试样在1~56 d龄期时,孔隙先增大后减小,在28 d龄期时孔隙最大.同时分析了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为有机污染物污染土体的原位测试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8.
基于雷电灾害严重地威胁着电台的正常工作,防雷工作成为雷害严重地区的一项重要工作。文中对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和雷电造成的危害进行了阐述,介绍了雷电参数及雷电入侵有线电视设备的途径,对雷电防护原则进行了说明,结合工程实践详细分析了广播电台的有线电视防雷问题,希望对雷电防护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9.
郭海英  耿介 《科学之友》2009,(3):7-8,11
文章重点介绍了寒冷地区侯家沟大桥承台大体积砼施工技术方案及实施工艺。  相似文献   
60.
太阳能以其节能、清洁、零排放、来源广泛、安全等特点,成为目前各种新能源中越来越受重视的一种绿色能源。通过对太阳能设施在公路交通各领域中的应用分析,提出了缓解交通能源危机及交通环境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