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81篇
  免费   1009篇
  国内免费   1374篇
系统科学   1352篇
丛书文集   530篇
教育与普及   13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1篇
现状及发展   96篇
综合类   20932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340篇
  2021年   419篇
  2020年   417篇
  2019年   283篇
  2018年   358篇
  2017年   376篇
  2016年   459篇
  2015年   722篇
  2014年   1072篇
  2013年   1278篇
  2012年   1481篇
  2011年   1654篇
  2010年   1540篇
  2009年   1664篇
  2008年   1850篇
  2007年   1815篇
  2006年   1654篇
  2005年   1401篇
  2004年   1038篇
  2003年   718篇
  2002年   773篇
  2001年   727篇
  2000年   602篇
  1999年   25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本研究通过RT-PCR技术从妊娠第九天的大鼠子宫中扩增出长为423bp的钙离子敏感受体cDNA片段,PC R产物经凝胶回收纯化后,克隆在PGEM-T载体的T位点.测序结果和序列分析表明,本试验已成功地扩增、克隆了钙离子敏感受体基因cDNA序列,为进一步研究钙离子敏感受体在大鼠子宫中的表达与调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2.
利用阻抗谱测定氧化锆试样的电导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阻抗谱测定了2.18%MgO稳定的ZrO2试样在空气中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在1165~1 730 K温度变化范围内,电导率在6.0×10-4~3.3×10-2S.cm-1范围内变化;电导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可分为4段,其中,在1 423~1 523 K范围内发生单斜相向四方相的转变,1 673 K以上存在四方相向立方相的转变,导致电导率的跳跃升高。  相似文献   
153.
在乙醇/水体系中分别合成了Gd(Ⅲ)、Tb(Ⅲ)与D-核糖的中性配合物固体。对配合物进行元素分析和FT-IR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组成为:LnCl_3·C_5H_(10)O_5·5H_2O(其中In=Gd或Tb),并推测了其可能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4.
β-CD/碱体系还原间二硝基苯为氧化偶氮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β-CD/碱(即β-环糊糊/NaOH)复舍体系中,间二硝基苯还原为3,3′-二硝基氧化偶氮苯,反应温度55℃,产率为60%,文章研究了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当反应温度超过70℃时,产率明显的下降,同时讨论了β-CD在反应中的作用,初步认为,β-CD具有疏水性空腔,与各种客体分子形成包结物,促进了间二硝基苯的选择性还原,该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以水为反应介质,避免了有机溶剂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5.
山西三个地区短额负蝗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山西短额负蝗3个种群(繁峙、原平和太原)45个个体进行扩增,10条随机引物扩增共产生了125条带,多态性片段为121条,种间共有片段为5条.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对RAPD数据的分析表明: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2206,22.06%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用NJ法和UPGMA法对这三个种群的Nei’s遗传距离作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原平种群和繁峙种群遗传分化较小,太原种群与它们的遗传分化较大,由Nei’s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可以看出,繁峙种群和原平种群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852,它们与太原种群的遗传距离较远,结果表明短额负蝗不同种群的遗传分化程度与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6.
卟啉杀虫剂对稻蝗的毒杀作用及机理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太原晋源区的中华稻蝗为材料,用以5-氨基乙酰丙酸(ALA)为主要成份的卟啉杀虫剂作用蝗虫,7d内处理组雄虫全部死亡,而对照组雄虫死亡数约为一半,雌虫死亡数在低浓度下无明显差异.用荧光检测法和考马斯亮蓝蛋白测定法对试虫作进一步的毒性分析,发现卟啉杀虫荆作用于蝗虫后,导致雄虫体内每克组织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A分析组平均降低73.049mg/g,B分析组降低106.271mg/g.雌虫体内每克组织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下降不显著,A分析组平均降低22.741mg/g,B分析组为6.640mg/g.由此得知,卟啉杀虫剂对试虫的作用效果与试虫体内每克组织蛋白含量呈相关关系.此外,分析表明,卟啉杀虫荆作用于试虫后,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试虫体内每毫克蛋白原卟啉Ⅸ(PpⅨ)的含量普遍提高,这一点与Constantin A.Rebeiz的部分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同时还发现,A分析组中雄虫平均每毫克蛋白PpⅨ含量处理组比对照组高0.351gg/mg,雌虫的高0.277pg/mg,前者比后者多0.074pg/mg.B分析组中雄虫平均每毫克蛋白PpⅨ含量处理组比对照组高0.171μg/mg,雌虫的高0.103μg/mg,前者比后者高0.068μg/mg.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卟啉杀虫剂对试虫的作用效果与试虫体内每毫克蛋白中PpⅨ含量呈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卟啉杀虫剂对试虫的作用效果是由PpⅨ的光敏毒性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7.
飞蝗五个自然种群的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检测飞蝗Locusta migratoria(Linnaeus)2个亚种5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11个随机引物扩增共产生了163条带,其中多态性片段为156条.Shannon信息指数和Nei’S指数对RAPD数据的分析表明: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不同种群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同时,东亚飞蝗种群间出现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36.09%和33.85%.用UPGMA对Nei’S遗传距离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东亚飞蝗不同种群的亲缘关系较近,而它们与亚洲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igratoria(Linnaeus)关系较远.由Nei’S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可以看出,东亚飞蝗不同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均小于东亚飞蝗与亚洲飞蝗之间的遗传距离.由Mantel软件检验得出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的相关性系数r〈0.7,表明这5个种群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地理距离无相关性.同时,还结合等位酶种群遗传结构研究结果综合分析了上述东亚飞蝗4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化,表明RAPD可检测出更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8.
利用景观学的研究方法,以GIS技术为支撑,分析了闽南长泰地区耕地、林地(包括果因)、草地、水域、城镇工矿居民用地、未利用土地等景观格局特征,研究了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化指数、分离度、分维数等景观指数,显示出该区域多样性程度不高,景观类型以林地、耕地、草地单元为主,整体优势度较大,均匀度较低及“南耕北林”的空间景观格局特征,并指出了影响景观格局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貌特征和人类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59.
热挤压AZ91D镁合金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直径φ50mm铸态AZ91D合金棒材在603K下进行单次热挤压,获得了直径φ14mm的棒材。用OM、SEM和TEM分析热挤压前后组织的变化,研究热挤压对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热挤压变形可以细化其微观组织,显著提高AZ91D合金的抗拉强度(σb、σ0.2)、伸长率(δ)及硬度(HB)。在此过程中合金α-Mg相有足够的独立滑移系可以启动,棱面滑移和基面滑移共同作用发生局部大变形,α-Mg沿挤压方向呈细条带状,β—Mg12,Al12相分布于α-Mg条带间。然而,经单次挤压不可能得到均匀的变形组织,从边缘到中心,组织渐变,边缘组织细小,心部组织粗大。  相似文献   
160.
柴窝堡凹陷油气藏形成条件及成藏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造型盆地评价是近年来石油地质研究的难点和重点.以成盆、成烃和成藏理论为指导,应用盆地分析、有效烃源岩评价、储层预测、改造型盆地模拟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分析了改造型盆地柴窝堡凹陷油气藏形成条件,预测了油气资源潜力,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该区主要烃源岩层为上二叠统芦草沟和红雁池组,是油气资源分布的主要层位;主要储集层亦为上二叠统芦草沟和红雁池组,物性较差,总体为较好含气储层,是主要勘探目的层;存在构造、地层、岩性、复合4大类油气藏类型和自源—侧向排烃、它源—垂向排烃两类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