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9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05篇
系统科学   144篇
丛书文集   53篇
教育与普及   23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238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网格安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规模和应用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的重要因素.网格(Grid)作为第三代网络信息技术,它所具备的虚拟性、异构性、集成性及动态自适应性特征,决定了网格安全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综述了网格安全目前面临的问题及其安全策略、技术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92.
文章将智能控制与模式识别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仿人识字行为的图像汉字智能识别机;采用决策控制级、模式识别级和反馈校正并行式结构。决策控制级选择最佳的识别策略和参数,模式识别级进行多分类器结果融合识别,并根据对模式识别级输出的可信度判断结果进行反馈,校正识别方法和参数,最终提高汉字的识别效率。  相似文献   
93.
基于DEM的河网缓冲区生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洪水灾害危险程度区划中,需建立河网缓冲区.但是,不考虑地形影响而只按河流等级给定缓冲区宽度,则不能很好地反映实际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利用长江中下游的DEM和河网分布图,提出了基于DEM的河网缓冲区生成方法:利用无填洼的DEM生成流水网,进而生成子流域;挑选出河流和湖泊经过的子流域并将其进行合并,以合并后的结果作为河流和湖泊的缓冲区.结果表明,基于DEM的河网缓冲区生成方法能够生成符合实际情况的河网缓冲区.  相似文献   
94.
根据语义学理论的基本原理,探讨了英汉词语的核心、外延和认知意义,提出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正确把握词语的弹性,才能达到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动态对等”。  相似文献   
95.
低温对甜菜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6.
为了确定大安山矿+680m水平9槽近距离薄煤层回采巷道合理的布置方式及护巷方式,根据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确定了单一煤层开采的开采方案,提出了9槽回采巷道留3~5m窄小煤柱护巷的无煤柱护巷方式,及9上和9下煤层回采巷道采用外错式和内错式的相结合的布置方式,并研究了相应的支护形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选择无煤柱护巷方式是合理的,留煤柱护巷方_式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比无煤柱护巷大2.5倍,煤柱上垂直应力比无煤柱护巷大2.5~7.5MPa。  相似文献   
97.
微纳流体样品片上分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细胞或颗粒分离是样品前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步骤,近些年在生物和化学分析中引起了极大关注,随着微纳米加工技术的发展,分离技术在片上实验室系统的微环境应用中得到快速发展.基于微流体细胞或颗粒的分选技术具有很多优点,包括减少了样品量、加速了样品处理速度、高灵敏度、高空间分辨率、成本低以及便携性等.本文介绍了当前最先进的基于连续微流体细胞或颗粒分选技术,从被动式与主动式分离两方面的典型实例详细阐述了各种分选原理及其在细胞或微颗粒分选中的应用,讨论了这些技术的主要指标,如分选标记、分辨率、效率以及处理量,同时讨论了各类在微流体下的微分离方法存在的缺点.微尺度下高效的微分离技术在实现片上实验室、现场微分析设备和家庭诊断中将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引起了众多学者们的研究兴趣,能够促进微分离与检测和信号读取等集成于一体,形成一个便携式的诊疗设备.  相似文献   
98.
提出一种基于查询/视图/转换(QVT)规范的模型转换技术, 并采用这种模型转换技术, 利用Kermeta语言中的模型转换功能, 通过对QVT核心分层, 设计了一种基于映射四层QVT结构的模型转换工具, 实现了Ecore元模型到Kmt元模型的转换.  相似文献   
99.
氧还原反应(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是能量转换和储存系统的关键电极反应。目前,贵金属基材料,如铂和钯,是ORR最有效的催化剂,但其地球储量稀少、价格昂贵,且抗甲醇和CO性能差。因此,开发新型、低成本、高性能的氧还原电催化剂对能源转化和储存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近年来非贵金属钴(Co)基氧还原电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性能调控策略,分为Co合金、Co-N-C、Co纳米粒子、Co基氧化物、Co基磷化物和Co基硫化物等多种形式,并对未来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氧还原催化剂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单向白蛋白透析滤过技术对模拟肝衰竭患者血浆的净化作用.方法:利用单向白蛋白透析滤过或持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处理含有一定浓度代谢产物的血浆,检测治疗前后血浆中胆红素,胆汁酸,氨,尿素和肌酐浓度,并利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向白蛋白透析滤过可显著降低血浆胆红素水平,而持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对胆红素水平无显著影响.胆汁酸的降低幅度在单向白蛋白透析滤过组显著高于持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组.两种方法对水溶性代谢产物氨、尿素和肌酐的清除作用相似.结论:单向白蛋白透析滤过清除血浆中白蛋白结合物质的作用强于持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对水溶性物质的清除,二者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