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4篇
系统科学   81篇
丛书文集   247篇
教育与普及   22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现状及发展   407篇
研究方法   593篇
综合类   3341篇
自然研究   2篇
  2018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335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381篇
  2007年   340篇
  2006年   433篇
  2005年   478篇
  2004年   310篇
  2003年   269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275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2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16篇
  1970年   28篇
  1966年   15篇
  1959年   68篇
  1958年   124篇
  1957年   89篇
  1956年   66篇
  1955年   87篇
  1954年   83篇
  1948年   25篇
  1947年   4篇
  194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Seed germination in response to diurnal fluctuations of temperature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Thompson K  Grime JP  Mason G 《Nature》1977,267(5607):147-149
Diurnal fluctuations in temperature may initiate or accelerate germination in certain flowering plant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timulus varies according to the amplitude of fluctuation and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light. Attempts to assess the adaptive significance of the phenomenon, however, have been limited by the scarcity of data for species of contrasted ecology. We report here an investigation of germination responses to fluctuating temperatures, conducted on seeds of herbaceous species collected from native populations near Sheffiel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requirements for diurnal fluctuations in temperature are characteristic of the germination of species from particular types of habitat and provide mechanisms which cause seeds to germinate at times and in places favourable for seedling establishment.  相似文献   
32.
33.
环路热管启动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了蒸发器内气液分布、反重力工作高度、启动热载荷的大小、热沉温度等因素对启动的影响, 描述并分析了4种不同蒸发器内气液分布情况下的启动现象, 给出了系统温度变化曲线图, 分析了启动的难易程度. 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ⅰ) 对于液体干道内充满液体的启动情况, 储液器温度上升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漏热, 而是回路压力升高所致. (ⅱ) 热载荷大有利于启动. (ⅲ) 未完全绝热时小热载荷下热沉温度不影响启动. (ⅳ) 环路热管在反重力情况下启动时, 当蒸汽槽道存在蒸汽时, 所需启动时间、启动温升增大; 而蒸汽槽道充满液体时, 所需时间、过热度和启动温升都减少. 实验还观察到了反重力启动时呈现两种启动方式的特别现象.  相似文献   
34.
曝气生物流化床处理炼油厂含硫和高氨氮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炼油厂含硫污水因含高浓度的油、COD、硫化物及挥发酚而难于生化降解,催化剂生产中排放的污水因含高浓度的氨氮、盐类、悬浮物质以及低浓度的有机物而成为水处理的难题.本文采用一种曝气生物流化床(ABFT)工艺,对含硫污水和催化剂高氨氮污水的混合污水进行了现场连续试验,结果表明:在混合污水COD为2090mg/L、氨氮为600mg/L、挥发酚为27mg/L和硫化物为154mg/L的情况下,ABFT系统出水COD为95mg/L、氨氮为4.0mg/L、挥发酚为0.30mg/L和硫化物为0.0067mg/L,出水达到了国家污水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在处理工艺中,动态氧化和混凝沉淀作为预处理,ABFT反应器采用了合成高分子载体固定化微生物技术,该载体具有大孔网状以及优良的机械强度和化学性能,高效微生物B350通过化学键固定在载体上.克氏定氮法表明,ABFT中生物负载量为32mg/L.试验结果显示:在处理高氨氮污水方面,ABFT工艺比SBR工艺具有更强的优势,同时,ABFT系统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和耐冲击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   
35.
γ-Al2O3载体孔内原位合成水滑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尿素为沉淀剂,利用γ-Al2O3的内孔表面铝源原位合成水滑石. 考察了晶化时间、晶化温度、初始溶液浓度、原料配比对原位合成水滑石的影响. 实验中发现晶化6 h,MgAlCO3-LDH的晶体结构已趋于完整,晶化时间大于6 h时会有NH4Al(OH)2CO3*H2O杂相生成.在实验条件范围内,生成的一次粒子大小随着晶化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随着晶化温度的升高、初始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36.
An understanding of natural climatic variability is essential for evaluating anthropogenic impacts on recent and future climate[1—3]. Due to the lack of lengthy instrumental records, such an understanding must be gained from natural archives of climate change. Palaeolimnological indicators of past lake levels may provide a sensitive record of changes in effective precipitation in closed basins. This approach is particularly relevant on the Tibetan Plateau, where instrumental records are very…  相似文献   
37.
提出一种无废烟气脱硫新方法。用硫化钠溶液洗脱工业烟气中二氧化硫,同时生成硫化氢。后者用Claus反应可制取元素硫。反应过程为三阶段模式。第一阶段发生二氧化硫溶解和硫离子向硫氢根离子转变;第二阶段主要发生硫氢根离子向硫化氢转变同时吸收二氧化硫;第三阶段,溶液逐渐失去脱除SO2的能力。提高硫化钠初始浓度和反应温度或降低进气中二氧化硫含量,于提高H2S转化率有利。进气中二氧化硫分压增大,各阶段周期缩短。  相似文献   
38.
UsingMutualFeedbackChaoticSynchronousSystemsVaidyaP.G.,HeRong(何榕)+DepartmentofMechanicalEnginering,WashingtonStateUniversity,...  相似文献   
39.
合成了三种通式为(ET)11[P2M18O62],(M=Mo,W或Nb)的Dawsonwells结构杂多荷移跃迁盐.用元素分析,IR,Uv-vis,31PNMR、EPR、磁化率和电导率等物理测试手段进行了表征和性质研究,显示具有不同的磁行为.  相似文献   
40.
<正> 近几年深入研究得出了惊人的结果:约96%十二指肠溃疡和约70%胃溃疡应做为感染性疾病采观察。老的观点“无酸—无溃疡”扩展为“无酸或无幽门螺杆菌—无溃疡”根据这个结论,最常见多发胃十二指肠溃疡通过一段时间治疗是可以长期治愈的,众多深入研究明确指出:治愈幽螺杆菌感染可以进一步完全修复胃十二指肠溃疡底部粘膜从而加速治愈溃疡。首先是使对治疗不敏感的溃疡治愈,特别是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消化性溃疡稳定缓解,溃疡复发率几乎为零。相比之下幽门螺杆菌阻性的胃溃疡复发率为50%,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率70%~90%。并且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能减少溃疡并发症。对初发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是否应该抗菌治疗仍有争议(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