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5篇
系统科学   83篇
丛书文集   253篇
教育与普及   22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1篇
现状及发展   407篇
研究方法   593篇
综合类   3446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2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342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390篇
  2007年   344篇
  2006年   437篇
  2005年   482篇
  2004年   310篇
  2003年   270篇
  2002年   235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280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4篇
  1971年   16篇
  1970年   28篇
  1966年   15篇
  1959年   69篇
  1958年   124篇
  1957年   89篇
  1956年   66篇
  1955年   87篇
  1954年   83篇
  1948年   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经国务院批准,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 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武汉科技职工大学(科技部 管理学院)并人,组建华中科技大学.5月26日,在 华中理工大学举行了华中科技大学成立大会. 华中科技大学由教育部、卫生部、建设部、科技 部和湖北省实行共建. 成立大会由湖北省政府副秘书长汤农生主持, 教育部领导周远清代表教育部宣读了合校的决定, 并宣布了华中科技大学的领导班子成员名单,原华 中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朱玉泉担任华中大党委书记, 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周济担任华中大校长.  相似文献   
992.
统一规范科技术语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多年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的科技书刊、报纸及其他出版物提出了规范表达科技术语的严格要求,并把科技术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始终作为检验、评价出版物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来抓。遗憾的是,目前科技出版物中仍然存在着使用科技术语混乱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但存在于科技书刊中,而且也存在于常用工具书中(如各种文种对照词典和百科全书中)。在长期从事地理期刊编辑工作中,笔者发现很多作品存在着科学技术概念不清,特别是术语表达不准确和定义模糊等现象,因而淡化了文章中术语定义和概念的解释。这不但不能正确表达作者的原意,而且影响文章的科学性、可读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误导了读者。本文通过列举实例,分析科技出版物中存在的术语混乱现象,给出了“潟湖”一词的科学定义,探讨“潟湖”一词及其一系列派生词在维吾尔语中的正确翻法和规范表达。1.“潟湖”的定义在海岸带,有一种地貌,汉语称“潟湖”,英语称“Lagoon”,俄语称“ЛΑГУНΑ”,维吾尔语称“Koltuk kol”。它是指在海岸与长条状滨外沙嘴、沙坝或珊瑚礁之间的封闭或半封闭的浅水区域,常有一条或多条潮汐通道与外海相通,而滨外沙坝是波浪在沿岸浅水区堆积成的、与海岸大体平行的长条形砾石堆积体。在热带海岸中的环状珊瑚礁内也能形成潟湖。有些沿岸潟湖本来与外海相通,后来由于泥沙的淤积,也可能被封闭在海岸之内,有的在高潮时通过潮汐通道可与海水相同:如,台湾省的高雄港即为典型的海成潟湖,河北昌黎县七里海也属此类,有的则与海水不通。还有古代潟湖长期与大海隔离和较长岁月的沉积作用,使原有咸水因地表淡水的注入,逐渐淡化而成淡水湖,称“残留湖”,如浙江杭州西湖。天津北大港和南大港都是由贝壳堤所封闭的潟湖。地质时期的潟湖常是盐类矿床、煤炭、石油、天然气、铝土矿等重要资源的产地。在《维吾尔语详解辞典》里给“潟湖”一词下了如下定义:Koltuk kol——词根Koltuk一指解剖学专有名词“腋”,二转指湾,原指腋(胳肢窝)在地理学扩大涵义转指湾,如海湾、河湾、山脚湾等等。有时指在大海、河流向陆地凹进去的部分,甚至河谷、山谷、悬崖和水域等的腋状部分,比如海湾、河湾、山麓的右腋、左腋等。潟湖——是地理专有名词:指浅海区、河流入海口由沙子堆积堵塞而形成的湖。涨潮时这种湖会与大海连接起来[1]。2.“潟湖”在各出版物中的错误使用实例“潟湖”一词长期以来,首先在汉文出版物中被不正确的使用。例如,汉文《地理学词典》[2]中被正确写作为“潟湖”,而在英译汉《地理学辞典》[3]中被错误写做为“泻湖”。其次在维吾尔文出版物中表达不同,例如,《汉维规范化名词词典》[4]里这一术语被写为“舄湖”,“Laguna”。阿布都卡德尔.尤努斯等合编的《汉维自然地理词典》[5]被译做“泻湖”,“Dengiz Korpisi”。《汉英俄维石油技术词典》[6]被译做“Akar kol”(汉语译为流动湖),“Koltuk kol”(汉语译为腋湖)。艾尼瓦尔·加帕尔等编的《汉维词典》[7]被写做“Laguna”,“泻湖”。买买提艾力等编的《汉英维科技大词典》[8]被译做“Kol”(译为湖泊),“Akma kol(译为游移湖)“舄湖”,“潟湖相”译为“Koltuk Kol Fatsiyasi”。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英语中早已被规范表达为一种方式的,后来在汉语中也被规范化表达为一种方式的这一术语,维吾尔文出版物中却有多种表达方式,甚至更令人遗憾的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民族语言术语规范审定委员会编纂的《汉维规范化名词词典》也直接将根词“潟湖”音译表达为“Laguna”,而派生词“潟湖相”意译表达为“Koltuk Kol Fatsiysi”。3.比较分析我们首先看一下汉语中的“潟”和“泻”字中哪一个是正确、规范表达的词根形式。第一,这是因为此二字的字形相近,而且“泻”字的繁体“瀉”和“潟”更为相近。“潟”字与繁体“瀉”字,形虽近而意实不同。在《汉维新华字典》[9]和《现代汉语词典》[10]中,“潟”注解为“潟”同“舄”,“咸水浸渍的土地”,既然是“浸渍”,应该是不流动或流动不畅;而“瀉”则是“液体很快地流下;如:一泻千里”。二者意思截然相反。其次,针对不同出版物中的不同用法,规范名究竟怎样定,地理学名词委员会曾于20世纪80年代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人主张将错就错,理由是“泻”字好认好写。但经反复讨论后,委员们认为应该首先尊重科学性的原则,不能迁就错误,而且“泻湖”一词易引起概念理解错误。最后委员会确定采用正确的写法,称作“潟湖”,并于1988年正式公布作为规范名。接着,1989年出版的《海洋科学名词》[11]和1993年出版的《地质学名词》[12]也一致作了这样的确定。至此,这个由形近字引起的名词混乱得到了纠正。但是,即便如此,后来还是有一些专业性的文章在继续错误地使用“泻湖”这个错词。甚至《中国海洋报》2002年9月20日头版头条的新闻《实现海洋卫星系列化发展》文章中,还在使用“泻湖”这个词。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讨论一下在维吾尔语中是怎样规范表达“潟湖”一词的。语言学家们就现代维吾尔语新词新语的构词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就新词构词法达成共识,认为采用附加成分、造词、借词、挖掘母语词汇、简称等方式为维吾尔语构词法的最佳方式[13]。科技术语用维吾尔语表达时可以用母语来表达的应尽量用母语表达,无法用母语表达的,则借用兄弟民族语言来表达。如果无法借用兄弟民族语言,那么就借用国际通用语言,以音译为指导原则[14]。可以看出,在强调的上述观点与方法中,基本确定了科技术语维吾尔语翻译规范表达应遵循的具体原则,特别明确了造词和借词应占主导的地位。然而,现在动辄借用外语,未能发挥维吾尔语在充分利用母语词汇资源构词方面的优越性,维吾尔语的潜在优势未得到充分挖掘。在完全有可能用母语的构词方式表达的情况下,将“潟湖”一词轻易地借用外语直接音译为“Laguna”[4,5,8]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借用外来语,特别是直接借用科技术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维吾尔语词汇成分,但不利于维吾尔语词汇以自身内在的规律健康发展。我们并不以此为理由而排斥借用外来语的做法。借用外来语是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因受其他语言影响而发生的一种正常现象,尤其是科技术语直接以音译方式借用外来语在每个语言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但科技术语的借用一定要遵循“立足母语”、“音义统一”、“便于推广”的原则。术语是指各门学科专门使用的词语。科技术语是指在科技领域中专门使用的词语。这种词语把单一性和准确性作为自身的一种重要特点。现代维吾尔语中的术语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规范表达:一种是利用维吾尔语的构词材料和构词手段,还有一种是通过借用其他民族的词语来形成,科技术语也不例外。所以在维吾尔语表达“潟湖”一词时,对它在地理专业中的原有涵义、基本概念、特征,并对维吾尔语的构词规律与借词原则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这个角度来讲“潟湖”一词以构词方式为手段、以学科内涵为依据翻译表达是很有必要。科技术语以单一性、科学性、系统性为自身的主要特点,“潟湖”一词在地理科学里,确切的说在地貌学里是表示地表形态时专门使用的一个专业术语。在汉语《现代地理学辞典》[15]与其他解说性工具书[2,3],对这一术语像本文前半部分里所说的一样下了明确的定义和解释。《维吾尔语详解辞典》[1]也下了类似的定义和注解。根据“潟湖”这一术语的专业定义和内涵,称它为“Koltuk kol”或“Koltuk koli”是比较合理的、正确的。首先,对应其自身的专业化概念。其次,恰当得体、准确、通俗易懂。再次,完全表达和反映该术语在地貌学中的科学概念、定义及其基本特点。如果我们按《汉英维科技大辞典》[8]所表示将“潟湖”一词称“Kol”(湖泊),“Akma kol”(游移湖),“潟湖相”称“Koltuk kol fatsiyisi”用两种规范化形式表示的话,那么就会将“湖”这一总概念与“潟湖”、“残留湖”等专有名词概念混为一谈,淡化或完全消失“潟湖”一词在地貌学中的原本概念。更重要的是包括“潟湖”一词科学概念系统、逻辑关系与构词能力等在内的整体性会受到影响。将“潟湖”一词译为“Koltuk kol”,那么可以为一些派生词留下系统表达的余地或可能性。正确表达“潟湖”“Koltuk kol”这一根词之后,就可以借用附加词,根据他们之间的从属关系、因果关系与之组成一系列的派生词,如:在维吾尔语里可将两个固定词互相在从属关系的基础上合并,并在语言与语义结构方面构成完整的词汇实体。这种构词法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根词+根词。如:公路Taxyol(Tax+yol);款冬花Tengga yopurmak(tengga+yopurmak);乌龟Taxpaka(Tax+paka);盐湖Tuzkol(Tuz+kol);潟湖Koltukkol(koltuk+kol)。第二种:根词+根词+附加成分。如:水库Su ambiri(Su+ambar+i);糖水Xiker suyi(Xiker+su+yi);世界地图Dunya heritisi(Dunya+herita+si);潟湖Kolyuk koli(Koltuk+kol+i)。按照上述构词法,将“潟湖”翻译表达为“Koltuk kol”或“Koltuk koli”都是正确的。但是,科技术语只能在专业方面所具有的基本概念及原本内涵基础上来表达,一个概念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只能有表示单一内容的一种称谓。根据这一原则,笔者认为“潟湖”(koltuk kol)这一术语在前半部分使用的修饰语“koltuk”(腋、腋状的)形象地表达了湖(kol)的成因和地理条件。将“潟湖”译为“Koltuk kol”是规范化的,正确的,也是惟一的。*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项目“地理学术语在维吾尔语中的规范表达研究”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993.
美开发高速芯片 美国先进微设备公司(AMD)22日推出运算频率达1.33kMHz和1.3MHz的新一代Athlon芯片。据AMD提供的消息称,在装有“双重数据速率”的记忆芯片的条件下,新一代Athlon芯片比英特尔公司的奔腾4芯片的性能高40%.目前许多电脑用户越来越关心电脑处理音频信号、视频信号、图像编辑和三维造型等方面的性能,而实现这些功能都需要高速电脑芯片的支持。 日科学家开发出新型显微镜 日本科学家应用“圆偏振光光电子衍射原理”开发出一种立体显微镜,它能把原子的排列结构扩大100亿倍,从而使人得以对微观世界的物质进行立体性的观测和摄影。开发出这种新型显微镜的日本奈良尖端科技研究生院教授大门宽举例说,使用这种显微镜对钨的晶体进行观测,可发现由4个原子构成的边长为2.74埃(1埃等于一百亿分之一米)的菱形结构。立体显微镜的观测倍率要比日本现有最高水平的电子显微镜高大约200倍,今后它将在开发超导物质等新功能材料以及解析催化剂的反应机制等应用物理和化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手机防辐射天线帽研制成功 最近,深圳正泰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中国航天北京精华工业公司联合推出“天科讯”手机防辐射天线帽。该天线帽利用高磁导吸波技术及多重反射原理,采用当今先进的太空防辐射复合材料,对手机发射出的高频辐射波予以吸收、过滤,并通过自旋、耦合,把高频电磁波能量转变成热能,从而消除高频电磁波对人体的危害。该天线帽先后在美国、德国获得认证,并在国内获得多项专利,经有关部门检测,防辐射效果可达到70%以上。 新型照明工具将取代传统照明 由中科院长春光机与物理研究所研制的白色发光二极管,寿命是普通白炽灯的100多倍,耗能是普通白炽灯的1/10,亮度是普通白炽灯的3倍,照明效率是相同管芯的蓝光二极管的3.44倍。这种新型照明光源具有全固体、无污染、寿命长、效能高等特点,可广泛用于办公设备显示、汽车照明显示、普通照明显示等。目前,我国在白光二极管方面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用于取代传统照明工具的高效长寿且无污染的新型照明工具也即将问世。 中国研制成功首台核心路由器 中国信息技术领域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中国“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核心路由器”今天在北京通过国家技术鉴定。这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台核心路由器作为重大攻关课题和高速信息示范网的关键设备,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和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制开发,报文转发率为每秒2 500万个,信息吞吐量每秒400亿bit(计算机存储基本单位)以上,相当于每秒传输25亿个汉字信息。也就是说,10 000本每本25万字的图书换算成比特信息单位,在这台核心路由器上1 s就能完成交换传输任务。 奥试验利用电源插头上网 现时若家中没有电话接口,就无法上网,但将来可能不会再有此限制。奥地利下奥州供电公司,开始在奥地利4个城市,进行利用电线传输互联网数据的实地操作实验。这项名为“电力线路通讯技术”(PCL)的数据传输新技术,利用普通的电力网线路输送数据和话音,用户室内的电源插座成为数据交叉,无需另外的线路,就可以上网浏览和打电话。 NEC开发出最新传输系统 日本电气公司(NEC)日前宣布,该公司已成功开发出具有世界最大传输能力的新一代光传输系统,每秒传输能力达到1.09万GB(1G=10亿)。研究人员开发出了“光波长分割多重技术”(WDM),每秒钟能够将40GB的光信号,最多同时按273种类型进行传输。即使与目前最新的系统相比,其传输能力也达到了6倍以上。据说采用这项技术,可以使1.56亿人同时在一根光纤上进行通话。今后,NEC公司将继续开发能够控制杂音信号的技术,力争在4年内将这项技术投入实用当中。 纳米面料在宁亮相 一种采用纳米技术开发生产出来的新型面料,最近出现在南京市场。这种新型面料外观上虽与普通面料无根本差别,但在提高原料每厘米粒子数量后,提高了防水、防油污的功能,同时具有杀菌、防辐射、防霉等特殊效果。据介绍,用纳米技术处理过的织物,基本不用水洗,即使洗也只需用水一冲即可。 清华重离子微孔防伪技术 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受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3月4日在北京对清华大学试金石新技术公司开发的“重离子微孔防伪标识”进行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清华利用其拥有发明权的“核径迹防伪膜制造方法”生产的“重离子微孔防伪标识”,是原子能科学与其他多学科技术结合的高科技产品。对于普通大众识别,可以用普通彩笔涂抹白色防伪图案,白色图案即上色并在衬底上留下透印的彩色防伪图案,或抹一滴水,白色图案消失,水干后图案重新出现,识别手段非常简单方便。 韩国开发出半透明薄片扬声器 韩国国家科技研究所薄膜技术研究中心的高瑞觐教授在汉城KIST实验室里测听薄片扬声器。这种形似半透明卷状纸的扬声器,采用了最新修正技术。用这种技术研制的商用声频扬声器将于2002年上半年面世。 随身看视听产品亮相深圳 一种可轻巧地戴在眼前观赏VCD和DVD影碟的新颖视听产品,近日在深圳市场亮相。这种有“随身看”之誉的眼镜式微显示器,是深圳东方景电子有限公司推出的。它以微型彩色液晶显示模块、光学影像处理系统、控制电路系统以及相关机械部件组成一个紧凑的整体,十分轻巧,其重量仅150 g,便于随身携带。带着它观看影碟,如同眼前2 m处形成50英寸左右的屏幕,再加上双声道超重低音的耳机,给人身临其境的视听感觉。由于它采用液晶显示器,没有辐射,不会伤害眼睛。 新型凝固剂取代卤水和石膏 传统的豆腐中含有相当的水分,怕压、怕挤、怕颠、怕摔,保鲜期短,保存、携带一直是个问题。而今,一种可方便随身携带的粉状豆腐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豆腐的运输和保鲜难题。这项成果的发明人、福建漳平植物研究所的陈永通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从已有500多年食用历史的植物中提取出一种特殊的凝固剂,并将它与相关的豆腐原料按一定配比混合,创造出一种神奇的脱水豆腐粉。食用时,只需按规定加入一定的水搅匀,一经煮沸、冷却,就成了新鲜豆腐。 能识别人的机器人问世 NEC公司宣布已开发出“能识别某个特定的人并与之会话”的人机交流机器人“PaPeRo”.该产品是NEC公司1999年7月份发表的“R100”机器人的后续型,除人机交流功能外还可自行走动。 NEC实验室技术孵化中心负责人藤田善弘表示,PaPeRo是一个“在将来可用作家庭安全系统、护理系统、子女教育设备等的‘接口设备’”。其功能包括:通过内置车轮与超声波传感器及CCD摄像机,可以绕过障碍物并以20 cm的速度移动;通过3个麦克风感知声音的方位,并向声源方向转向;通过内置CCD摄像机可以识别约10人的面孔;可识别650个单词,说3 000句话;通过内置调制解调器连接因特网,不仅可以收集各种信息,还可通过在线操作控制其会话与行动。 索尼公布新型数字式电视机 索尼在CeBIT 2001的会场上公开展示了遵循欧洲数字电视标准规格“MHP(Multimedia Home Platform)”的数字式电视机。 MHP是由欧洲的标准化团体DVB制订的。使用Java的执行环境实现电子节目向导等服务。索尼计划在2001年后半年推出支持MHP的数字式电视机及机顶盒(STB).  相似文献   
994.
动态膜蒸馏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含盐水溶液进行了两种类型的动态膜蒸馏实验,即间歇恒温操作和间歇降温操作。实验测定不同时刻(不同浓度)对应的纯水通量和蒸出质量累积值。同时建立了动态膜蒸馏过程的数学模型,模型预测值与恒温间歇操作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对降温间歇操作中出现的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项目样机采用间歇操作的构想.  相似文献   
995.
为了研究 316 L 焊接热影响区性能 ,采用特定的热、应力、应变模拟控制曲线 ,对其在 2 0℃、6 0 0℃、10 0 0℃及 110 0℃几种温度下进行热模拟拉伸试验 ,获得了此种材料在多种应变速率下的应力 -应变曲线 .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应变速率下 ,316 L 的弹性模量 E及屈服极限 σ0 .2 都随温度升高明显降低 ;在室温及高温下 ,316 L 存在着 σ0 .2 随应变速率提高而提高的应变率效应 ,且应变率敏感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同时 ,还观察到 316 L在高温 (10 0 0℃和110 0℃ )塑性状态下由粘塑性引起的应力松弛现象及室温下的加工硬化现象 .  相似文献   
996.
997.
tRNase Z: the end is not in sigh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lthough the enzyme tRNase Z has only recently been isolated, a plethora of data has already been acquired concerning the enzyme. tRNase Z is the endonuclease that catalyzes the removal of the tRNA 3′ trailer, yielding the mature tRNA 3′ end ready for CCA addition and aminoacylation. Another substrate cleaved by tRNase Z is the small chromogenic phosphodiester bis(p-nitrophenyl)phosphate (bpNPP), which is the smallest tRNase Z substrate known so far. Hitherto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as tRNA 3′-end processing enzyme has been shown only in one prokaryotic and one eukaryotic organism, respectively.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present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two tRNase Z substrates pre-tRNA and bpNPP, as well as the metal requirements of tRNase Z enzymes. Received 29 March 2007; received after revision 15 May 2007; accepted 21 May 2007  相似文献   
998.
999.
Host genetics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leprosy, and variants in the shared promoter region of PARK2 and PACRG were the first major susceptibility factors identified by positional cloning. Here we report the linkage disequilibrium mapping of the second linkage peak of our previous genome-wide scan, located close to the HLA complex. In both a Vietnamese familial sample and an Indian case-control sample, the low-producing lymphotoxin-alpha (LTA)+80 A allele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leprosy risk (P = 0.007 and P = 0.01, respectively). Analysis of an additional case-control sample from Brazil and an additional familial sample from Vietnam showed that the LTA+80 effect was much stronger in young individuals. In the combined sample of 298 Vietnamese familial trios, the odds ratio of leprosy for LTA+80 AA/AC versus CC subjects was 2.11 (P = 0.000024), which increased to 5.63 (P = 0.0000004) in the subsample of 121 trios of affected individuals diagnosed before 16 years of age. In addition to identifying LTA as a major gene associated with early-onset leprosy, our study highlights the critical role of case- and population-specific factors in the dissection of susceptibility variants in complex diseases.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